九層之後,始於累土

老子說:合抱粗的樹木,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高的樓台,開始於第一捧泥土。千裏的遠行,開始於自己腳下的第一步。

老子看到,一棵樹苗能夠長成參天大樹,聳立的高台就是用一層層的土累積起來的,千裏的路程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正是從一點點的小事積累,才成就了後來的輝煌。由此,老子深知做事從小事積累的重要性,為此說出了眾口相傳的名言。在日常的生活中更是需要我們去這樣做,古今中外凡是大有成就者,大多如此。

我們正處在一個浮躁的時代。自我的張揚和個人主義的回歸使人們的自我認識不斷膨脹,不願做小事;細節管理的缺失又使人們可以不做好小事。“中國絕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絕不缺少各類管理製度,缺少的是對規章條款不折不扣地執行。”

近年我國的GDP有大幅躍升,但綜合競爭力的排名卻在倒退——這與忽略細節不無關係。

我們信奉“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的哲學,在操作的過程中再把這個公式套用一次,便成了“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平方”,這樣不斷地“平方”下去,“發展”就成了“GDP增長”。

而大量的,諸如河流汙染、藥價虛高、食品安全等等“無礙大局”的“次要矛盾”和“細節”就被忽略了。

頁我們的評價標準依然被同樣的思想支配著:一個學生隻要學習好,就是好學生,而不論其心理分、道德分、綜合素質分是否為零;一名官員,隻要能拉動GDP,就是好官司,而不論其對民生是否關注,其操守是否完美。

而與我們形成鮮明比照的是以德國人和日本人為代表的近乎刻板的認真:德國的小孩如果將橡皮掉在室內的某個桌子底下,必先找個原點,畫千坐標係,逐區域搜索;豐田汽車公司在美國做市場調研時,居民吃什麽食物,看什麽電視節目都在記錄之列。肯德基的管理製度嚴格到了每種作料搭配的精確分量、切青菜與肉菜的先後順序與刀刃寬窄、烹煮時間的分秒限定等。全球500強之首沃爾瑪的信息分析係統中,記錄著曾在全球所有連鎖店裏消費過的顧客的年齡、地址、消費總額等數據。看起來更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總裁沃爾頓外出都和別人同住一個房間,公司所有的工作記錄本都是廢報告紙裁成。

而正是對細節的如此認真成就了下麵這些令人驚歎的事實:德國希特勒時代修築的高速公路現在還在使用;由德國人設計的上海地鐵一號線和本同人設計的二號線在大方麵沒什麽不同,但正是被二號線忽略的諸如站台瓷磚顏色、入口的三級台階之類的細節使二號線的運營成本遠遠高於二號線,至今沒有實現收支平衡……

做“小事”的人想做“大事”,無可厚非,但“大量”的工作,都是一些瑣碎的、繁雜的、細小的事管的重複。

這些事做成了,做好了,可能並不見什麽成就;一旦做壞了,就使其他工作受連累,一直影響下去,就會把一件大事給弄垮了。

巴甫洛夫曾要求青年科學工作者要學習做科學上的瑣碎工作,應當“研究、對比,積累事實”,以便有朝一日使理論張開“翅膀飛翔”。而“事實”的“積累”需要科學家以謹慎耐心的態度不懈地觀察,專心致誌,反複地實驗和研究。巴甫洛夫如果不是抓緊零星時間學習研究,科學工作者如果不是一次次地探求,一個個地積累數據,那麽眾多的學術論文,劃時代的科學發現又從何而來?

同樣的道理,老子對春秋末年那些侯王、君主說,讓他們要積累自己的德政,千萬不能鬆懈,要成為有才能的君主。《韓非子·喻老》說:“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倘若不能從小的地方考慮著手,終將會釀成大的禍患,不能在小的地方注意,也將會損害自己的品德。為防止“涓流不止”引出“谿壑成災”,就必須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從小節上抓起。不少人從這裏發展到見酒則醉,見財則貪,見色則**。可見,小節和大節是緊密相連的,小節影響著大節,量變會引發質變,小節非小事,小節不拘,則大節難保。小節不立,非變質不可;小事放縱,就會逐步走向墮落。因此,為政者在好的方麵已經積累發揚,在錯誤的、危害的方麵則是應該慎重杜絕。越是隱藏的東西越能看出人的品質,越是細微的情節越能顯示出人的靈魂。小事小節中更要體現黨性、體現原則、體現人格。

小事積累多了就能做成大事,平凡的事情做得多了,就會變成不平凡的人。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的《論持久戰》發表後,一位國民黨高級將領看了,大為讚歎,把這部著作的思想歸結為“積小勝為大勝,以時間換空間”,並推薦別人閱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敵後抗戰是分不開的。正是這些不起眼的遊擊戰,包括一些小打小鬧的麻雀戰、地道戰、地雷戰等,才逐步消滅了敵人,最後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