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細節,盡善盡美

英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德說:“如果你能夠真正地做好一枚曲別針,要比製造一台粗陋的蒸汽機更有價值。”

通常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須認真細致地做好每一個細節,追求每一個細節的完美,這樣才能將事情做到盡善盡美。把事情做到完美,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人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毛澤東同誌曾經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無論做什麽事情,隻有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才能夠將它做好。

麥當勞創始人克洛克說:“我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經營出色。就必須使每一項最基本的工作都盡善盡美。”

麥當勞規定:牛肉餅烤出二十分鍾,沒有賣掉就要丟掉,這就是量化細節。按照一般的粗放式的管理,別說二十分鍾,恐怕過了兩個小時也不肯扔掉。這就是麥當勞之所以成為快餐大王的原因。

台灣首富王永慶就是一個在細節當中認真負責,對工作追求盡善盡美的人。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隻好去做買賣。1932年,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台灣某市開了一家米店。當時,那個城市已有米店近三十家,競爭非常激烈。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隻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裏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麵。剛開始生意很冷清。

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感覺到要想米店在市場上立足,自己就必須有一些別人沒做到或做不到的優勢才行。仔細思考之後,王永慶很快從提高米的質量和服務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紀30年代的台灣,農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很落後,稻穀收割後都是鋪放在馬路上曬幹,然後脫粒,沙子、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裏麵。用戶在做米飯之前,都要經過一道淘米的程序,用起來諸多不便,但買賣雙方對此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沒有人關注到這個細節。可是,王永慶卻從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帶領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裏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出售。這樣,王永慶米店賣的米質量就要高一個檔次,因而深受顧客好評,米店的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

在提高米質見到效果的同時,王永慶在服務上也更進一步。當時,用戶都是自己前來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麽,但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當時年輕人整天忙於生計,且工作時間很長,不方便前來買米,買米的任務隻能由老年人來承擔。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現象,於是超出常規,主動送貨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大受顧客歡迎。

每次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產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這家有多少人吃飯,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產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裏。

王永慶給顧客送米,並非送到了事,還要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裏。如果米缸裏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擦幹淨,然後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顧客。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方法,讓他聲名遠揚。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個碾米廠,在離最繁華熱鬧的街道不遠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的一麵用來做鋪麵,裏間用作碾米廠。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偉大源於對細節負責到底的精神。從小事做起,隻有把小事都做好了,做到無可挑剔了,才有可能把大事做得精益求精、盡善盡美。

在中國,每年吃河豚而中毒與死亡的人都會達到上千人。而同樣是吃河豚,在日本卻沒有過類似的事情發生,那到底問題出在哪裏呢?

在日本,對河豚進行加工的時候,對加工過程要求非常嚴格。一名想要成為河豚廚師的人最少也要接受兩年多的嚴格培訓,還要經過嚴格的考試才能得到營業執照。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條河豚的去毒加工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要經過三十道程序。一個最熟練的廚師完成這些工序最少也得用三十分鍾的時間。

而在國內,對河豚的做法也就跟做其他的海鮮一樣,製作的過程很隨便,烹飪也沒有經過太多的程序,由於其中的毒素沒有被徹底去除,才會有中毒的現象。

以前,日本的縫衣針出口到國內,有許多人都感到很納悶:那麽小的一根針也要用日本的。當看到了日本的針才發現,日本專門為老年人眼花把針孔設置成長條孔,而國內人們常用的針是圓孔。

成功與失敗在一刹那間截然分明,隻是一句話的距離,卻是世界上最遠、也最難超越的距離。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究竟有多大差別?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差異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麽大。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隻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負責的態度,對事情隻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事情做好。

細節容易掌握而卻常常被我們忽略。我們的眼睛總是盯著那些巨大的事物,主要的部分。但是卻不知道,其實龐大的部分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細節做不好,就做不成大事。關注細節的人,即使是一個鉛筆頭,一個紐扣都能考慮周到,做到盡善盡美。

世界是相對的,這個世界沒有絕對完美,隻有相對完美。但我們要力爭盡善盡美、精益求精。我們做任何事情,追求的目標都是無止境的,都要盡可能做得更好。所以,當你認為一件事已經做好的時候,請再努力一下,再研究一下,能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隻有抱著這樣“沒有最好,隻有更好”的精神,我們才能不斷進步,日益完美。

有些人以為一點疏忽、一個失誤、一種毛病無關緊要,可俗話說“一滴水,可以折射整個太陽”,許多“大事”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組成的。日常生活中,不足掛齒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你對小事輕視怠慢,有可能就會因“一著不慎”而失掉整盤棋。

同樣一件事,如果切實用心,就可能成為傑作:如果毫不在乎,不當回事,就可能引發惡性事故。

2007年8月20日,台灣華航一架波音了37-800型客機在日本衝繩那霸機場著陸後,突然起火爆炸,引發了舉世關注。後來經日美專家聯合調查,查出的原因令人吃驚:飛機在起降時使用的機翼前緣禁翼的內部螺絲出現鬆動,刺穿了機翼內的油箱,燃料從破裂處經前緣襟翼縫隙大量流出,隨後被引擎的高溫引燃……

一架龐大的波音客機被燒毀,但是罪魁禍首竟然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這著實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卻又千真萬確。

這個慘痛的事例再次告訴我們,精益求精,在小處高要求,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和根本。小的細節不注意,可是會帶來巨大的損失。而且如果在事情還小的時候不及時糾正它,那麽等到事情變大之後再去補救就已經來不及了。

所謂“千裏之堤毀於蟻穴”,或許也就是因為小小的螞蟻洞穴起初不被人所注意,但是最後卻毀掉了整個牢固的堤壩。

其實萬事萬物莫不是如此。一個小小的疏漏往往就會引發一個巨大的事故,甚至是一場災難。正如同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說的“亞馬遜叢林的一隻蝴蝶震動一下翅膀,就可能引發遙遠國家的一場龍卷風。”這種現象在自然界被稱為“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