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入鄉隨俗的規矩

入鄉隨俗,是對對方的尊重,是達成有效溝通的前提。

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這也是涉外交往中的重要因素。

東西方的文明各有所長又存在著不少差異,剛到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會麵臨諸多的困難和不便,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尷尬。許多國家都有很多不成文的規定、規矩、習慣和習俗,如看病、購票、拜訪以及理發等公私事宜都需預約、預訂,得到應允才可前往,並要做到守時、守信。若不能按時趕赴,要提早電話告知,說明事由,以取得諒解。此外,還有比如慶祝節日、當地民間的民俗文化活動等文化傳統,不問別人隱私、與人交談時直視對方眼睛並注意保持至少一米的距離,以及不闖紅燈、自覺的環保意識等生活習慣或行為規範。

這些事情看上去無足輕重、無關大局,但卻能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當地民眾,熟悉他們的生活,增進中外雙方之間的理解和溝通,這些都有助於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外國友人表達親善友好之意。

當自己身為東道主時,通常講究“主隨客便”;當自己充當客人時,則又講究“客隨主便”。接待人員必須充分地了解交往對象的風俗習慣,無條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見多怪、妄加非議。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是確實存在的,因此,在與當地人交往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入鄉隨俗,避免產生衝突。如果與當地人產生認識上的差異,應該以尊重文化差異為前提,避免在“無知”的情況下口無遮攔。此外,在生活方式、文化傳播、經濟觀念等許多方麵,中西方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走出國門後都需要調整好自己的思維方式,才能容易與人打成一片。

不僅在與外國人交往中要做到入鄉隨俗,在國內也要做到入鄉隨俗。

重慶有個賣奶茶的小店,經常是幾十人排隊購買,營業員忙得不亦樂乎。這個店至少一天要賣1000杯奶茶,小杯3元,中杯4元,大杯5元,以平均每杯4元賣價計,就是4000元。除去原材料成本、水電、人工工資、租金等,利潤約有30%,一月純利潤在4萬元左右,一年利潤四五十萬元。

這個奶茶店最初是另外一種經營模式,開奶茶餐廳,每個餐廳營業麵積約500多平方米,先後在兩個區開鋪。由於生意不太好,老板很著急,想了很多方法來提高營業額,例如發代金券、免費品嚐等,但是仍起色不大。

一年後,老板經營奶茶換了一種模式,轉而開始在繁華地段開街邊奶茶店,小亭子麵積在一二十平方米之間,短時間迅速走紅。原來重慶人不僅喜歡喝奶茶,還把喝奶茶當成是一種時尚。

據稱,開小亭子的利潤比開茶餐廳的利潤大得多,相比之下,街邊模式不僅租金更便宜,人力成本也小,隻需要兩三個人就可以打理一個店。關鍵是,重慶人不喜歡坐下來喝奶茶,而總是風風火火地端著奶茶就走,這完全符合重慶人的性格和習慣。

這就是遵照“入鄉隨俗”而獲得成功的一個典型案例。周圍的環境不會因個人而改變,隻有讓自己適應周圍的環境,才能獲得發展。經商要入鄉隨俗,溝通也是如此。隻有入鄉隨俗,才能與人順利地進行溝通。

很久以前,有一個地方,人們都**著身體,所以,這個地方人稱“裸鄉”或“裸國”。一次,有外地的兄弟二人去裸鄉經商。

弟弟說:“今日我們來到了裸鄉,這裏沒有佛法,是道德觀念比較落後的地方。我們前往這裏,和他們交流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們應該入鄉隨俗,進退要遵循對方的規矩。”哥哥說:“禮教不可丟,我怎麽會因為他們**,就放棄我的禮教呢?”

弟弟說:“這樣做並沒有破壞我們的禮教道德啊!再說,這僅是權宜之計。我們還是一起進去吧!”哥哥說:“還是你先進去看一下,之後回來告訴我具體情況。”弟弟答應了。

十天後,弟弟返回來告訴哥哥:“必須要遵循當地的習俗。”哥哥聽後勃然大怒:“你這樣做,我偏不這麽做!”於是弟弟又回到裸鄉。

弟弟隨從那裏的風俗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國王很喜歡他,國民也非常敬重他。國王以高價購買他的商品。哥哥乘著車也來到了裸鄉,但他執意堅持禮教,指責當地人這裏不對,那裏不行。國王非常生氣,國民也特別討厭他。有人還搶了他的商品,趕他出國。後經弟弟求情,才免於更大災難。

二人辭別裸鄉的時候,祼鄉的人民夾道歡送弟弟,卻痛罵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