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觀色,捕捉對方的真實想法

在溝通中應注意察言觀色,要在合適的場合,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與他人商討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情形經常見到:孩子在學校挨了批評而他確實並沒有錯,裝了一肚子氣。他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裏,父親看到他,也不問發生了什麽事,張口就開始教訓:“瞧你無精打采的樣子,像個什麽?我像你這麽大的時候……”孩子越聽越煩,覺得腦袋都要爆炸了。於是,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是為什麽,把書包往地上一摔,大喊一聲:“煩死人了!”父親以為孩子這樣頂撞大人可不行,一巴掌打過去,孩子哭著跑開了。假如父親善於察言觀色,發現孩子表情與以往不同,采用安撫疼愛的方式,細心開導,不僅不會把孩子打跑,致使父子關係惡化,而且還會給予孩子以心靈的撫慰,加深父子感情。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在世界的知識中,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洞察他人。”俗話說:“出門觀天色,進門看臉色。”可以說,每一個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都是善於察言觀色、善於察覺別人體態語言並做出有效反應的。

察言觀色,包括對對方的身體語言、手勢、表情、眼神、說話的口吻等的細心觀察。這些方麵可以傳遞出很多的信息,那些沒說出口的潛台詞往往與嘴上說的同樣重要。既要懂得製造氣氛,學會引導話題,又要懂得適時停止並放棄無意義的溝通,再另外找時間和地點進行溝通,才能達到良好的溝通目的。

學會察言觀色,就要懂得一些關於暗語的知識。因為暗語作為一種非正規的表達方式,不是所有人都習慣通過它去傳達信息的。同樣的信息,不同的人就有很大的表達差異:有些人對喜怒哀樂從不掩飾,有些人則習慣以不動聲色來掩藏自己的情緒,有些人則喜歡反過來表達情感。所以,要識別別人所說的話,是正話還是反話,是暗語還是明語,重要的一點就是了解說話者一貫以來的表述方式與表述習慣,從中去捕捉其語言表達中是否存在暗語。

例如,在麵試中,單位和求職者直接見麵,形成了一個人際互動的局麵,求職者學會如何看懂對方的“臉色”,也是求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項能力。因為麵試官在與求職者交談過程中,他的臉色、神態和舉止也相應地表達了他的想法和意圖。

有時候,求職者在麵試中介紹自身的某個特長,麵試官卻不時地移開目光,那麽,他很可能對求職者的介紹並沒有特別在意或沒有興趣,求職者應當盡快地跳過,看是否還有值得向他介紹的其他信息。再如,求職者在表述出自己的薪水和待遇等方麵的要求後,對方麵露難色,或者是態度沒有剛才自然,那麽說明對方在這個問題上持保留意見。假如低於這個薪水,求職者確實感到不甚滿意,可以直接說出來,看對方如何對答。假如這個職位在發展前景上很有潛力,那麽求職者在此時就應該巧妙地表示願意放低一點要求,從而避免僅僅因薪水問題上的小小分歧而錯過一個不錯的職位。

當然,想真正解讀出對方的心意,有時不能隻聽他說了哪些話,更要緊地是看他是如何表述這些話的。這點需要我們多“實戰”,才能更好地掌握“察言觀色”這項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