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

平時我們總會說一句話:“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可是,很多人都把這句話,說得太習慣,做得太懶散。因為很多人都不把這句話當作一回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句話,可能為你的人際關係帶來莫大的收獲呢?

人的一生,雖然短短幾十年,但是在這幾十年中,人的境遇卻是千變萬化的,有時你沒有意識到,你曾幫助過的人會因為境況變得好了,日後成為你的貴人,使你的命運出現新的轉機。

大部分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總是想從別人那得到什麽東西。事實上,要想得到,必先施予。所以,關鍵時刻拉他人一把,雪中送炭遠勝於錦上添花,必將讓人銘記你一生。

杜鵑是個農村婦女,為了腹內的雙胞胎有個好的起點,她和丈夫走出家門,來到這個小城市裏做地攤生意,過起了城漂的生活。為了節省房租,杜鵑和丈夫沒有在地攤附近找房子住,而是租賃到偏僻的地方來,雖然多走一段路,可是能省不少錢。

一天,杜鵑正沿著偏僻的路往家走的時候,忽然感到腹內一陣疼痛。她捂住肚子蹲在地上。劇烈的陣痛,使杜鵑出了一頭汗,正當杜鵑喊天不應叫地不靈的時候,過來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問明情況後,男子說:“現在去醫院已經晚了。我是婦產科的主刀大夫,專門負責剖腹產。你要相信,我給你接生吧!”

在這個醫生的幫助下,兩個孩子順利地生出來了。杜鵑一家人會把醫生的恩情銘記一生。

關鍵時刻拉他人一把,接受你幫助的人將會永生難忘。

古人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為什麽要報?因為沒有這一滴水,可能就沒命了,這一滴水就是活命之水。宋江為什麽得到那麽多英雄好漢的尊敬,因他總是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出現,以致人們稱他為“及時雨宋江”,及時非常關鍵,幫得早,不如幫得巧。

20世紀70年代初,香港的塑膠業出現嚴重的危機。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依賴進口,此時的進口商趁機壟斷、抬高物價,讓許多廠家難以接受。致使許多廠家停產,瀕臨倒閉。這個關鍵的時候,李嘉誠出現了,他倡議數百家塑膠廠入股組建了聯合塑膠原料公司, 由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出麵,與國外直接交易。 由於他們現在的需求量比進口商還大,購進的原料價格低,按實價分配給股東廠家。於是,進口商的壟斷被打破了。之後,李嘉誠還將長江公司的13萬磅原料以低於市場一半的價格賣給了一些瀕臨倒閉的廠家。在這次危難之中,有幾百家塑膠業廠家得到了李嘉誠的幫助,因而他被稱為香港塑膠業的“救世主”。此後,他在業內的威望更高,生意越來越順利。

如果你能在別人最需要你幫助的時候幫一把,那麽,你就成為他的恩人了。什麽時候你有困難了,他也會助你一臂之力。所以,隻有我們在關鍵時刻幫助別人,拉他人一把,才能贏得別人回報。

一些人在身居高位的時候,門前熙來攘往,落魄的時候,門可羅雀。但懂得人情世故的人絕不會這樣做,因為他們知道:平時不屑拉他人一把,事到臨頭再來“抱佛腳”就來不及了。

有一位領導因犯了點錯而失勢,他昔日的一些朋友和部下都離他而去。他心情很苦悶,感到世態炎涼,一度喪失了生活信心,動了自殺的念頭。這時,他的一個部下,不怕受連累,主動來見他,給他帶來禮物,並開導他說輕生思想要不得,同他一起分析局勢。部下的鼓勵使他認識到自己的前途並非那麽暗淡,終於堅持了下來。後來這位領導東山再起,十分感激這位關鍵時刻拉過他一把的部下,他把手中最重要的部門交給了這位下屬,並在退休後幫助這位下屬坐到了自己當初的位置上。

關鍵時刻拉他人一把也要講究技巧,並不是所有的給予都會有效果。如果別人這個時候不需要幫助,為了表示你的友好,你非要主動幫忙,就不會有什麽好效果,甚至以為你這是故意要讓別人欠你人情,不是真心實意的幫助。

要贏得人心,獲得友誼,就要在別人困難的時候拉他一把,幫助他渡過難關,這才是厚積人情的明智之舉。

其實,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這就是你拓展人際關係最好的時機。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路見不平一聲吼”,你的這“一聲吼”可能為你“吼”來了你的人脈和關係啊!

4.朋友是用來做什麽的

不論在生活中,還是在網上,人人都會有朋友。朋友是什麽?朋友就是彼此有交情的人,彼此要好的人。友情是一種最純潔、最高尚、最樸素、最平凡的感情,也是最浪漫、最動人、最堅實、最永恒的情感。人人都離不開友情。你可以沒有愛情,但是你絕不能沒有友情;一旦沒有了友情,生活就不會有悅耳的和音,就死水一灘;友情無處不在,她伴隨你左右,縈繞在你身邊,和你共度一生。

人生是不斷結交朋友,而又不斷地選擇朋友的過程。沒有人能一生短缺了友情的滋養,若沒有真心實意的朋友施以援手,誰也別想在人生的長路上,過五關斬六將,千裏走單騎。

要想充分利用朋友資源,就要有選擇地交朋友。

在怎樣選擇朋友這個問題上,聖人孔子的話很值得我們借鑒,一是“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二是“未知其人,先觀其友”;三是“勿友不如己者”。

也就是說,擇友必須理智,有所取舍。在現實生活中,結交朋友和選擇朋友,最好的辦法是先將交友及擇友的原則和標準做成“底片”儲存在腦海裏,遇上新的朋友,則在交往中用“底片”去感光,如有感應及影像則真誠地進行交往,如沒有感知或不在“底片”的框框內,則不失分寸、不失情理地讓其慢慢地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消退。但絕不能以地位、級別論高低,而應以品質、修養做標準。

交朋友,就像跳交誼舞,須有進有退。還要因人而異,不宜故步自封,自以為是。實際上,朋友也可以分等級的,但最好還是要結交比自己能幹、聰明、富有、幽默、有成就……可谘詢的人做朋友。同優勝者在一起,你得到對方的幫助當然好過同那些蠢鈍、自私的人在一起。同後者在一起,他會拖著你往下沉。

在結交朋友的過程中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友誼的線不能輕易扯斷,否則將來再係上,也是會留疙瘩的。在市場經濟與商品交流日趨活躍的今天,在人與人的交往日趨頻繁與複雜的現在,在結交朋友與選擇朋友的問題上,有原則總比沒原則好。

雖然,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偶然得來的,但朋友對於個人進步的影響卻很大。交朋友宜經過慎重地考慮之後再決定。

朋友是一種財富,朋友是你辦事的資源。俗話說環境能改變人,一個人交往的朋友不同,對自己影響很大。好的朋友都知道你心裏在想什麽。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會啟發你,開導你,告訴你該怎麽辦。所以交朋友一定要先看準人,這是一種人情投資。一種長期的,而且回報永遠比投資多的投入。

培根在《論人生》中對友情做過精辟的論述:“友誼在人生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友情,生活就不會有悅耳的諧音;在沒有友情的人群中生活,人們的麵目猶如一張圖案,人們的語言不過是一片噪聲;沒有友情的社會也將成為一片隱藏在繁華背後的沙漠。”

當然,千萬不可“饑不擇食”,要時刻記住擇友的原則:一是“分憂者”,二是“同樂者”,三是“共進者”。

朋友無疑是你辦事的資源,但如何結交朋友卻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想要充分得到、利用好這項資源,每個人都必須認真思索才能找到答案。

人是社會性動物,沒有人能脫離群體而生存在浩瀚的人類曆史中。個人充其量隻能是大海裏的一粒沙。社交能力決定人的發展前程。社交可以增強人的能力,交往麵越廣,所得到的知識越豐富,才能越卓越。人一生中應該多交朋友,更應該交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