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王國

時下,盡管我們潛意識中可能還保留著對男女性別的歧視,但我們還是能夠對男孩、女孩之間的天生差異保持尊重。我們可以不去刻意忽略或抹殺這些差別,而是可以留意這些區別在孩子行為中的具體顯露方式。如果你害怕承認性別差異會導致的不公平待遇,那麽,你的孩子就有可能錯過自己需要的東西。若要公平對待女兒和兒子,有時需要給予他們不同的待遇。尊重差異化反而可以促進彼此得到平等的機會。

猶太哈西德派思想中有一個重要理念,它表達了一種平衡觀:“你隻需要經常在口袋裏裝上兩張紙條。一張紙條上寫著‘我隻是一顆塵埃’,另一張上則寫著‘世界為我而造’。”在猶太教的觀念中,崇高和平凡是水乳交融的。一年當中最神聖的日子,並不是莊嚴肅穆的贖罪日,而是每個禮拜六(安息日),每星期中這個看似普通的日子,卻是個極具特色的時刻。根據傳統說法,信徒從猶太教堂回家途中,都會有一位守護天使尾隨,是來幫助迎接這個特別日子的精神使者。

在猶太教裏,所謂“聖地”並非富麗堂皇的大教堂,而是為了慶祝初秋的收獲,在自家後院或陽台所搭建的簡陋棚子。所謂“聖物”不過是以兩根不起眼的木質卷軸所卷成的一捆羊皮紙的《摩西五經》。聖餐則是加入雞蛋的白麵包。而這個世界的未來要依靠什麽呢?靠的不是英雄人物的偉大作為,而是靠學習自己傳統的學生的活力。這種民主氣息濃厚的宗教給予每個孩子特殊的賞賜,卻不認為任何人頭上都有特別耀眼的光環。

因此,猶太人對待男孩女孩的差異的觀點是:要正確認識自己孩子身上的差異,容許他們天生的稟賦得以顯現。

在《摩西五經》中,聖賢們總是提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傳道。在過猶太教逾越節時,按照傳統,大家要講述祖先逃離暴政、爭取自由的故事,並要以恰當的語調和措辭來讓聰明的、頑皮無知的甚至愚鈍等不同類型的孩子能夠理解,對理解程度不同的孩子,要因人而異地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猶太教所表述的信息是一致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對待任何孩子都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否則你無法說到他們心坎上。

事實上,當今還在一定的範圍內存在“重男輕女”的觀點,這使得孩子們肩頭承擔了更多的壓力。在過去的數十年裏,教師和社會學家一直強調要弱化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異。這一想法是為了矯正過去男女不平等的局麵。毫無疑問,所有兒童,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受到鼓勵,去探知任何使他們感興趣的領域。然而,一種對性別盲目不加區分的教育方法,有時卻會給已經過度受壓的孩子增加壓力。過去以性別為基礎的安全港灣已經消失,如今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機會在各個領域表現優秀,既要成績好,也要體育好;既要做一個好的員工,也要力爭成為一個卓越的領導者。

猶太人法典《塔木德》中有一句極為睿智的格言:“人類有三個朋友:小孩、財富、善行。”

這裏的人類當然應當理解為猶太民族。這句格言告訴我們的是猶太民族的三個根本關注點:小孩是民族的肉體存在,財富是民族的現實存在,善行是民族的精神存在。

對於以“文化”立“族”的猶太人來說,善行及其背後的價值與信仰是民族最高意義的存在,無此,即無猶太民族。但是,這種精神存在要成為每一曆史時刻的現實存在而不淪為曆史遺跡,必須與民族的肉體同在,而財富不僅代表著維係猶太民族精神存在和肉體存在的必要條件,還是猶太民族的肉體存在借以證明其精神存在之不朽的根本證據。所以,最終說來,猶太民族的這三種存在是在孩子身上實現“三位一體”的。從這層意義上,我們不難明白,猶太人為何會對孩子具有這樣一種帶有崇高感、神聖感的情感。

猶太人的一則典故是這樣說的:

當初,上帝要把“十誡”授予猶太民族時,曾要求猶太人做出保證:他們必須守護律法。於是,猶太人首先以最早的偉大祖先,如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等名字起誓,一定守護“十誡”。

然而,上帝認為還不夠。猶太人又以他們日後所能獲得的一切財富起誓,上帝還是認為不夠。猶太人又以所有猶太人所有的哲人的名字起誓,上帝仍嫌不夠。最後,猶太人說,一定會把“十誡”傳給孩子,並以孩子起誓。這時,上帝終於說道:“好!”

這樣的寓言,隻有一個長時期在血與火的急流中跋涉並隨時會遇到滅頂之災的民族,才構思得出來。隻有當一個民族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未來和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時,才會給孩子帶上這樣一輪光環,使孩子幾近於神聖。

從這樣一種“孩子神聖”的觀念出發,猶太人的家庭成了名副其實的“孩子的王國”。

當孩子還在母親的肚子裏的時候,就已受到全家的特殊照顧。猶太人有一條規矩,孕婦應當享受特殊待遇,必須讓她吃得好,生活得好。在貧窮人家,甚至寧可大家挨餓,也不能讓孕婦餓著。

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家庭的中心。用《塔木德》中的話來說:“1歲是國王。大家集合起來,像服侍國王一樣哄他,取悅他。”

猶太人把男孩女孩都看成寶貝,他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一觀念,對我們來說具有啟迪意義,而對於某些人來說,應該具有警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