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傳遞自己的一言一行

早期希伯來教育十分強調家庭環境及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子女的影響。當兒童從學校教育中獲取廣博知識之後,能否把這些知識付諸實踐並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家庭對此負有監督責任。

猶太人認為,父母的“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生活中,父母的言行、行為和姿態會自然而然地傳遞給孩子,從而影響孩子的能力與性格的形成。

做父母的都想讓自己的子女將來能有所成就,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呢?許多家長會為孩子花高價請好老師,買最昂貴的學習用品,甚至不惜把孩子送到教育最發達的地方去。可結果呢?當然從客觀上不能否定這種高昂代價的效果,但我們看到取得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為什麽呢?因為教育孩子的關鍵之處不在於給孩子提供多麽好的硬件設施,最重要的是要給他們提供軟設施,也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每個孩子都能說本國國語,任何父母也不會認為是自己教了孩子才會說的。事實上,這就是一種不言而教的教育。

猶太家庭教育向來主張“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麽樣的人,那麽父母就應該首先做一個表率”。他們最討厭那些隻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而自己卻躲在一邊當監工的父母。家長要知道,唯有父母親用心給予孩子深切的關注,才是正確的教育。

猶太人文賓的父親突然病逝,作為家中的獨子,父親留下的藥業公司的發展重擔就落在了他的身上。但他並沒有立即擔任起父親的職位在公司工作,而是遵照父親的遺願攜款到美國去結清父親生前與供貨商之間的債務。當那些得知文賓父親去世而正在擔心貨款能否收回的美國商人見到文賓親自帶著現金前來付款時,非常感動。

由此文賓樹立了自身和公司的信譽。從那以後,隻要文賓的貨單開到,美國的供應商無不盡快發貨。後來,文賓開辦醫院為窮人免費治病。很快,他的藥業公司生意興隆起來。

當有人問文賓的成功經驗時,文賓說,這來源於父親在他兒時對他的教育。父親曾告訴他:“待人做事有良心,講道德,否則將來無法在社會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