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言多必失

俗話說:“言多必失。”說得多了,自然會有失誤的地方。話說出口並不難,但覆水難收。話如果說得太多,必然會有很多爭議和失誤。

說話技術與你一生升沉榮辱大有關係,因此不可不知說話的七忌八疑:

老於世故的人,可以不開口,則三緘其口,實行其“庸言之謹”。比方你對他說話,他有隱私唯恐人知,你偏在無意中說著他的隱私,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認為你是有意揭他的傷疤,他便恨你入骨。這是說話的第一忌。

他做的事,別有用心,他極力掩蔽,不使人知。你對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雖不能斷定你一定明白,終是對你十分猜疑。你便處於兩難境地,既無法對他表明沒有知道,也無法表明決不泄漏,那你將何以自處呢?你唯一的辦法,隻有假作癡聾,若無其事。這是說話的第二忌。

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認為得當。從樂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從悲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守秘密,從不提及此事,不料另有智者,看得一清二楚,說得明明白白,那麽你就難逃走漏消息的嫌疑,無辦法的辦法,你隻有多親近他,表示絕無二心,同時設法偵知泄密的人。這是說話的第三忌。

他對你尚無深切的認識,沒有十分信任,你偏力求討好,對他說極深切的話,即使采用,但試行結果卻不怎麽美妙,他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當;即使試行結果很好,對你未必增加好感,以為你是偶然看到,實行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好算你的功勞,所以你還是不說話的好。這是說話的第四忌。

他有罪過被你知道,你認為大大的不對,不惜維護正義,直言勸諫,他本唯恐人知,你去揭破,他自十分慚愧,由慚愧而忿恨,由忿恨而與你發生衝突,你又憑空多了一個冤家,你還是不說的好,即使勸告,也以婉轉為宜。這是說話的第五忌。

他的成功,計出於你,他是你的上司,深恐好名譽被你搶去,內心惴惴不安,你知道了這種情形,應該到處宣揚,逢人便說,極力表示這是上司的善謀,這是上司的遠見,一點不要透露你有什麽貢獻。這是說話的第六忌。

他不能做的事,你認為應該做,而強要他必須做到。對於某事,他是箭在弦上,不能不發,或業已騎上了馬背,無法終止,你認為不應該做,而強要他必須終止。但是事實如此,雖強之也不會有效。在你的道義上,當然不應該熟視無睹,不妨進言婉勸,使他自己覺悟,自己來發動,自己會終止,這是上策。萬一他不願接受你的勸告,也隻好見機而行,適可而止。如果過於強求,隻會徒傷情感。這是說話的第七忌。

說話真是不易,不該說卻率性而言,有時反而引起對方的疑心。你向對方議論他手下的高級幹部,你以為是一番好意,其實你已犯了“新間舊,下犯上”的毛病。話雖不錯,他卻以為你是有意離間,有意挑起爭端,破壞他們的團結,從此對你產生極大的懷疑,心中不愉快,甚或格外與你疏遠。這是第一種疑心。

你同對方議論他手下的普通人員,說某甲的長處是什麽,短處是什麽,某乙的行為如何,品性如何,能力如何,你的話也許說得不錯,而他卻以為你是有意刺探他的反應,獲得一些表示,以此告知他們,使他們知道你與他可以無話不談,以此提高你的身份,不然何必絮叨不休。這是第二種疑心。

你同對方議論他手下的親信,當然你的說話是著重於他們的特點及長處,決不會攻其所短,論理正投他所好,一定樂於接受,誰知他的反應大不其然。雖然你的話句句與他所知相合,他並不以為你真能認識他的所愛,以為你是借此為見知的引線,妄想加入他們的群體,彼此結成一體。這是第三種疑心。

你同對方議論他手下的憎厭分子,當然你的說話是一種持平之論,他們的所長所短,雙方麵都加以評價,意在減低他的憎厭心,使他知道憎厭的人也有長處可取。“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你的用心無可厚非,他卻以為你是有意刺探他含怒的原因,以及含怒的深淺,完全是結黨營私。這是第四種疑心。

你同對方議論某種問題,因為還未能明白他的見解與意向,於是籠而統之,述其大端,以觀他的反應,在你不失為審慎辦法,誰知他卻以為你是詞不達意,所見未真,所識未透,一得之論,無益於事,庸碌如此,淺陋如此,還須再讀十年書,何必妄論天下事。這是第五種疑心。

如果你對於某種問題,自信確有心得,對他暢論一切,旁征博引,不厭其詳,你以為可以表現你的學問,引起他的注意,誰知他卻以為你是所得蕪雜,並無獨到之處,至多不過是賣弄學識,嘩眾取寵。這是第六種疑心。

你同對方議論某種問題,為了各種顧忌,隻談原則,不論事實,略示誠意,你以為巧妙,他卻以為你是畏首畏尾,不敢直說,顧忌太多,安能辦事?這是第七種疑心。

如果你勇氣十足,就事論事,痛陳利弊,極言得失,語氣激昂,忠義之氣溢於言表,你以為如此必能打動他,誰知他卻以為你是性情粗野,缺少涵養功夫,閱曆不深,人情未熟,未能顧慮周詳。這是第八種疑心。

為什麽許多人講起話來滔滔不絕,但是還是能滴水不漏?實由於講話的人能夠繞開重點,多講能夠引起共鳴的話題。試想,彼此間如果不熟悉,即使你認識他,他卻並不認識你,單方麵的認識,說話肯定要有講究,如果率然進言,必然會引起他的疑心。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你最先做應該是打開別人的心扉,讓別人樂於和你說話,做一個傾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