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人要保留一顆善良的心

因為善,而無我,從“小我”走向“大我”,解放心靈,讓我們的心靈擺脫身體、自我的雙重枷鎖、消滅矛盾、超越物質的有限。具有這種優異天賦的人類,必須站在新人生觀的立場上,逐步發揮集合眾智的偉大本質,創造心物合一的團體生活。到達善的終極世界,走向真正的自由與快樂。在美國,絕大多數的財富掌握在成功人士手中,他們是非常善於運用商業頭腦的。我們很少能看到成功人士做一個獨行者,他們能把很多人團結在一起,其中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因為他們都有著一顆善良的心,他們對待萬事萬物都是和諧共處的。

一、讓世界充滿愛

人類團體生活有各種方法。如果能夠以最好的行動來反映人類本質,一定可以提高真正調和的團體生活的質量。隻要找出這條道路,就可以順利發揮人類偉大的本質,進而達成人類長久的使命。

人類具有各種各樣的特質,它們必須完全被人們所認同。譬如說有愛心,也有憎恨他人的弱點;想努力向上,是人類好的一麵,但是逃避困難、趨近安逸也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心態。從廣泛的意義上說,人類本性中包含的層麵非常之多。雖然人也具有好的一麵,但同時也具有像野獸般頑劣的一麵,這才是人類的真麵目。

山野中有各種花朵、草木,也有各種鳥類和野獸。首先,成功人士承認這些事物存在的價值,並相信有了各式各樣的花草鳥獸,才使得自然山野有豐富的景觀。這個大自然、大宇宙,就是靠這種共存的關係而生成發展的。這是自然的法則,而人類生存在這大自然中,所以也要順應自然的法則。

但在現實中,人類並未完全站在這個基本觀念上行事。也就是說,人類不但沒有充分認識這個世界,反而被自己的情感、利害、得失、欲望等蒙蔽。

人類有好惡之心,這是與生俱來的,其存在就是極其自然的。可是,一旦被自己的情感蒙蔽時,往往會以自己為本位,而產生排斥他人的心態。成功人士認為,這個世界本來是由各式各樣的人與物組成的,但若為了堅持自己的想法及喜好,而去壓迫或傷害與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或物,那就太不應該了。大家不妨以開闊的胸襟來看今日世界,人類之間由於思想、種族、宗教等不同,對立的情形也很常見,這些對立,造成的精神、物質方麵的損失,是無可估量的。

這種情形有一個非常顯著的例子,那就是希特勒的納粹主義。在這種主義下,日耳曼民族產生了過分唯我獨尊的心態,因而不斷吞並、侵略他國,大量殘殺成功人士,最後自己民族也遭大難。這不隻危害到自己的國家,更為全世界帶來了無法質量的創痛與損失。

成功人士認為,遵守人生之道的基本精神,並力行實踐,是比什麽都重要的。不隻是人與人之間,即使是麵對大自然及社會上的所有一切,也是同樣的道理。就算是飼養牛、馬等時,也要考慮如何處置對待它們,才能使它們充分發揮其天分,並對人類生活有所助益,對所有的動物如此,對草木等植物也是如此。對我們周圍的人和合作夥伴更應該如此,善良地對待他人,終究會得到回報的。人生有緣相處,或親情相依,或同窗共讀,或共伍為事,或結伴同遊,彼此之間,總會有一些恩恩怨怨發生,那麽應如何對待這些恩恩怨怨呢?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裏,有一次和基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三個人行經一處峽穀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基伯拚命救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基伯救了馬沙一命”。三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基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基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個耳光。馬沙便在沙灘上寫“某年某月某日,基伯打了馬沙一耳光”。後來,阿裏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麽要把基伯救他的事寫在石頭上,而把基伯打他的事寫在沙灘上?馬沙回答: “我永遠都感謝基伯救了我一命,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隨著沙灘上的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幹二淨。”

馬沙的回答對人們不無啟示,那就是做人始終要記住別人對自己的恩惠,洗去自己對別人的怨恨。這一“記”一“忘”的回答,著實令人感動,堪稱待人處世的良方。

二、讓善良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必須承認他人的存在價值,必須用善良的心對待別人,使之能充分發揮特質,而達到最有效的運用。這是順應自然理法的生存方式,我們必須從團體生活的各方麵去思考、去運用、去實踐,這樣可以帶來更大的進步與發展。

人類的團體生活,是各種事物集體創作而成的,當自己能正確認知這一切時,就會自然而然地對所有事物湧現感謝和報恩的念頭,並顯露出尊敬的態度,這才是所謂的人類。這一點和宗教家所說的“慈悲”和“愛”、“謙虛”和“寬容”是相通的,必須謹記在心。

大多成功人士是喜歡群居的,盡管他們也許曾經過著流浪的生活。因為過著團體生活,就會彼此配合運用智慧和力量,而使今日社會逐漸進步發展。其中每個人也在精神性和社會性的結合之下,得以過上相當和平富裕的生活。當我們想到這些事情,就應該懷著感謝的心,愛我們的鄰人並與之和睦相處,這是支撐人生之道、並推進人生之道的力量。現在的社會,還稱不上是處於好的狀態,很多時候還充滿混亂和對立。這是為什麽呢?

不隻是批判過去的人物和曆史而已,在價值觀多樣化的今日,每個人對於什麽樣的人是優秀的指導者,什麽樣的政治、什麽樣的教育、什麽樣的經營是好的,也各有各的評價:因為在政治、經濟、教育及其他一切人類的活動上,沒有明確的指針,故不能正確地判斷及實行。更進一步地說,今後人類的團體生活,應該如何進行下去比較好,對將來的看法,對未來社會的想法,還有應如何步上人生旅程等問題,都因各自沒有明確的理念而產生相當的差異。

成功商人常說, “交朋友的唯一途徑應當認為自己是朋友。”但幾乎沒有人對這個基本要求考慮過,你不會拋下釣餌而不期望把它收回,你也不會做件好事而不希望得到回報。不管那些以主觀善良願望看待事物的人對人們怎麽說,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發揮你的積極主動精神。堅持為你的同事做些有益的事,你會驚訝地看到,這些事實際上有利於你自己,別人會為你做許多令你愉快的事情。

你不妨在你和狗之間做個實驗。你去撫摸它,對它很溫柔和氣地說話,它就會感激地擺動尾巴。你允許的話,它還會試著舔你的手和臉。假如你嗬斥它或是打它,它會畏縮、咆哮,甚至想咬你。人的反應也如此。不管是什麽動機,出於好心的衝動或是對因果規律的認識促使你為別人做了某件事,結果同樣是善有善報。

美國黑人傑西克·庫思曾是美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報記者。因為種族歧視,在那家報社中他感到四麵楚歌,受人排擠。與別人交往更成了他最頭疼的事。

那時,美國的石油大王哈默已蜚聲世界,報社總編希望幾位記者能夠采訪到哈默,以提高報紙的聲譽與賣點。傑西克便在心底暗暗發誓,一定要獨立完成稿子,以便讓他們不敢輕視自己。有一天深夜,傑西克終於在一家大酒店門口攔住哈默,並誠懇地希望哈默能回答他的幾個問題。對傑西克的軟磨硬纏,哈默沒有動怒,隻是和顏悅色地說: “改天吧,我有要事在身。”最後迫於無奈,哈默同意隻回答他一個問題。傑西克想了想,問了一個最敏感的話題: “為什麽前一陣子閣下對東歐國家的石油輸出量減少了,而你最大的競爭對手的石油輸出量卻略有增加。這似乎與你的石油大腕身份不符。”

哈默依舊不慍不火,平靜地回答道: “關照別人就是關照自己。而那些想在競爭中出人頭地的人如果知道,關照別人需要的隻是一點點的理解與大度,卻能贏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那他一定會後悔不迭。關照,是一種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最好的一條道路。”哈默離去後,傑西克悵然若失地站在街頭。他以為哈默隻是故弄玄虛,敷衍自己。采訪當然也很不成功,他一直耿耿於懷,對哈默的那一番話更是迷惑不解。

直到10年後,他看到有關哈默的報道上的一篇故事——

哈默成為石油大王前,曾一度是個不幸的逃難者。有一年冬天,年輕的哈默隨一群同伴逃亡到美國南加州的一個名叫沃爾遜的小鎮上,在那裏,他結識了善良的鎮長傑克遜。

可以說傑克遜對哈默的成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天,冬雨霏霏,鎮長門前的花圃旁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沼。於是行人就從花圃中穿過,踩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也替鎮長心痛,便不顧寒雨加身,一個人站在雨中看護花圃,讓行人從泥沼中穿行。這時出去半天的鎮長笑盈盈地挑著一擔爐渣鋪在泥沼裏。

結果,再也沒有人從花圃中穿過了,最後鎮長意味深長地對哈默說: “你看,關照別人就是關照自己,有什麽不好?”

從這個故事中,傑西克終於領悟到,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個花圃,每個人的人生之旅都是花圃前的小路。而生活的天空並不總是風和日麗,也有風霜雪雨。那些在雨中前行的人們如果能有一條可以順利通過的路,誰還願意去踐踏美麗的花圃,傷害善良的心呢?

從那以後,傑西克與報社的其他同事坦誠相待,他知道,理解和大度最容易縮短兩顆敵視的心之間的距離,而關照就是兩顆心之間的最美麗的橋梁。

同事們不再排擠他了,親切地稱呼他為“黑蛋”。而直到多年之後,他卸下報社主編的重擔,一個人隱居在鄉間安享晚年的時候,圍著他周圍蹦蹦跳跳的各種膚色的孩子依然叫他“黑蛋”,因為,他的鄰居們已經完全忘記他叫什麽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