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受他人價值觀的影響

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學習並借鑒別人的經驗沒有錯,但是,如果你處處參照他人的模式,那麽你的一生都會悲慘地活在他人的價值觀裏。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被他人的價值觀左右。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很在意自己在別人的眼裏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形象,因此,為了給他人留下一個比較好的印象,我們總是事事都要爭取做到最好,時時都要顯得比別人高明。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把自己推上了一個永不停歇的痛苦的人生軌道上。

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並不是一定要壓倒他人,也不是為了他人而活。人活在世界上,所追求的應當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以及對自我的珍惜。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是否實現自我價值並不在於他比其他人優秀多少,而在於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滿足。隻要你能夠得到他人所沒有的幸福,那麽即使表現得不高明也沒有什麽。

有一天下午,珍妮正在彈鋼琴,7歲的兒子走了進來。他聽了一會兒說:“媽,你彈得不怎麽高明吧?”

不錯,是不怎麽高明。任何認真學琴的人聽到她的演奏都會退避三舍,不過珍妮並不在乎。多年來珍妮一直這樣不高明地彈著,但彈得很高興。

珍妮也喜歡不高明的歌唱和不高明的繪畫。從前還自得其樂於不高明的縫紉,後來做久了終於可以做得不錯。珍妮在這些方麵的能力不強,但她不以為恥。因為她不是為他人而活,她認為自己還有一兩樣東西做得不錯,其實,任何人能夠有一兩樣做得不錯的事就應該夠了。

假定你確實希冀從他人那兒得到認可,更進一步假定得到這種認可是一種健康的目標,腦子裏裝滿這種假定後,你就會想到,實現你的目標的最好最有效的途徑是什麽呢?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你的腦子裏就會想象你的生命中有這樣一個似乎獲得了大多數人認可的人。這個人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呢?他怎樣行事呢?他吸引每個人的魅力何在呢?在你的腦中這個人的形象也許就是一個坦率、不轉彎抹角的人,也許就是一個不輕易苟同他人意見的人,也許就是一個實現了自我的人。不過,出乎意料的是,他極少或沒有時間去尋求他人的認可。他很可能就是一個不顧後果實話實說的人。他也許認為策略和手腕都不如誠實正直重要。他不是一個容易受傷的人.而是一個沒有時間去想那些巧舌如簧和將話說得很有分寸之類的雕蟲小技的人。

這難道不是一個嘲諷嗎?似乎得到了生命中最多認可的人卻是從不為他人而活的人。

一隻大貓看到一隻小貓在追逐它自己的尾巴。於是問:“你為什麽要追逐你自己的尾巴呢?”小貓回答說:“我了解到,對一隻貓來說,最好的東西便是幸福,而我的幸福就是我的尾巴。因此,我追逐我的尾巴,一旦我追逐到了它,我就會擁有幸福。”大貓說:“我的孩子,我曾經也注意到幸福的這些問題;我曾經也認為幸福在尾巴上。但是,我注意到,無論我什麽時候去追逐,它總是逃離我,但當我從事我的事業時,無論我去哪裏,它似乎都會跟在我後麵。”

獲得幸福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為別人而活,就是避免去追逐它,就是不向每個人去要求它。通過和你自己緊緊相連,通過把你積極的自我形象當做你的顧問,通過這些,你就能得到更多的認可。

當然,想讓每一個人認可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這是不可能的。但是,一旦你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有價值的,值得重視,那麽,即使你沒有得到他人的認可,你也不會因此而感到萬分沮喪。你跟誰在一起決定了你能否成功。

我們都知道,在很大程度上,環境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就像與鷹在一起,不是鷹你也可以會學會飛翔;與小雞在一起,即使是鷹你也飛不起來。也就是說,你跟誰在一起,就會決定你能否獲得成功。

你為什麽消沉和失意?因為你處在一個消極的環境。你為什麽不成功?因為你與失敗者為伍。

假設有兩種環境供你去選擇:在第一種環境中你是最好的,你每年的收入是8萬美元,而別人都是2萬美元;在第二種環境中你是最差的,別人都是百萬富翁,你的資產隻有20萬,你更願意選擇哪一種呢?

要想成為什麽樣的人,你就要選擇跟什麽樣的人在一起。你要變得積極,你就要和比你更積極的人在一起,你要永遠尋找比你本身更好的同伴。無論你是飛黃騰達,還是窮困潦倒,當你選擇和比你優秀的人在一起時,你就有了前進的巨標。當你落敗時,他會幫你檢討總結,為你加油助威;當你成功時,他會提醒你重新給自己定位,人生的意義不僅在於超越別人,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

克林頓在17歲時遇到肯尼迪總統,後來就決定當總統,可在他還沒有見到肯尼迪總統之前,他讀的是音樂係,吹薩克斯管。如果他當初遇到的是貓王,他可能永遠也當不了總統。

在很大程度上,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決定著他的命運。

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卡耐基就曾說過: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他的專業知識,還有85%取決於他的人際環境。

成功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擁有成功的朋友。勵誌成功學大師陳安之認為,要想成功就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想要快樂,就需要跟快樂的人在一起;想擁有健康,就需要跟健康的人在一起。

成功的道理很多,有些是能寫到書上的,還有很多是無法寫到書上的。要學習那些無法寫到書本裏的真經,隻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學到成功者的思維方式和經驗。陳安之經常在他的演講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

我有一個好朋友,他叫馬克·漢森,他寫了一本書叫做《心靈雞湯》,這本書在全世界暢銷5500萬冊。有一次,我很幸運地跟他同台演講,演講完之後,晚上我跟他一起吃飯,一起聚餐。後來我說:“馬克,漢森先生,你的書為什麽可以賣到5500萬冊?我的書在亞洲,加上磁帶大不了也隻賣到1000萬冊,你遠遠超過我4500萬冊的銷售量。你到底是怎麽成功的?”

馬克·森先生講:“啊,成功就是看你跟誰在一起。我七年前在美國遇到一個人,我跟他一起同台演講,結果演講完之後,我私下請教他一些秘訣,這個人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一生。”我說:“他教了你什麽成功的秘訣,使你成為了全世界最暢銷書的作者?”他說有一次他跟安東尼·羅賓同台演講之後說:“安東尼·羅賓,我們都在教別人成功,為什麽我年收入才100萬美金,你卻賺5000萬美金?你的收入是我的50倍。我不是抱怨說我的100萬元收入太少,而是你真的比我成功好幾十倍以上。請你告訴我你成功的秘訣。”安東尼·羅賓隻問他一句話:“馬克·漢森先生,你每天都跟誰混在一起?”馬克-漢森很驕傲地回答:“我每天都跟百萬富翁在一起。”安東尼·羅賓笑了一下說:“這就是你的問題,我每天都跟億萬富翁在一起。”

一位商界精英感慨地說:“我認為我這一生最讓我感到踏實的就是我交了一些真正的朋友,我相信就是明天我什麽都沒有了,從頭做起,我用3天時間就還能夠再賺幾百萬。為什麽?因為我那些朋友中至少有相當一部分還會認同我。有了他們,我就有可能再幹起來,所以我是很輕鬆,很放心的。”

你和什麽人在一起,5年以後就會成為什麽樣的人。要成功就必須和成功的人在一起,其實這一亙古不變的定律早已存在,隻是不為大多數人所重視而已。你有“百金買房,千金買鄰”的遠見和勇氣嗎?

我們來聽聽博恩·崔西的聲音:

不論在你的現實生活還是想象中,你習慣相處的那些人,會對你的目標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你的目標應該是能夠“與鷹共翱翔”,你的目標應該是要和你所知道的最好的人為伍。

你要和勝利者在一起,同時要遠離那些自暴自棄、沒出息的人。由於諸多無法掌控的因素,你身旁約有80%的人都是不甚積極、沒野心、沒有目標、不太成功之輩。他們在生活中並沒有很大的成就。他們每天都在浪費時間,牢騷不斷,並且一逮到機會就抱怨個沒完。假如你和這種人在一起,你就會變得像他們一樣。

大衛,馬克特蘭德博士在哈佛大學做了多年的研究之後發現,人們選擇的“參考團體”是決定其未來的最大因素。你的參考團體就是你所認同、交往,並且和自己同性質的團體。

家庭是你的第一個參考團體,它對你評估自己及環境的態度有著重大的影響力。假如你是由積極而支持你的父母所撫養長大的話,他們會鼓勵你去看重自己的能力。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自然而然地會去尋找並且吸引那些和你類似的人,你會因為和他們有很多共同點而認同他們並且被他們認同。當你在做決定和采取行動時,會在心中聯想到他們,他們就是你的參考團體。

當你年紀漸長,你的學校及大學同學就成了你參考團體的成員;當你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時,你的校友與工作夥伴就成了你參考團體的成員,你的社交活動以及政黨就成了你參考團體的一部分。

隨著時間的腳步,你會在心裏塑造出自己以及那些和你相似的人的形象,你會學習和這些人相同的價值、態度、行為、思想、意識形態及信仰。

和積極的人在一起會讓你更積極,和消極的人在一起會讓你更消極。一個成功且具有成就導向的參考團體,不管是你自己的還是你所讀到、聽到的,將讓你也變得成功。

一個消極的、沒有目標的參考團體,將讓你像那些人一樣,變得消極而毫無目標。你對朋友及同事的選擇會影響你的未來。

由於你的參考團體對你有很大的影響力,你一定要和消極的人保持距離,並且蓄意避開那些你不尊敬、不羨慕、不想和他們一樣的人。

你一定要謹慎地選擇那些你願意花時間交往的朋友,因為他們對你的思想、人格,以及發生在你身上的任何事情都會有影響。

幾乎所有成功的銷售人員,都被他們的同事形容成獨行俠,這不是表示他們很孤單,或者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獨處。而是他們對交往的朋友非常有選擇性,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消極的人身上。

他們會想盡辦法避開這些人。他們了解這些消極的人或“有毒的人”會吸幹他們的時間和熱忱,讓他們覺得又累又消極。

另一方麵,積極的人會讓你覺得快樂而樂觀。

他們都是非常積極而愉快的,他們是會振奮人心並鼓舞士氣的,而且永遠都在談機會和可能性。你和他們交往會感到快樂,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的美好未來充滿信心。

你的目標就是要成為別人樂意為伍的人。當你變成一個更積極且更有魅力的人物時,你將發現自己會吸引其他積極、有吸引力的人與你為友。

綜上所述,跟誰在一起,決定了你是否能夠獲得成功,或者說決定了你今後的成就大小。所以,想要有什麽樣的成功,就要與什麽樣的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