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與借鑒是掌握知識的關鍵

孔子教育我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確,做學問就得這樣。不懂的就要學,有疑問的就要請教。請教和借鑒是掌握知識的關鍵。

書上學不到的,要通過請教的方式學會。虛心請教的最大好處就是:通過學習別人的經驗和知識,大幅度地減少犯錯幾率,縮短摸索時間,使我們更快地走向成功。

林肯是美國人心目中最有威望的總統之一。美國人都認為,從來沒有誰的字句比林肯講話所用的字句更優美的了!他所寫的散文,有人曾這樣評價過:“竟像音樂一般地悅耳!”

然而,林肯的父親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木匠,他的母親也是普通的家庭主婦。林肯所受的教育是“極不完全的”,他一生隻上過不滿一年的學。那麽,誰是林肯的老師呢?

曾幫助林肯成長的,有肯塔基州森林地帶數位巡遊的村儒學究,還有伊裏諾州第八司法區的許多人。正是這些村儒、農夫、商人、律師平時所商討的國家大事、世界之事,使他學習到了許多知識和道理。林肯成功的秘訣就是——每個人都可能做你的老師。

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很多人怕發問的原因,是怕別人認為他問得太淺或太蠢,令人發笑。但學而不問,不是真正的學習。發問的第一個黃金定律就是要臉皮厚!就算是問題再淺,不明白的也要問!無論任何人,隻要能給你答案,你都可以問!

從來沒有問題是太淺的,正相反,在學術上有很多重要的發現,都是由幾個淺之又淺的問題問出來的。學術上的進展往往是靠盲拳打死老師傅二很多作高深研究的學者之所以要教書,就是因為年輕學生能提出的淺問題,往往是一個知道太多的人所不能提出的。不過,雖然沒有問得太淺這回事,但愚蠢的問題卻是不勝枚舉。求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學會什麽問題是愚蠢的或是多餘的。若不發問,就很難學得其中奧妙。

人多以老成,則不肯下問,故終身不知。孔子說得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於不知道的東西,我們不應該不懂裝懂,而應當虛心求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磨)玉;他山之石,可以為錯(磨刀石)。借用他人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可以幫助我們少走彎路,從而快速成功。

有一個博士被分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為了這個所裏學曆最高的一個人。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聽說他倆也就是本科學曆,有啥好聊的呢?”這麽想著,他隻是朝兩人微微點了點頭。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地從水麵上如飛似的跑到對麵廁所去了。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漂?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漂”回來了。

“怎麽回事?”博士生剛才沒去打招呼,現在又不好意思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了幾步,也邁步蹭蹭蹭地“漂”過水麵上廁所了。

這下子博士更是差點昏倒:“不會吧!難道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過了一會,博士生想去方便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麽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於是也起身往水裏跨,心想:“我就不信這本科學曆的人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不能過!”

可是,隻聽“撲通”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

兩位所長趕緊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麽要下水,他反問道:“為什麽你們可以走過去,而我就掉水裏了呢?”

兩位所長相視一笑,其中一位說:“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樁子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不了解情況,怎麽也不問一聲呢?”

可見,任何人都不應該因為自己的學識高而驕傲自大,這樣隻能使自己故步自封,止步不前。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在某個方麵比其他人強,但你更應該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強項上,隻有這樣,你才能吸取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每個人都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所以你必須保持足夠的謙虛,時刻準備好請教他人。

鬆下幸之助說過:“能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能虛心去請教他人,才能集思廣益。”如果不知道該怎麽做的話,就去請教他人,不要作繭自縛,閉門造車,要誠懇而謙遜地傾聽別人的智慧箴言。不管別人給予什麽樣的意見,隻要求知心切,不恥下問,就可以從中得到有益的引導。

經營公司也是一樣,看了人家的公司,能覺得“經營得不錯”的人,就會吸取對方的經營方法,用來發展自己的公司;也可能誠懇地去請教:“貴公司的經營很成功,有什麽秘訣?能告訴我嗎?”對於這種虛心求教的人,除非特別機密,不然對方都會坦白回答你的。能虛心接受人家的意見,能虛心去請教他人,才能集思廣益。這比一個人獨自暗中摸索要好得多!但願我們都能培養這種“虛心”,能虛心接受他人的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這樣離成功就不遠了。

所以,無論你從事什麽行業,做著什麽工作,都要養成虛心請教和借鑒好習慣。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為自己的人生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