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要把跳槽當做家常便飯

每個人的職業選擇都是為了尋找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從而發揮自我價值,有所作為。一旦工作確定,就要認真幹一段時間,爭取早點幹出成效來,以作為個人能力的證明。如果對自己沒有一個明確定位,搞不清自己能幹什麽,長此以往,在哪兒也紮不下根,隻能毀掉自己的前程。

著名銀行家克拉斯年輕時也不斷地變換工作,但是他始終抱有一種理想:管理一家大銀行。他曾經做過交易所的職員、木料公司的統計員、簿記員、收賬員、折扣計算員、簿記主任、出納員、業務員等,試了一樣又一樣,最後才接近自己的目標。

他說:“一個人可以有幾條不同路徑到達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能在一個機構裏學到自己所需的一切學識和經驗當然很好,但大多數情況下需要經常變換自己的工作環境。麵對這種情況,我認為他必須懂得自己想做什麽,為什麽要這樣做。

“如果我換工作僅僅是為了每周多賺幾塊錢,恐怕我的將來早為現在而犧牲了。我之所以換工作,完全是因為現在的公司和老板無法再給我帶來更多的效益了。”

一個頻繁轉換工作的人,在經曆了多次跳槽後,發現自己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種習慣。在工作中一遇到困難就想跳槽。比如,人際關係緊張想跳槽,看見好工作想跳槽,有時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總覺得下一個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問題都可以用轉移陣地來解決。這種感覺常常使人產生跳槽的衝動,甚至完全不負責任地一走了之。

久而久之,自己不再勇於麵對現實,積極主動克服困難了,而是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回避、退縮。這些理由無非是不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啦,老板不重視啦,命運不濟啦,懷才不遇啦,別人不理解啦等,幻想著跳到一個新的單位後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許多公司花費了大量資源對員工進行培訓。然而,當他們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後,往往一走了之,有些甚至不辭而別;那些留在公司的員工則整天抱怨公司和老板無法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將所有責任全部歸咎於老板。但是,我們卻發現,在管理機製良好的公司,跳槽現象也頻繁發生,員工同樣也不安分。因此,不得不使我們將視線轉移到員工本身的心態上來。結果發現,大多數情況下,跳槽並非公司和老板的責任,更多原因在於員工對於自身目標以及現狀缺乏正確的認識。他們過高地估計了自身的實力,以及對那些向他們頻頻揮手的公司抱有過高的期望。

當這種風氣蔓延到整個商業領域時,許多具有一定忠誠度的員工也受到傳染而投身跳槽大軍中,使整個職業環境持續惡化。

張芯大學畢業後進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規模很大,曆史悠久,在全球也很有名。無論是福利、待遇、薪水都不錯,缺點就是分工太細、流動性差、紀律太多。千篇一律的製服和單調的工作,無法滿足他在讀書的時候就擁有的夢想,因為他一直想做一個有優越感的、工作獨立的員工。工作幾年來,他一直在為“跳槽”努力,後來終於如願以償。

但是從踏進新公司的第一天起,老板的刁難、同事的冷漠、工作的壓力,無不讓他心灰意冷。而且,上班路途遠,無法正常下班,總也不能適應環境,心情鬱悶,感覺一下老了很多。每當想到原來的單位和同事,眼圈禁不住發紅,上班成了地地道道的煎熬。在這種情況下,張芯決心離開,不管付出什麽代價。

在人力資源經理眼中,大學畢業後第一個5年中出現跳槽經曆的人根本不能為自己加分,即使被錄用也隻能當新手培訓;畢業後幹滿5~6年以後,才能被列為初步有經驗的人員,可以作為熟練人員錄用,在一線獨當一麵。畢業後幹8~9年的,才可以加不少分。畢業後5年內跳槽次數越多,往往使你已獲取的工作經驗貶值得越厲害,從而出現不是“報酬往高處”走,而是“報酬踏步不前”的狀態。在別人每年都從業績良好的公司裏按部就班取得5%~15%的加薪時,你的踏步不前事實上就是“水往低處流”了。

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人更換工作的頻率已經越來越快,平均5年換一次工作。年輕人跳槽的頻率比這還要快得多。

當然,社會需要一定的複合型和通用型的人才,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是由那些專業人才來維係著的。世界著名企業之所以能不斷發明出獲得專利的新型產品,就與他們擁有大量的各行各業的高、精、尖端專業人才有關。因此,作為年輕人一定要立足於自己的專業,刻苦鑽研,這樣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