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不可有任何借口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缺少的正是那種想盡辦法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尋找任何借口的人。工作之中沒有任何借口,體現出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

在美國西點軍校,有一個廣為傳頌的悠久傳統,學員遇到軍官問話時,隻能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說一個字。“沒有任何借口”是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它強化的是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其目的是為了讓學員學會適應壓力,培養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它讓每一個學員懂得:工作中是沒有任何借口的,失敗是沒有任何借口的,人生也沒有任何借口。

記得以前上曆史課時,老師曾告訴我們:在紅軍長征的過程中,飛奪瀘定橋是最關鍵的戰役之一。如果不能及時奪取瀘定橋,紅軍就有可能被國民黨部隊圍剿消滅,導致全軍覆沒的悲劇。

創造飛奪瀘定橋奇跡的隊伍是楊成武所在的紅四團。楊成武當時是該團的一位主要幹部。1935年9月,紅軍麵臨敵人的圍追堵截。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命令:紅四團必須在3天之內,趕300多裏山路,一定要先於敵人趕到瀘定橋,以粉碎敵人前後夾擊合圍的陰謀。

當時紅四團剛剛經曆了長途奔襲和戰鬥,人疲馬乏,但聽到這一命令,都毫無怨言,立即表態:“保證完成任務!”

第一天,他們克服重重困難,一邊與沿途的敵人作戰,一邊在崎嶇的山路上奔跑,終於跑了近100裏路。

第二天,他們特意早一小時出發,5點鍾就動身了。但沒有想到,就在這時,再次得到急令:必須一天走完240裏路。

這怎麽可能呢?正如楊成武所感慨:“路,是要人走的,少一步都不行啊!”一天要走完兩天的路,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是,不完成這一任務絕對不行。因為,瀘定橋本來有敵人兩個團防守,現在又有兩個旅正向瀘定橋增援。如果敵人比紅軍早到瀘定橋,紅軍要想通過瀘定橋就難上加難了。必須和敵人搶時間!要和敵人賽跑!

於是,楊成武一邊行軍,一邊召集幹部開會。會後,大家便分頭深入連隊進行動員。很快,在走過的隊伍中,“堅決完成任務,拿下瀘定橋”的口號聲,此起彼伏。這聲音壓倒了大渡河的怒濤,隊伍前進的速度更快了。

緊急任務的動員工作剛做完,部隊又打了一場惡仗,等他們趕到大渡河岸一個小村時,已是傍晚7點了。從這裏到瀘定橋還有110裏。

就在這時突降大雨,電閃雷鳴,士兵饑餓難耐,牲口、行李都跟不上……

但此時,紅軍隻有一個信念:在有限的時間內保證趕到瀘定橋。他們想盡一切辦法來克服困難:走不動的時候,每個人都拄一根拐杖;來不及做飯,大家就嚼生米、喝涼水充饑。

當時,楊成武腿上受了傷,走路很困難。許多同誌都勸他騎著馬走。但他認為這正是需要幹部起模範作用的時候,於是以挑戰的口吻向大家說:

“同誌們,咱們一塊兒走吧!看看誰走得快!誰先走到瀘定橋!”

這時意外情況出現了:對岸出現了一長串的火炬,原來是敵人在點著火把趕路!如果不快點,就有可能被敵人搶先了!

楊成武心生一計:也點起火把走路,當對岸的敵人問紅軍是誰的時候,便選出四川籍的同誌和剛捉來的俘虜對答。對岸的敵人萬萬想不到,大搖大擺地跟他們並排走的,就是他們日夜夢想著要消滅的紅軍。

雨越下越大,到深夜12點,對岸的那條火龍不見了。原來,也許是怕苦,也許是認為紅軍不會那麽拚命趕路,敵人不走了。這時的紅軍幹部戰士們,一個個也累得走不動了。但得知這一情況時,全團不僅沒有一個人停留下來休息,反而都很高興地表態:這是好機會啊!抓緊走吧!一個跟著一個拚命地向前趕路。

經過一天一夜的急行軍,紅四團在第二天早晨6點多鍾勝利到達瀘定橋。這一天,除了打仗、架橋外整整趕了240裏路,這真是隻有飛毛腿才能做得到的事情!

處於和平時代的我們,很難想象當時紅軍的處境有多危險,征程有多艱難,而優秀的紅軍戰士們,完成任務的決心與意誌又是何等強烈!

平心而論,現在我們工作中要完成的任務,比起紅軍時代要容易多了。但是,許多人還是以各種各樣“難”的借口,拖延著不執行任務,或者執行任務時,總要打一些折扣,甚至導致本來容易完成的任務,最終沒有完成。

優秀的員工從不在工作中尋找任何借口,他們總是把每一項工作盡力做到超出客戶的預期,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尋找各種借口推諉;他們總是出色地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替上級解決問題;他們總是盡全力配合同事的工作,對同事提出的幫助要求,從不找任何借口推托或延遲。

成功學家格蘭特納說:“如果你有自己係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倘若你能改變對借口的態度,把尋找借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來,就能擁有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