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熱錢:惹不起的金融巨鱷

熱錢,又稱遊資或投機性短期資本,目前官方對其尚無明確定義,通常是指以投機獲利為目的快速流動的短期資本,而且進出之間往往容易誘發市場乃至金融動**。熱錢的投資對象主要是外匯、股票及其衍生產品市場等,具有投機性強、流動性快、隱蔽性強等特征。

多種因素促成了熱錢的產生與擴大。首先,一些國家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放鬆了金融管製,對資本流入、流出國境的限製也取消了,這就為熱錢的形成創造了機會。其次,新技術革命加速了金融信息在全世界的傳播,極大地降低了資金在國際間的調撥成本,提高了資本流動速度。除以上兩種因素之外,以遠期外匯、貨幣互換和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浮動利率債券等為代表的金融創新,為熱錢提供了新的投資品種和渠道。這些因素使得金融市場全球化進程加速,使全球國際資本流動總量大幅增加,熱錢的規模和影響也隨之越來越大。

由於熱錢的特性,要甄別並確定其規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本上,目前所有衡量熱錢規模的方法,都建立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基礎上。因此,準確估算熱錢規模的重要前提條件是透徹理解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結構。

有專家指出,熱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定情況下一些短期資本可以轉化為熱錢,長期資本也可以轉化為短期資本,關鍵在於經濟和金融環境是否會導致資金從投資走向投機。

隨著近期一係列相關金融數據的公布,市場關於境外熱錢進入中國的種種猜測進一步加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雖然對於熱錢湧入中國的規模和途徑仍存爭議。但毋庸置疑的是,快速進出的熱錢正成為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以及宏觀經濟運行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那麽,該如何甄別熱錢數目,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當前快速進出中國市場的遊資數額卻大大地增加了,熱錢為什麽"相中"中國?其實,這是因為中美"利差倒掛"以及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套利和套匯加劇了海外短期資金入境規模。僅套利和套匯,就可讓熱錢收益超過至少10%。

隨著去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美聯儲為拯救市場,從去年9月起,連續7次降息,聯邦基金利率由5.25%降至目前的2%,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去年起連續六次加息,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當時的2.52%提高到目前的4.14%。一年之間,中美利差反轉並呈逐漸擴大的趨勢,加劇了海外套利資金的進入。

在美元持續貶值背景下,全球熱錢正急於尋找出口,新興市場成為熱錢流入目的地。人民幣升值因素進一步加劇了遊資套匯衝動,加快了熱錢的進入速度。僅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超過4%,成為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最大單季。

當前的中國經濟,過多熱錢進入中國會放大市場的流動性,造成流動性過剩,而貨幣供給越多,中國麵臨的通脹壓力就越大。此外,熱錢還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而投機資金進入股市、樓市後,容易製造泡沫。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之前8元人民幣換1美元,現在不到7元就可換到。中國人到國外去玩、去購置產業就更廉價了,顯而易見富人手裏的錢更值錢了。但是指著工資生活的老百姓沒有得到多少好處。以前買一個燒餅五毛錢,不會因為人民幣升值而變為四毛,相反境外遊資來豪賭人民幣升值,大量熱錢促使物價上漲。

大量熱錢湧入,給人們的就業帶來了一定的困擾。外國企業為什麽願意到中國來開辦工廠呢?他們不是為了活躍中國的經濟而來的。雖然從客觀上講他們的確活躍了中國經濟,但是從本質上說,他們來中國的目的是來掙錢的。和很多發達國家比,我們國家的確擁有著他們發達國家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在中國,我們有著低廉的勞動力成本。

但是,一旦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威脅到外國企業的利益,這些外國企業就會撤資,去尋找更低廉的勞動力市場。因為在外國企業,人員工資等費用是以人民幣結算的,這樣的結果還會不利於中國產品的出口。由於換匯成本問題,你的東西在國際市場上貴了,肯定影響到占有率。

升值前1美元等於8元人民幣,升值後,1美元隻折合7元人民幣。假設包子1元人民幣1個,升值前,外國人用1美元本來能買8個包子,升值後,1美元隻能買7個包子了。也就是說中國的東西變貴了,那外國人就會不買你的東西,而去買更便宜的東西,因此,中國的出口量就要減少。這樣一來,國內的企業特別是出口企業就更困難了。

如果大量熱錢蜂擁而入,將會幹擾我國的貨幣政策的正常運行。可是,大量熱錢如果回流,又將擾亂我國的金融體係。這就要求人民幣的升值預期要得到合理地控製,對貿易檢查和製裁的力度要加大,切實保持資產價格的合理估值水平,並努力限製資產市場價格上漲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