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節儉有度,量入為出

"節儉悖論"是凱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種經濟學理論,也叫"節約反論"、"節約的矛盾"。凱恩斯認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勤儉節約對於個人或家庭來說是美德,然而對整個社會來說,節約意味著減少支出,迫使廠商削減產量,解雇工人,從而減少了收入,最終減少了儲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阻礙經濟發展和產量、就業增加。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凱恩斯還引用了一則古老的寓言:有一窩蜜蜂原本十分繁榮興隆,每隻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後來一個哲人教導它們說,不能如此揮霍浪費,應該厲行節約。蜜蜂們聽了哲人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迅速貫徹落實,個個爭當節約模範。但結果出乎預料,整個蜂群從此迅速衰敗下去,一蹶不振了。

凱恩斯的上述觀點在現代西方經濟學界得到了相當普遍的認同,許多不同版本的西方經濟學教科書都相當醒目、相當鄭重地向讀者介紹闡述這一思想。

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德賓(E.F.M.Durbin)甚至將"儲蓄"說成是"一個特別危險的自我毀滅過程"。凱恩斯則鞭撻了節儉的儲蓄者,1931年1月他在廣播中斷言:節儉將促成貧困的"惡性循環"。他還告訴大家,如果"你們儲蓄5先令,將會使一個人失業一天"。對比"儲蓄是惡習"的說法,勤儉節約一直作為我國的傳統美德被頌揚。然而現在,在我國的一些大城市裏,出現了一群獨特的"都市月光族",他們薪水豐厚,卻幾乎沒有存款,工資一發就立即花到服飾、化妝品、餐館酒吧、旅遊等方麵,一旦花完就開始過著數日子等發薪的貧窮生活,他們年輕、浪漫,有著體麵的工作,秉著"錢就是用來花的"心態,周期性經曆著從有錢到赤貧的過程。他們這樣盲目地消費、支出而不留儲蓄,一旦碰上需要用錢的時候,馬上就會斷糧而陷入困境,因為不完善的社會保障體製不可能把他們的問題全包下來。中國現在大多數家庭還沒有真正邁入小康,一部分人還在貧困邊緣掙紮,如果沒有平時一分一厘的節省,又怎能拿出錢來支付孩子高額的上學費用,又怎能在生病時拿錢購買昂貴的藥品?事實上,對於生產力水平較低、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迫切需要積累資金(資本),應該提倡節儉,鼓勵儲蓄,通過降低利率而增加廠商對資金的需求,總支出不一定會下降。要解決"節儉悖論",關鍵在於不要讓儲蓄的資金閑置起來,而是要把儲蓄轉化為投資,擴大和提高生產能力。因此重要的是銀行應增加有效貸款,把錢用到刀刃上。

"節約的悖論"提出來以後,常常使人迷惑不解。根據一般人的常識,一個家庭也好,一個企業也好,一個國家也好,如果大家都揮霍浪費,很快就會吃光喝光,破產衰亡。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有兩句詩說得好:"曆覽前賢家與國,成由勤儉敗由奢。"那麽,凱恩斯提出的上述觀點,又該如何解釋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關鍵是要注意到: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分析,是在非自願失業存在的前提下進行的短期、靜態分析。通俗地講,就是經濟陷入了嚴重的蕭條狀態,市場上有大量產品積壓在倉庫中,找不到銷路,也就不能計入國民收入統計數字中。顯然,如果國民增加消費,積壓的產品就能實現其市場價值,從而使統計的國民收入數字增加;反之,如果國民減少消費,積壓產品增加,統計的國民收入數字就會下降。這就是凱恩斯國民收入決定分析的實際意義所在,說穿了,凱恩斯提出的"節約悖論"實際上不過是推銷積壓產品罷了。

從長期、動態的角度來看,人們會將節約下來的錢用於投資,以增加生產能力,從而使經濟趨向更加繁榮。相反,若隻圖眼前繁榮,大肆揮霍浪費,則會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甚至導致經濟停滯和崩潰。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一般人們強調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靜態地來看,一個人收入越高,其用於消費的比例就越低,但動態地來看,在人們收入隨著時間增加的同時,人們的消費需求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提高,結果消費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並不下降。抽象地來講,個人收入的一部分會用於消費,另一部分則用於儲蓄,而儲蓄則會通過金融機構轉移到廠商手裏,用於增加投資。這樣廠商生產的產品就會全部銷售出去,其中一部分被消費者購買用於消費,另一部分被其他廠商購買用於投資,整個國民收入就實現了充分就業的均衡。但實際上,廠商生產的產品並不會完全銷售出去,原因在於產品結構與需求結構不一致。例如,中國在2000年前後,市場上積壓了大量彩色電視機,盡管彩電價格一降再降,但市場反應卻十分冷淡。為什麽呢?因為大多數家庭已經購買了彩電,整個彩電市場已經飽和。消費者手裏盡管有錢,但並不會用於購買彩電,於是影響到彩電廠商也不會進一步增加彩電生產投資。這樣,就導致了市場疲軟。在這種情況下,單純地刺激消費或刺激投資,必然徒勞無功。那麽怎麽辦呢?唯一的出路隻能是調整產品結構,使之與需求結構相一致。更明確地講,必須開發新興替代產品,使之與消費者潛在的市場需求結構相一致。例如,在模擬信號彩電市場飽和的情況下,應該開發數字化的液晶彩電或等電離子彩電,這樣消費者手裏的錢就會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從而使彩電市場走出蕭條的困境,逐漸複蘇起來,進入新一輪的繁榮佳境。而要開發新興替代產品,必須有大量投資支持,從而必須有大量居民儲蓄。從這個角度來講,節儉非但不會導致經濟蕭條,反而會促進經濟增長,因而它依然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美德。

總之,在學習凱恩斯"節約悖論"時,必須明確凱恩斯觀點的前提,弄清凱恩斯使用的分析方法,搞清凱恩斯觀點的實質內涵。絕不能不問前提不問條件,隨處套用。特別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剛剛進入小康階段,整個國家經濟實力還不雄厚,更不能依據凱恩斯觀點,大肆鼓吹刺激消費。讓我們跳出凱恩斯短期、靜態、總量分析思維的框框,著眼於現實經濟生活,換用長期、動態、結構分析的思路,為明天的經濟發展著想,繼續保持和發揚節約的美德吧。隻要節約下來的錢用於投資,用於開發適應消費需求的新興產品,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