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全球經濟大動蕩--金融危機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和深化,世界金融和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麵對這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中國始終以積極、負責任的態度與世界各國一道,妥善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努力在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

自2008年8月份美國次貸危機全麵爆發,至今已引發新一輪全球經濟動**,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美國已在經曆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

美國金融危機的原因是非常深刻和複雜的,不是僅限於產品創新、風險管理、信用評級、會計準則、金融監管等因素和層麵。這次危機從美國次級住房貸款危機開始,迅速發展成為全球性金融危機,全球股價、大宗商品價格和主要貨幣匯率等劇烈波動,在短時間內發生超乎想象的巨幅漲落。危機發展的速度和造成影響的程度大大超出原有的設想,說明其中一定有更深刻、更複雜的原因,必須更深刻、更審慎地加以分析。

美國對外債務規模巨大,其中國際社會大量以美元計價的收入,客觀上隻能被動存放美元或購買美國債務,一方麵推動美國為追求本國利益很容易推行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麵大量廉價資金又容易推動美國政府與社會擴大投資和貨幣投放。

不僅如此,對通過吸引投資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淨流入的國家而言,要麽實行中央銀行強製收兌政策,從而相應增加國家外匯儲備和本幣投放;要麽允許社會保留外匯,允許銀行開展外幣存貸款,而外幣貸款又會增加相應貨幣的流通量。

由美國引發的此貸金融危機引起全球性效果,讓世界各國都注意到此次危機不僅給西歐發達國家,也給新興發展中國家帶來很大影響。擴大貨幣投放是全球貿易和金融嚴重失衡必然產生的貨幣現象。怎麽應對危機呢?由於金融危機是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與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也沒有一個國家能以一己之力戰勝這場危機。

合作應該是正確抉擇。中國是國際合作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為推動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抗危機作出了不懈努力。

中國致力於推動應對危機的國際合作,體現在積極參與和開展多邊外交,協調與新興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立場,密切同主要發達國家對話溝通,在切實維護自身根本利益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國際社會應對危機的效率與經濟合作的水平。

危機之初,中國領導人在華盛頓二十國集團首次金融峰會上呼籲,世界各國應增強信心、加強協調、密切合作;2009年年初,中國領導人又展開了舉世矚目的"正月外交",與受訪國就加強雙邊經貿往來、深化互利合作達成許多共識;在倫敦二十國集團第二次金融峰會上,中國再次提出包括進一步"加強合作"、"推進改革"和"反對保護主義"在內的五項主張;在隨後的博鼇亞洲論壇上又提出包括深化經濟合作、堅持開放政策和共同應對挑戰等五項倡議。

這些倡議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共鳴並獲得支持,提高了世界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在中國的積極參與下,國際社會就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加強金融監管以及為國際金融機構注資等問題達成共識。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認為,中國正不斷為加強合作、促進世界經濟複蘇和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世界銀行3月17日發表報告指出,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各國推出或擬推出的保護主義措施大約有78項,其中47項已付諸實施。相形之下,中國政府不僅組織了大型采購團赴海外采購,還主動免除了46個最不發達國家400多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向多國提供2000多億元人民幣的援助,並承諾對最不發達國家出口到中國的絕大部分商品實行零關稅。此外,中國在麵臨巨大困難的形勢下,保持了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體現了對國際社會的高度責任感。

危機當前,中國的開放心態源自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個充滿活力、更加開放的中國,不僅有利於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而且有利於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人類社會目前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曆史關頭,合作應是世界各國的不二選擇。金融危機雖然給人類社會帶來了空前的挑戰,但也為促進國際合作提供了曆史性機遇。中國始終作出不懈努力推動國際合作,因為中國始終堅信,寒冬終將過去,隻要國際社會增強信心、攜手合作,就一定能克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