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偏好和效用的順序

其實,效用的概念並不僅僅用來衡量人獲得某種物品或服務時的滿意程度,效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

說它複雜,主要是因為它是主觀的東西而不是客觀之物,而且,效用也會因人、因地、因時而異。

同樣是一杯水,對於長途跋涉、口幹舌燥的人來說,他感到的滿足程度肯定會大於一個隨處都可以喝到水的人;又同樣是一包香煙,對於煙民來說,具有很大的效用,而相對於不吸煙的人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效用可談。

由此還可以看出,效用與個人的偏好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消費自己偏好的商品,得到的效用會比消費自己不喜好的商品多很多。

一次,動物們覺得無聊,決定開個研討會,來討論一下什麽東西最好吃。雞、鴨、羊爭論得特別起勁,互相不服,堅持己見,大家都是一副很認真的樣子。雞一邊刨地,一邊自信地說道:"我覺得米是最好吃的東西,那可是我的點心,而且從營養的角度來說也算上品。所以米無疑是最好吃的東西了。"鴨子邁著方步,慢吞吞地說:"小魚的滋味可真令我神魂顛倒,吃一條太少了,如果能放開肚量,大吃上一頓最稱心,論營養屬上品,我對魚的感情最深。"小貓喵喵叫著,捋著胡須提出自己的理論:"經過這麽多年實踐的檢驗,我覺得老鼠的肉味鮮美,超過八珍,我每夜吃這點心,特別興奮。"山羊翹著胡子,搖搖頭,不願再沉默:"吃葷殺生違背佛法,青草多好吃啊,又鮮又嫩。"狗是這次研討會的主持人,它有條不紊地說:"你們的觀點都沒有推陳出新。你們可知道帶肉的骨頭多好吃?那味道別處難尋……"大家不讚同地搖著頭,議論紛紛,各說各的理由,都不承認別人說的正確。最後,主持人也有點頭腦發昏,整個研討會不了了之。

動物們的討論,把偏好與效用的原理詮釋得清清楚楚,每個人的偏好不同,對效用的評價也不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肯定多吃多拿,自己不喜歡的則避而遠之,這就是偏好。

偏好與效用的關聯就在於,效用的大小取決於偏好程度,對某個事物偏好程度大,它的效用就大,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