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玉米比小麥貴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小麥屬於"細糧",玉米屬於"粗糧",小麥的價格一直比玉米貴。可是從2006年以來,"粗糧"玉米的價格卻不斷上漲,甚至超過了小麥。到2007年時陝西寶雞地區玉米的工業收購價達到1.66元/公斤,而每公斤小麥的市場價格僅為1.44元左右。人們不禁感到疑惑:經濟困難時期讓人們吃得難受的玉米,如今怎麽又值錢了呢?而且還都比小麥貴了?

其實,任何現象都有其內在的原因。價格一直比小麥低的玉米突然值錢了,比小麥貴了,這種價格的變化,說明它們的供求關係發生了變化。這裏就有一個均衡價格的問題,那麽,什麽是均衡價格呢?均衡價格就是指某種商品的需求與供給達到均衡時的價格。如果供需不平衡,則價格就會波動,即需求大於供給,價格就會上升;需求小於供給,價格就會下降。也就是說,市場的供求是圍繞均衡價格上下振**調節的。

通過對均衡價格的理解分析,我們就不會對玉米比小麥貴的現象感到奇怪了。2007年寶雞市玉米種植麵積僅為232萬畝,與往年相比,麵積有所減少。在風起雲湧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潮中,許多鄉鎮和糧農壓縮了玉米的種植麵積,改種了如蘋果、西瓜等收益高、見效快的經濟型作物,導致了玉米總體產量的下降。盡管科技不斷發展,玉米單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於麵積小了,全市玉米年產量不但沒有明顯增長,而且有些年份還比過去少一些。

雖然產量減少了,但現實中需求量卻在不斷上升。其一,豬肉價格的瘋漲調動了廣大養殖戶的養豬積極性,養殖業使玉米飼料消費量大增。其二,隨著技術的創新,玉米在現代人的眼中已不是用來填飽肚子的主食了,通過工業深加工可以製造出多種產品,如玉米澱粉、玉米油、玉米蛋白和燃料乙醇等。這使得工業對玉米的需求強勁增長。這樣一來,玉米的供給嚴重小於需求,導致價格失去了平衡,這時價格必然要大幅上漲,以達到平衡。

而小麥的功用比較單一,需求沒有大的變化,且產量穩定,供需基本平衡,價格也就不會上升。這樣一來,玉米價格比小麥價格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於均衡價格,我們還可以演唱會門票為例進行說明。

假設某文化公司邀請一名著名歌手舉辦演唱會。如果主辦方將演唱會門票價格定得很高,並找很大的場地或增加演出的場次,以容納更多入場觀眾,就可以獲取更多的門票收入。因此,對主辦方來說,票價越高,總觀眾人數(供給量)也越多,價格與供給量呈現正向變動的關係。另一方麵,以歌迷對門票的需求而言,票價越低,當然購買的意願(需求量)就會提高,價格與需求量呈現反方向變動的關係。但是歌迷要求的票價過低,主辦方會因收入太低甚至虧損而不願意舉辦演唱會;相對地,如果主辦方票價定得過高,大多數的歌迷會不願意購買,主辦方的收入反而有限,因此,歌迷為了滿足看演唱會的需求,主辦方也為了吸引更多歌迷來買票,在需求及供給之間必須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與數量,因而形成了演唱會門票的均衡價格(這裏假設均衡價格是280元)。

如果演唱會票價比均衡價格更貴或更便宜,結果會如何呢?假設票價降為180元,此時因為價格偏低,消費者需求的數量遠超過主辦方提供的數量,形成供不應求的現象,因而造成價格的上漲。這時沒買到票的人為了一睹偶像風采,不得不花高於180元的價錢去買黃牛票。直到消費者因價格提高使需求量逐漸減少,或者主辦方為了滿足原先買不到票的觀眾而增加門票供給量,使得最後仍會趨向均衡價格。

反之,當票價定為400元的高價,會使表演場地出現大量空位,由於供過於求,主辦方不得不降價出售,或以打折、贈送紀念品的方式來吸引觀眾,避免"存貨累積"。觀眾也因為感覺門票變便宜了而增加需求量,如此調整使供需間的差額逐步縮小,趨向最後的均衡價格。

總之,市場均衡價格的形成,取決於供需雙方。均衡是市場的必然趨勢,也是市場的正常狀態。而脫離均衡點的價格必然形成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的失衡狀態。由於市場中供求雙方競爭力量的作用,存在著自我調節的機製,失衡將趨於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