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禁煙能簡單依靠稅收嗎

棱角分明的牛仔,深沉銳利的眼神,手臂上陸軍標誌的刺青,堅強豪爽的個性,一位實實在在的硬漢站在你的眼前。尤其是他嘴角叼著的那根香煙,更是讓你鮮明地感受到這是一位充滿冒險與開拓精神的英雄--這就是著名的"萬寶路男人"。作為世界的煙草銷售冠軍,萬寶路(Marlboro)在全球平均每分鍾就有100萬多支香煙在消費,創下了煙草銷售的神話。

然而,其中一位曾為萬寶路香煙做過廣告的好萊塢明星,最終卻因為抽煙而英年早逝。死前他留給世人的一句話就是:"吸煙有害,而我就是最好的例子。"的確,煙草的成癮特性,使它早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多、危害最廣的物質。其實,與毒品(如海洛因)相比,除了一個是合法消費品,另一個是違禁品外,在其他方麵幾乎沒有質的不同,尤其是從物質依賴的角度看,二者更是如出一轍。煙草在全球盛行了兩個多世紀,直到20世紀,人類才開始認識到煙草對人類的危害。吸煙產生的煙霧中含有許多致病物質,如煙堿、二氧化氮、氫氰酸、丙烯醛、砷、鉛、汞等,其濃度遠遠超過工業許可值,對人群的危害甚至超過工業汙染。吸煙,以及由此造成的被動吸煙可以導致多種心腦疾病和呼吸係統疾病,甚至癌症。

隨著對香煙危害性的日益重視,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加強了關於禁煙的立法,如禁止在公共場所抽煙,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香煙等。作為一個擁有3.5億煙民的"香煙超級大國",我國也加強了禁煙工作,如從2008年5月1日起,北京市開始實施《北京市公共場所禁止吸煙範圍若幹規定》,成為我國第一個把禁煙範圍擴大到所有餐館、辦公室的城市,更有人大代表呼籲製定《公共場所禁煙法》,以便將煙草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禁煙法規是從法律的角度出發對香煙加以控製的,在此不予太多探討。那麽,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又該如何對待禁煙呢?

無論從宏觀經濟還是微觀經濟的方麵看,吸煙對於國家、社會和個人而言,都是成本大於產出。煙草銷售固然能為國家提高稅收,但是,這些收入永遠彌補不了因煙害而導致的疾病、死亡、醫療費用等損失。因此,考慮經濟上的成本與產出,也應該禁煙。而在市場層麵,目前世界上常見的限製香煙的方法就是提高煙草的稅率。的確,從理論上說,增加對煙草企業的稅收,就可以迫使經營者提高煙草價格,依照"價格上升則需求下降"的供求規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香煙的消費者(煙民),從而實現控煙。

實際上,自2005年2月27日,世界上第一個旨在限製全球煙草及其製品的《煙草控製框架公約》在40個國家生效後,全球的煙稅水平正在迅速提高。以日本為例,在2006年7月1日前,日本的煙稅水平為平均每支香煙7.89日元。此後,每支卷煙的煙稅提高1日元,從而使得一盒20支裝的香煙價格提高20~30日元。同時,日本政府還開始對遊客攜入境內的國外卷煙征收更高稅額,即每盒此種卷煙的征稅再增加20日元。與之相應,亞洲的其他國家,如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也都實行了各自的提高煙稅的措施,使得香煙的銷售價格提升,以便達到減少香煙消費、進而控製煙草的目的。過去,我國卷煙消費稅一直實行按價計率征收,現在則實行從量與從價相結合的複合計稅方法,即先按量計算,每5萬支卷煙計征150元的定額稅,再按現行卷煙實際調撥價計征消費稅。因為增加了一道從量征稅,卷煙稅負大幅度上升。特別是我國占市場份額較大的四、五類低檔卷煙,稅負增加尤其明顯。

那麽,通過"提高征稅"這把經濟利器,是不是就一定能夠降低香煙消耗、削減煙民隊伍呢?就實際情況看,結果恐怕並沒有那麽樂觀。

雖然統計資料表明,的確有一些國家吸煙率得以下降,如美國在過去十年間,香煙價格提高了10%,吸煙率降低了3~5個百分點,但是更多國家的吸煙形勢卻是不降反升,禁煙效果並不明顯。比如在我國,煙草製造業依然是我國稅收貢獻的第一大稅源,甚至連年出現稅利大幅增長,這一情況就很能說明問題--提高稅率恐怕並沒有使我國煙民數量降低多少。那麽,為什麽高稅率對吸煙並沒有取得明顯的限製作用呢?

首先,需要分析一下香煙這種商品的特點。前麵提到,香煙有一種成癮特性。盡管"吸煙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宣傳鋪天蓋地,但吸煙時人的大腦和體內會產生腦啡肽和內啡肽,會使人感受到一種興奮(當然這是一種短期的快樂),這已經為科研所證明。久而久之,吸煙就會使人成癮,就像酒癮一樣,煙癮一旦形成就很不容易戒掉。用經濟學的話講,在香煙市場上,對煙草的需求(煙癮)一經形成,就不易下降。卷煙需求是一種明顯缺乏彈性的需求,這導致其對價格的上漲並不十分敏感。

假設三個人依據各自的經濟狀況選擇高中低檔三種香煙。加稅後香煙價格提升,如果三個人還是分別固定地抽這三種煙的話,那麽吸煙量將會下降。但是,在需求(煙癮)和高價格的兩種壓力下,這三個人一般會選擇降低香煙檔次的方法(如原來抽高檔煙的減少高檔煙而增加中檔煙的購買),在不增加開支的情況下滿足煙癮。這樣,吸煙量並不會因為香煙價格的提升而下降。以印度為例,在2001年2月,印度出於地震救災急需資金的壓力,將卷煙稅增加了15%。結果2001年當年,印度人購買了大約780億支卷煙,比2000年的920億支下降140億支。然而,這並不說明這個國家的吸煙量下降了,煙民們的選擇轉向了價格相對便宜的比迪煙。比迪煙是一種傳統的吸煙方式,與卷煙不同,而它的焦油含量卻要比大多數卷煙高出30毫克(卷煙平均18毫克)。煙民們采用了"商品替代"的辦法繼續吸煙。

在我國,曾經有這樣一個形象的鏈式圖,也很好地說明了香煙替代的特點:

"中華-紅塔山-紅河-金花-炮台-煙絲-煙葉-旱煙"。

毫無疑問,高額稅收會通過稅負轉嫁,最終由消費者負擔。由於我國煙民中,絕大多數都是低收入階層,加之卷煙市場上有各種價格的香煙,最終中國煙民(尤其是其中的兩億農民)沒有因為卷煙高價選擇了放棄或減少吸煙,而是轉為吸食未經加工處理的煙葉或廉價假煙,而它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將會更大,因為煙葉以及廉價假煙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另外,卷煙高稅也促進了黑市的發展。麵對超額利潤的**,假煙、走私屢禁不止。假煙在世界的卷煙消費量中,已經占據了相當大的部分。

由此可見,高稅政策在抑製吸煙、維護消費者健康方麵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由於卷煙需求缺乏彈性,消費者對於煙價提高並不十分敏感,該吸照吸,結果使得卷煙稅收一直居高不下,並一直占據著中國第一稅源的"寶座"。

事實上,要抑製吸煙,不能單純依靠稅收這個經濟杠杆。最根本的辦法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加強吸煙有害的教育,改善醫療條件,從立法上規範卷煙生產和銷售,擴大公共場所禁煙區,推廣科學有效的戒煙方法。隻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長期地控製煙草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