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真的能得到實惠嗎

支持價格又稱最低限價,是政府為了扶持某一行業的發展而規定的該行業產品的最低價格。一般來說,支持價格高於市場均衡價格。

不管是什麽樣的企業,不管是國營還是私營,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就一個小城鎮來說,如果要發展,必須抓住本鎮的優勢來創辦適合當地發展的產業,但這種產業的發展必須要有成本的投入。按本地的生活水平來說,能拿出這樣一筆資金來經營這一產業,應該說是相當不容易的。所以政府為了加快落後地區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對這些產業給予一定的保護,比如對它們的產品給予最低的保護價格,以確保產品、貨物不積壓。如果一旦出現產品積壓現象,政府會主動收購,從而確保這些小企業的繼續運轉。經濟學上把政府給予弱勢企業的這種保護稱作支持價格。

支持價格的作用可以用農產品支持價格為例來說明:許多經濟和自然條件較好的國家,由於農產品過剩,為了克服農業危機,往往采取農產品支持價格政策,以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穩定農業生產。農產品支持價格一般采取兩種形式:一種是緩衝庫存法,即政府或其代理人按照某種平價收購全部農產品,在供大於求時增加庫存或出口,在供小於求時減少庫存,以平價進行買賣,從而使農產品價格由於政府的支持而穩定在某一水平上。另一種是穩定基金法,即政府按某種平價收購農產品,在供大於求時維持一定的價格水平,供小於求時使價格不至於過高。但不建立庫存,不進行存貨調節,在這種情況下,收購農產品的價格是穩定的,同樣可以起到支持農業生產的作用。

美國根據平價率來確定支持價格。平價率是指農場主銷售農產品所得收入與購買工業品支付的價格之間的比率關係。法國是建立政府、農場主、消費者代表組成的農產品市場管理組織來製定支持價格。歐共體1963年成立歐洲農業指導委員會和保證基金,用於農產品的收購支出和補貼出口。

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如果不使用支持價格政策,將導致這樣的結果:一是存貨調節。當市場供大於求,價格低時,生產者把部分產品作為庫存儲藏起來,不投入市場,從而不形成供給,這就會使供給減少,價格上升。反之,當市場上供給小於需求,價格高時,生產者把原來的庫存投入市場,這就在產量無法增加的情況下增加了供給,從而使價格下降。這種自發存貨調節,對市場的穩定起到作用,但也為投機倒把提供了便利。二是地區套利。在現實生活中,市場往往是地區性的。這樣在總體上供求平衡時,也會出現地區性不平衡。這種地區間不平衡所引起的價格差就產生了跨地區套利活動。這種活動就是把供大於求的價格低的產品運到價格高的地區。隻要這種價格差大於運輸費用,這種投機活動就不會停止。

我國通過最低保護價收購、免繳農業稅、糧補、直補等一係列惠農、支農政策,減輕了農民負擔,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使糧食連續多年獲得豐收。糧食豐產,價格必然下降,國家又推行支持價格政策,成立於2000年的大型國有企業--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中儲糧)一舉收購了全國小麥總產量的40%,使小麥成功地實現了順價拍賣。

但是,支持價格是否實現了增加農民收入的初衷了呢?實際上,支持價格在一定程度上確實使農民得到了實惠,但很有限。按畝產400千克小麥計算,一畝地政府給補貼52元,農民實際得到了每畝16元的補貼,其餘36元作為中儲糧的小麥收購、倉儲的費用。可見,農民僅從糧價上調中得到了20%的實惠,餘下的80%的好處卻被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瓜分了。

另一方麵,支持價格也產生了負麵影響。首先,它對農產品生產和貿易產生誤導,扭曲了價格機製的資源配置功能。在高於均衡價格的最低收購價的刺激下,農民會進一步擴大生產,導致糧食生產更為嚴重的過剩。其次,支持價格政策會產生收入分配的扭曲效應。糧價上漲使得豬肉、雞蛋、食用油價格也上漲。最後,支持價格增加了政府財政壓力。《2006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表明,每收購0.5千克糧食,政府給予2.5分錢補貼;每存儲0.5千克糧食,政府給予4分錢補貼,這就使政府財政壓力加大。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支持價格對於經濟發展的穩定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其作用是:第一,穩定生產,可以減緩經濟危機的衝擊;第二,通過對不同產業產品的不同的支持價格,可以調節產業結構,使之適應市場變動;第三,實行對農產品的支持價格政策,可以擴大農業生產,可以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政府利用國家機器的力量,不論是限製價格還是支持價格,都是對商品供求實行的價格管製。限製價格是遠遠低於均衡價格的商品最高價格,支持價格一般是高於均衡價格的最低價格。前者的長期實行會造成商品的供不應求,後者的長期實行會造成商品的供過於求,二者都會對市場正常供求關係造成負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