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無影無形的新成員--電子貨幣

最近幾十年來,信息技術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貨幣家族又增添了一個新的成員--電子貨幣。電子貨幣無影無形,它依托金融電子化網絡為基礎,以商用電子化機具和各類交易卡為媒介,以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手段,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儲在銀行的計算機係統中,並通過計算機網絡係統以電子信息傳遞形式實現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貨幣。銀行卡就是我們常見的電子貨幣的載體之一。

貨幣的每一次演變都讓人驚奇。電子貨幣更加是貨幣史上一次神奇的改變。近年來,隨著Internet商業化的發展,電子商務化的網上金融服務已經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開展。

難以置信,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坐在家裏在網上商店購買商品,鼠標一點就可以完成貨幣支付。走進商場享受購物快樂,也不需要帶上厚厚的現金,隻要帶一張薄薄的磁卡,輕輕一刷輸入密碼就可以完成交易。甚至出國旅行,也隻需要帶上一張小小的磁卡就可以了。這就是電子金融服務。它的特點是通過電子貨幣在Internet上進行即時電子支付與結算。以至人們可隨時隨地完成購物消費活動,進行貨幣支付。

6月的某天,北京正值盛夏,一直熱衷於網購的小岩在客廳裏一邊吃西瓜,一邊在線瀏覽琳琅滿目的商品。這一次,在澳大利亞的一個網站上,她看上了一款澳洲本地羊皮襖,通過"海外寶"的簡單幾步點擊操作,便很快將它收入囊中。2008年6月11日,國內最大的獨立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公司與澳大利亞領先的在線支付公司建立的中文購物平台"海外寶"正式上線。Paymate將澳大利亞實體店鋪商家的商品放在平台上,這個平台支持支付寶作為支付工具,通過統一的物流派送,使中國的消費者可以和在國內購物網站上購買一樣,方便地購買到來自澳大利亞的各種商品。

像小岩熱衷的網購實際上就是網上金融服務的一種,它包括了人們的各種需要內容,網上消費、家庭銀行、個人理財、網上投資交易、網上保險等。網上支付的電子交易需要安全認證、數據加密、交易確認等控製,以確保信息安全。而這一切,都依賴於電子貨幣的產生和發展。

電子貨幣的產生首先是因為電子商務的產生,因為電子商務最終還是需要支付結算,這就需要有電子支付。但電子貨幣本質上並沒有改變貨幣的本質,隻是在形式上發生了變化。電子貨幣的出現方便了人們外出購物和消費。現在電子貨幣通常在專用網絡上傳輸,通過設在銀行、商場等地的ATM機器進行處理,完成貨幣支付操作。電子支付手段大大減少了經濟運行的成本。

歐洲人早在個人計算機出現之前就意識到電子支付的好處。長期以來,歐洲人采取的都是直接轉賬的方式,由銀行直接為消費者支付賬單轉移資金。尤其芬蘭和瑞典等互聯網用戶比例引領世界的國家,三分之二的交易都是通過電子方式完成的。芬蘭和瑞典等國家網絡銀行客戶的比例也超過了世界上其他的國家。

就現階段而言,大多數電子貨幣是以即有的實體貨幣(現金或存款)為基礎存在的,具備"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職能,還有"價值保存"、"儲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且電子貨幣與實體貨幣之間能以1∶1比率交換。

因為隻有在高科技基礎建設存在的情況下,電子貨幣才能以有效率和有效的方式在電子商務中被使用。有人認為,如果欲使電子貨幣成為未來"可流通"的貨幣,並且能夠"使人信賴其安全性"的話,則此安全性技術自應受到政府管製,否則若無一定的監管標準,電子貨幣的信用何存?又如何能流通?但是,這裏的問題是,政府監管的尺度應如何把握?政府的過分管製就會對技術的發展造成妨礙,這對於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是致命的,但是如果不加以管製,電子貨幣的信用就難以樹立。因此把握政府管製的尺度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電子貨幣使用十分方便,幾乎所有的支付都可以用電子支付的方式完成,網上支付和銀行卡支付已經成為目前我國電子支付的主流。在我國,全國性的商業銀行目前都開通了網上銀行業務,絕大多數經濟發達地區的地方性商業銀行也開通了網上銀行服務,另外還有100多家非金融機構在從事網上支付業務。

於是,人們提出一個構想:未來是否會進入一個無現金的社會?1975年,《商業周刊》曾經預言:"電子支付方式不久將改變貨幣的定義,並將在數年後顛覆貨幣本身。"但電子貨幣由於缺乏安全性和私密性,短時間內並不能導致紙幣體係的消亡。正如馬克·吐溫所說:"對現金消亡的判斷是誇大其詞了。"作為轉移支付手段,大多數電子貨幣不能脫離現金和存款,隻是用電子化方法傳遞、轉移,以清償債權債務實現結算。因此,現階段電子貨幣的職能及其影響,實質是電子貨幣與現金和存款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