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作為家長,我們會頻繁地麵對孩子的測驗或考試成績。然而,不同的孩子在向家長匯報學習成績時會有不同的表現,而家長的關注點也大相徑庭。那麽怎樣麵對才是正確的呢?

不同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會表現出不同的態度:

類型一:

孩子告訴家長自己的期末考試分數:90分。接著,孩子主動分析自己的10分丟在哪裏。比如,3分是沒看清題目,答非所問;2分是計算錯誤;4分是根本不會做;另外1分是書寫不工整造成的。家長認真聆聽,等孩子分析完了,與孩子一起探討今後應該在哪方麵努力。

類型二:

孩子告訴家長期末考試的分數:90分。家長問:“為什麽會失分呢?”孩子茫然不知,或根本不願去想。家長追問:“你考完也不認真分析分析自己為什麽丟了分數,這樣怎麽可能進步呢?”孩子不耐煩地回道:“老師判的卷子,我怎麽知道!我要是知道錯在哪裏,不早就做對了嘛!”家長氣結。

類型三:

家長催問孩子分數,孩子支支吾吾地回答:“83分。”家長追問:“怎麽才考83分呢?你看隔壁的小紅,人家怎麽就能考95分呢?”孩子有些不耐煩了,回答:“我都考83分了你還不滿意,我們班還有人考30分呢!”說完,不高興地走開了。

暫且不論哪種家長對待孩子學習成績的態度更正確。單從孩子對考試成績的不同態度,我們便可瞧出端倪:第一種孩子更懂得學習,因此,他(她)的學習成績肯定差不到哪裏去;第二種雖然成績不錯,但不善於總結,所以他(她)所掌握的知識也不甚紮實;而第三種孩子則因為家長隻關注分數,根本沒有分析分數中那些值得探究的東西。以至於孩子以為自己考試達到一定的分數家長就應該滿足了,因為班上有不少比他(她)更差的學生。由此可見,家長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態度決定了孩子自身對分數的認識。因此,家長應該辯證地看待孩子的分數,要認可孩子的成績,還應該讓孩子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和能力,即在看到成績後習慣於關注做錯了什麽,而不是做對了什麽;習慣於分析出錯的原因,而不是置若罔聞;習慣於尋找糾正的方法,而不是找到推脫的借口。這才是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才能調動起孩子學習的動力,這是保證孩子成為好學生的前提。

專家建議,家長應該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做到:

1.有一個正確的分數觀

現實生活中,一部分家長總以分數的多少來評價孩子,而不管考試難度如何。其實,考試難度對分數影響很大,家長不能正確看待孩子的相對分數,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影響很大。因此,家長首先要擺正分數的位置。考試分數固然重要,但它隻是衡量學習成績的標準之一。要把孩子的全麵素質培養擺在比考試分數更重要的位置上。

2.具備正確的成敗觀

如果孩子考不好,家長態度粗暴,甚至動手打孩子,或在親朋好友麵前數落孩子,隻會讓孩子低落的情緒更加低落。當孩子學習、考試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應當鼓勵孩子,幫助他修正學習目標,並幫助孩子尋找、分析失敗的原因,改進學習方法;對於經常遭遇失敗的孩子,要用肯定的方法來逐步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如果孩子考試一直比較順利,則要在適當時候有意地給他製造一些困境,讓他經曆挫折和失敗,引導他培養應付挫折和失敗的能力。

3.有一個正確的獎懲標準

有的家長對孩子許諾,如果考試得了多少分或拿了第幾名壓歲錢就多,如果考不好就少。其實,這並不能促使孩子好好學習,這種激勵方法,可能會使孩子過於追求表麵的分數,而采取投機取巧、作弊、欺騙等手段。

4.重視孩子能力的培養

一般說來,為了考試,加班加點記下來的東西都是快餐式的,過後忘記得很快。中小學時期,是孩子興趣、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孩子除了應該會做考試題目,更應該養成獨立思考,查閱相關資料,獨立做研究,並寫出研究報告這樣的能力和習慣。如果家長一味要求孩子追求高分,很可能會讓孩子錯失培養能力的機會。如一些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大,身體素質嚴重下降,厭學情緒日益滋生。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談何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又怎麽可能保證穩定的學習成績?因此,重視孩子的心理與生理健康,培養孩子學習的品質才是家長應該追求的。

5.客觀評價自己孩子的學習能力

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進行分析,弄清哪門功課、哪些內容有困難,如果問題比較嚴重,當父母的自己沒有能力解決,那就最好有針對性地去正規機構進行學習能力、智力水平、注意力、社會適應能力和行為問題的測查,以便給孩子的學習能力作出一個客觀評價。

此外,家長還應做到有耐心,幫孩子製訂切實可行的目標,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不依賴他人的好習慣。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應及時向老師、同學或朋友了解問題所在,在此基礎上和孩子進行誠懇溝通,對孩子抱著真誠關心和寬容體諒的態度。要讓孩子體會到,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隻要他努力了,父母都一樣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