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口才魅力

“角色”一詞,是從戲劇、電影中借用來的。是指演員扮演的戲劇或電影中的人物。兒童口才訓練中角色,與戲劇、電影中講的角色,有著相同的意義。角色扮演法,就是要求孩子學演員那樣去演戲,去扮演作品中出現的不同的人物,當然這個扮演主要是在語言上的扮演。通過角色扮演訓練孩子口才有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家長先幫孩子選一篇有情節、有人物的小說、戲劇為材料。

第二,家長和孩子一起對選定的材料進行分析,特別要分析人物的語言特點。

第三,根據作品中人物的多少,孩子與爸爸媽媽可以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比比看,誰最能準確地扮演自己的角色。

第四,也可一個人扮演多種角色,以此培養孩子的語言適應力。

另外,家長還可以找一些精彩的電影、電視劇片段,讓孩子嚐試著給角色配音,並把孩子的配音錄下來,跟電影、電視中的角色進行比較,從中找出差距。這也是訓練孩子口才的一種有效方法。

角色扮演法中"演"的成分很重。它不僅要求聲音洪亮,充滿感情,停頓得當;還要求能繪聲繪色、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而且要配有一定的動作和表情。從這個角度看,這個訓練對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家長的指導與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周末時,在家休息的美蓉正在給她三歲大的兒子浩浩講《狐狸和烏鴉》的故事。講完故事以後,美蓉要求兒子也講一個自己的故事。與以往一樣,兒子還是把美蓉說的《狐狸和烏鴉》的故事奶生奶氣地又重新講了一遍。看兒子講得手舞足蹈的樣子。美蓉靈機一動計上心來,她對浩浩說:"寶貝,你說的真好,但是,你的表演更好!這樣吧,不如我們一起來演一眼《狐狸和烏鴉》這個故事好不好?”

兒子一聽,可高興了。

於是,母子倆就開始練習了起來,浩浩當烏鴉,媽媽當狐狸。母子倆演得不亦樂呼。從此,隻要一講故事,孩子就要求扮演角色。而美蓉也沒有拒絕孩子的要求,總能讓孩子這一愛表演的心得到充分的滿足。當然,每次都會給浩浩提一點要求。

等到浩浩上了幼兒園大班,他的表演能力已經讓老師們刮目相看了。每次班上有什麽演出活動,總是少不了浩浩。美蓉為自己無心插柳的舉動興奮不已。

事實上,每一個孩子天生就是表演家。他們很有表演天賦,更敢於表現自己。孩子的表演過程,既是創作過程,又是交際過程,同時也是鍛煉口才的過程。所以,每一位家長都要抓住孩子愛"演"的天性,讓孩子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練習口才。

角色扮演法容易激發孩子的責任心,有利於鍛煉孩子的交往能力,使孩子在交往中逐步鍛煉表達能力。通過角色扮演法,還能提升孩子的想象力。

生活中的活動,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係的機會,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了基礎。一位家長說,角色扮演法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動手、動腦、語言的能力,使孩子獲得熟悉生活、熟悉社會的機會,對孩子非常有益,家長有義務多多引導孩子做些角色扮演遊戲?

小劉夫婦喜歡和女兒玩"開汽車"遊戲,他們三人時常輪換扮演不同的角色:司機、乘客、售票員。這三種不同的角色,需要做不同的事。劉媽媽告訴女兒,當司機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當售票員的時候,要學會用禮貌的語言招呼乘客買票、出示月票以及向乘客報告站名,還要禮貌地對待不同年齡的乘客;作為乘客,需要遵守車內秩序,不在車內吸煙,主動為老幼病殘孕讓座。

在遊戲中,小劉夫婦不斷與女兒交談,還讓女兒模仿成人的語言、動作,這就促使她進一步注意了解自己身邊的一切,培養了她的觀察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有不同的角色就有溝通,有溝通孩子的口才就能得到鍛煉。如果你的孩子不善於表達,那麽就讓他在角色扮演遊戲中開口表達,提高表達能力吧!

在角色遊戲中,孩子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練習著社會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人際智慧。遊戲中,孩子們的行為要與所扮演的角色的行為相吻合,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從角色的角度看待問題,並學會共同擬定和改變遊戲活動的主題。

口才訓練作業

1.讓孩子扮演“小熊做客”的情節,進行說話訓練。

首先,讓爸爸扮成"熊爸爸",媽媽帶孩子去熊爸爸家做客。媽媽拉孩子的手敲敲門,裏麵的熊爸爸問:"是誰在敲門?"媽媽教孩子回答,然後等熊爸爸來開門。開門進入以後,示範如何問候、如何擁抱、如何進行交往,以提高孩子對人與人交往的認識。

然後,讓孩子自己獨自敲門,並完成回答、問候、擁抱等一係列動作。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膽量以及語言能力。最後.讓孩子代替爸爸當主人,爸爸和媽媽去做客。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和模仿力,幫助孩子以社會規範的方式來與人交往。

2.讓孩子讀以下的故事,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要求做到說話的聲音要大聲宏亮,還應該有一定的表情、動作、神情,說話的語氣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

森林裏住著倆隻小鳥兄弟。鳥哥哥是一隻早起鳥,每天公雞一"喔喔"啼鳴,它就睜開眼睛,離開溫暖的窩去給大樹爺爺捉蟲子,因為樹爺爺年紀大了,身上長滿了蟲子,所以身上的葉子總是枯黃枯黃的。隻要捉淨了蟲子,樹爺爺的病才能好。

而鳥弟弟呢?它可懶惰了,做什麽事情都是懶洋洋,慢吞吞的。特別是早晨,它最不愛起床了。不管鳥哥哥怎麽催促,它都挪不了窩。每天太陽曬到屁股眼了,它才不緊不慢地掙紮起來,嘴巴裏嘟囔著:"臭哥哥,死哥哥,一大早都不讓我安睡,真沒意思。捉蟲子有什麽好玩的,能比我**秋千好玩嗎?"說完,它就隨便吃了幾條哥哥留下的蟲子出去玩了。

你瞧,它一會兒抓著樹枝**秋千,一會兒跟樹下的小兔子聊天,一會兒飛到雲霄玩,一整天都很開心。等到天很黑了,它才回到森林的窩裏。而這個時候,鳥哥哥早已經入睡了。鳥弟弟覺得自己的生活才有意義。哥哥的生活也實在太枯燥乏味了!

後來,遠方的森林裏起了很大的蟲害。鳥哥哥作為樹醫生被邀請去給大樹治病。臨走之前,哥哥再三囑咐鳥弟弟:"弟弟,我這一次去,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你自己一定要早點起床捉蟲子,晚了,就捉不到蟲子了。"

"知道了,知道了,"鳥弟弟不耐煩地說。

哥哥走了以後,鳥弟弟開心地想:"太好了,從此再沒有誰催我早起了。我終於可以痛痛快快一覺睡到天大亮了!"

第二天,鳥弟弟果然睡到中午才醒來。它開心地伸了一個懶腰,習慣性地去吃蟲子。但是,因為鳥哥哥不在,它不能像往常一樣吃到已經準備好的食物。鳥弟弟隻好自己準備去捉蟲子了。

鳥弟弟在森林裏飛了一圈,不知道該從哪裏找食物吃。它這裏飛飛那裏看看,最後什麽什麽都沒找著,也沒有心情玩了,就餓著肚子回家去。

在孩子讀完這個故事以後,家長可以問孩子一些問題,如,你覺得鳥弟弟是個怎麽樣呢?體現在哪些地方?孩子隻有在充分認識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後,才能演好角色,說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