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在對方角度說話

如今,“如何更好地說服別人”,幾乎成了我們每天都要麵對的問題。我們想辦法讓朋友理解自己,想辦法讓老板接受我們的建議,想辦法讓客戶相信我們的能力和誠意,這是一個煩瑣但是充滿挑戰性的工作。在溝通過程中,多數人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竭力展示出能夠支撐自身理論的各種依據,其潛台詞就是“你必須尊重我的想法",或者“我的想法才是最正確的”。

但實際上,說服別人並不僅僅在於強化自己的觀點,對他人造成壓迫的聲勢。妄圖用自己掌握的那一套“真理”去壓製別人的“真理”,往往不那麽現實。尤其是當雙方都認為自己才是正確的那一方時,這種毫無意義的爭論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有時候,換一個角度,選擇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想問題,看看對方的觀點和想法是什麽,了解對方的動機和理由,並適當順應對方的想法去做事,反而更容易減少雙方的分歧和衝突。無論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都會讓我們處於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通過某種迎合性的行為,贏得對方的尊重和信任。

例如,人際關係學家戴爾·卡耐基由於工作繁忙,要招聘一個秘書。他在報紙上刊登了招聘信息,短短幾天之內,各種求職信像雪花一樣飛過來。

在閱讀信件的時候,卡耐基發現了一個現象,幾乎所有的信件都在講同一件事:“我很出色,我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我能夠處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內容讓他感到厭煩,他隻能不斷地加快閱讀的速度,直到有一封信引起了他的興趣。信中的內容是這樣的:

“尊敬的卡耐基先生,我知道您現在一定很忙,非常需要一個助手來幫您整理信件。我有過幾年助理的工作經驗,因此非常樂意為您效勞。"

卡耐基當即決定,聘用寫下這封信的那個女人。

為什麽在許多應聘者中,這個女人會脫穎而出呢?原因就在於她沒有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並沒有從自身的能力來談論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其他人渴望獲得這份工作的理由是“我有這樣的需求和能力”,而這個女人的理由卻是“老板有這樣的需求,而我有能力滿足這種需求”,這才是她成功突圍的關鍵。

這不隻是對工作的一種理解,也是對老板的一種理解,這種發自內心地理解對方,即使在今天的職場,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微創(中國)董事長唐駿當年在微軟公司工作的時候,雖然在學曆、能力、背景方麵並沒有優勢,但是他深受上級領導的信任和喜愛,而且他的一些建議經常會被采納。

多年以後,唐駿離開微軟,他在自傳中提到讓領導“服氣”的方法,就是盡量站在領導的立場說話和做事。比如,在工作中,上級領導經常要求職員製訂一份詳細的工作計劃,很多人會在第二天交上這份計劃,而唐駿不僅會呈交一份計劃書,還會提出各種反對意見和可行性方案。他知道領導一定會從這些方麵來考量這些計劃書,所以他幹脆自己製作了這些可行性方案,為領導排憂解難。

在平時的談話中,唐駿幾乎很少胡亂發言,他總是會事先試探領導的想法和意見,想辦法去進行設想:“如果是領導,他們會怎麽去想,會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

正因為他總是站在領導的立場上說話,所以他的一些觀點總能夠贏得領導的認可。

多年以來,很多人都抨擊微軟公司內部溝通存在很大問題,管理缺乏人性,管理者有些獨裁,根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這些問題在唐駿身上並沒有出現過,很顯然這是一個溝通方式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應該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但這並不意味我們總是需要利用自己的觀點來說服別人。一旦雙方存在分歧或者衝突,必須做出調整,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多聽聽對方說了些什麽,然後表態:“我覺得你的想法很有趣。"即便你認為對方的觀點是錯的,有失偏頗,也不要急匆匆地去反駁,而要說“雖然我不大明白,但我會試著從你的角度去想一想的”,這種說話方式,非但得體,且不易引起對方的反感。

總而言之,每一個表達者都應該向對方表示這樣一種態度:我理解並尊重任何人的想法。在很多時候,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這是消除隔閡、拉近彼此關係,並且最終說服對方的一個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