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可以引起情感共鳴

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用邏輯、用理性,然而,當我們要去影響別人、讓他們認同我們的時候,除了邏輯,我們還需要故事。因為隻有故事,才能達到共情、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鏈接、讓他們站在你這邊。

因為人類有一個弱點:不願意接受現成的“答案”,人們更喜歡自己通過某種途徑去思考,然後自己悟出答案!所以,你要講故事讓他去思考,他的感受會更深刻!

古時候,猶太人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

真理,她一絲不掛,饑寒交迫。村裏沒人肯收留她。她的**讓人們不寒而栗,不敢直視。

寓言,發現了真理,見她蜷縮在一個角落裏,戰栗著,饑腸轆轆。寓言心生憐憫,扶起她,將她帶至家中。

寓言用“故事”這件外衣,把真理嚴嚴實實地裝扮起來,待她暖和過來,將她送出門外。

身披故事的真理,再次叩響了村民的大門。人們見她不再**,馬上將她熱情地迎進門,並且豐盛招待。後來,家家戶戶紛紛邀請真理到家中喝茶做客,把屋裏的爐火燒得旺旺的,把可口的美味捧出來,她們以能夠邀請到“真理”為榮!

是的,真理,有了“故事”這件外衣才有力量!

在你想說服別人的時候,沒有比講故事更有效的方法了。有時候真話會刺痛別人,需要你用故事來包裝你的真話,因為故事沒有那麽直接,更婉轉。

運用故事思維,實際上是將道理、事實、需求等必要信息,從多個維度豐富起來,關注人們的情感因素,關注細節,讓人們能夠從聽覺、視覺、情感、想象等多方麵來共同體驗,得到更真實豐富的多層次的感知。這些融入信息的故事與單純的信息之間的差別,就如同交響樂的豐富層次的聽覺享受之於單一樂器的聽覺享受。當人們得到多維的豐富感知時,更容易體驗到“身臨其境”的認同感,也就更容易接受隨之產生的影響。

我國古人很懂故事思維,觸龍說趙太後的故事,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運用故事思維的例子。

戰國時期,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要求以趙太後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趙太後寵愛小兒子,拒絕要求,並拒絕大臣的勸諫。

觸龍麵見趙太後時,沒有開口就強行勸諫,他理解趙太後的做法都是出於愛子心切。於是他先詢問趙太後的身體狀況和飲食,這種誠懇的關心讓趙太後的抵觸情緒緩解下來。緊跟著,觸龍提出提攜自己兒子的要求,這讓趙太後產生了“可憐天下父母心"的認同感和親切感,放下了怒氣和敵對情緒。

隨後,觸龍提出“愛護子女就要為子女從長遠考慮”的觀點,並拿出其他王侯子孫沒能維持長久富貴的例子做解說,委婉地道出長安君到齊國為質這件事對趙國和長安君個人將來的意義和長遠的好處。觸龍的話,都是從趙太後自身的角度和利益出發進行考慮,這種同理心讓趙太後順利接受了他的勸諫。

趙國的其他大臣都直言勸諫,沒能說服趙太後,因為他們隻注重道理的正確性,卻忽略了趙太後作為一個母親的個人情感因素,把國家利益與趙太後的情感對立了起來,形成矛盾。觸龍采取講故事的方法,對症下藥,從趙太後的個人健康和母子感情角度入手,把互相對立的勸諫關係,轉化為情感的理解和引導,幫助趙太後把情感與國家和子女的利益統一起來,化解了矛盾,順利達成勸諫目的。

說服高手都善於通過講故事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用故事打動人,用故事提升說服效果。當然,好的故事除了有趣、有料外,還要有如下幾個特點:

1.篇幅很小

現在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聽故事的心態和審美不一樣了。同樣是半個小時,過去你可以像說書一樣,講一個很長的故事,或者隻講故事的一個開始,人們也會饒有興趣地傾聽。現在,現在很少有人會耐著性子聽你“說書”。平時,講故事不要長篇大論,最好三兩分鍾講完,講的時間長了,對方會逐漸失去耐心。比如,20分鍾的交流,你用15分鍾來講故事,即使故事很感人,很精彩,那你怎麽來陳述你的觀點?故事講得好不好,不隻在於情節,也在於篇幅。

2.能聽懂話語

小劉出國待過一段時間,英語有了一定的長進。回國後,經常參加一些朋友圈的活動,他說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中英結合”。一次,他講起自己在國外的經曆時,喜歡每句話中都摻雜一些英文單詞,如:我那時覺得這個idea(主意)很nice(不錯),所以我就Call(打電話)他……自己覺得這樣說話很有範兒,很時尚,其實大家的意見很大:洋不洋,土不土,這也算一種語言風格嗎?

講故事不能像說書,故事除了要簡短,還要通俗易懂,在情節與語言的編排上不要一味追求新、奇、特,不要過分包裝你的故事。否則,最後搞得大家都聽不懂,或是理解出現偏差,那這個故事就講爛了。這就像有些人講話,總是愛用一些時髦的,或很顯水平與檔次的詞語,結果說出的話不倫不類,讓人覺得怪怪的。

3.要牢記在心

什麽樣的故事最容易讓人記住?肯定情節是簡單的。再長、再曲折的故事,其實都可以濃縮成一個小故事,即把故事的幾個要素表達清楚,適當豐富一下情節,故事就很完整了。在演講時,不要把故事往複雜、囉嗦了講,你講的越簡單,聽眾越容易記。比如,你講到自己經曆的一件事,不要做太多鋪墊,情節也不要展開來講,也不要牽扯太多的人物,把主要情節交代清楚就可以了,否則,聽眾抓不住重點,還可能覺得你說話繞。

4.產生共鳴

故事一定要符合對方的口味,講過之後,要能夠引起對方思想或情感上的共鳴。這樣的故事就是好故事。那什麽樣的故事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呢?肯定是有殺傷力的,有殺傷力的故事主要有三種:悲傷的故事、高興的故事、感人的故事。

想讓別人信任你,首先要讓他們知道你是誰,你的故事。講好故事,才能抓住說服的魂——故事可以從邏輯上串聯起點、線、麵、體,隻有點、線、麵、體都有了,那你展示的就不再是一個抽象的觀點,而是一個豐富的世界;故事可以渲染主題,可以隱射觀點,可以引發共鳴,當把故事放在一個特定的氛圍中去講,更能增加語言的高度、厚度、深度和力度。

可以說,任何想要說服別人、激發對方情感的場合,你都需要故事。以故事喻理,以故事煽情,不但會提升語言的感染力,也會起到很好的啟示、說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