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做南郭先生

戰國時,齊宣王很喜歡聽人吹一種叫"竽"的樂器,而且還特別喜歡聽"合奏"。為此,他養了一支300人的吹竽大型樂隊。而在這些人當中,有一個叫"南郭先生"的人,他並不會吹竽,但卻每天裝模作樣的,好像很會吹似的,就這樣在一天天地混日子。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接位做了新國君。有意思的是,小齊王他也喜歡聽吹竽,隻是他與老齊王不同,他不喜歡聽"合"奏,而是喜歡聽"獨"奏。於是,他下令要300個樂師一個一個來吹給他聽。南郭先生一聽,慌了神了,認為再也混不下去了,於是便趁人不備悄悄的溜走了。

這是古代文學家韓非子筆下的一個鮮活的故事。它告訴我們,一個人要立身處世,必須要有真才實學,要有點"真本事"。混日子的思想,是萬萬要不得的。因為你靠“欺騙手段”行事,可以騙得人一時,卻不能騙人一世。特別是像南郭先生這樣的人,是靠某個人的愛好以及製度上的不完善,才得以蒙混過關的,就更加危險。因為隻要有其中某一個方麵發生變化,就必然會露出"馬腳"來。因此,不學無術的人,悲慘的命運就是必然的。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就要從思想上徹底摒棄"混日子"的思想,從頭開始,從自身做起,腳踏實地地學些真本事,長些真能力。

老一輩人一直教導我們,基礎最重要,這基礎就是一個人的本事、能力。就拿那個被舉爛了的例子來說,一棟樓房最重要的不是裝修和設計,而是地基,如果地基打得不牢,靠豆腐渣工程遲早是要跨了,是垮成七零八落還是整棟樓完整的躺下來,不過是垮掉的方式不同罷了,垮掉的結果就是一樣的,什麽裝修和設計也白瞎。

大家都知道郭德綱這個人,在娛樂界也算是一大腕,商演開遍滿中國,德雲社的票被黃牛炒出好幾倍的價,鐵杆鋼絲烏泱烏泱的,但是不得不承認一點的是,沒有兩下子,掀不起這麽大的波瀾。

拭想想,郭德綱憑什麽擁有那麽高的票房和那麽持久不衰的人氣?——他憑的是實力。因為這是一個實力決定成敗的年代,不管是老天爺賞的天生麗質,還是愛拚才會贏的後天努力,不管是業務本領上的硬本事,還是溜須拍馬的軟本事,甚至是不要臉沒良心的歪本事,不具備一些與眾不同高人一等的本事,是很難在娛樂圈這一塘渾水裏冒泡泡的。

沒有一條成功的道路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其原理都相差無幾。郭德綱的本事是相聲,相聲講究說學逗唱,覆蓋麵很大,要求的內容本來就已經很多了。郭德綱在很多場合都強調過相聲的基本功很重要,自己有什麽才敢吆喝什麽,郭德綱這四門功課的成績,門外的筆者不予打分,但是大家對此都心中大致有數。雖然有人精益求精抑或吹毛求疵的認為他在某些方麵比不上某某某,但是至少及格沒問題,良好也談得上,再混上一兩門優秀的,已經出類拔萃了。

不過話說回來,也是老天垂簾,賜了一副好嗓子,這一點無法否認。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由老天的恩賜和自身的努力合在一塊兒運算得出的結果。因此,有人在一個行業裏努力到死也沒用。但是,任何天才離開了努力也枉然,不過是赴仲永後塵。先天的優勢和後天的努力,最終導致了分內的功課每一樣都拿得取來,拿得出手,這其實算得上是本分職責以內的事情了。

人啊,就和鑽石一樣,多一門手藝,就多一個切麵。當一個人隻有一個切麵的時候,鑽石看起來和玻璃無異;而當切麵多起來,到了什麽八心八箭的狀態,那才是鑽石應該有的閃耀光輝。你看不出對於鑽石來說一個切麵到底有多重要,但是在它的光輝裏,你體會得到每一個切麵的重要。

當然了,多少個切麵的問題不過是在鑽石的前提下提出的,真本事說的都是那些真鑽,對於水鑽來說多少個切麵也化不破玻璃。

概言之,做人要有真本事,成功更要有超強的能力,切莫做南郭先生,胸懷真本事,才是硬道理。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但願在我們的生活中,南郭先生能越來越少,濫竽充數的故事不會再有“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