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要具備“軟""硬”件

如果說,人生是一個競技場,想成為贏家,想獲得成功,你就要有出色的競爭力,頑強的拚搏精神,強到足以在這個競技場上戰勝各種困難,打贏不同的對手。

比如說打拳,它需要健壯的身體,但強壯的身體還隻是打贏的"硬件",還需要機靈的反應,堅強的意誌,這便是致勝的"軟件"。"硬件"和"軟件"加起來是致勝的法寶。

人民電器集團董事長鄭元豹,有個著名的"三打"故事,其中的“打拳”更使他受益終生,從而錘煉了一個剛柔並濟的企業家,更打造出一個總資產達50.99億元、品牌價值43.39億元的人民電器集團。

鄭元豹曾說過:一開始我覺得永遠打贏不了高個子師兄,正準備放棄時師傅告訴我,打拳獲勝的關鍵在於能不能練出"功",練出"巧",左手堅防穩衛,右手出其不意地出擊,並且剛中帶柔,柔中帶剛,達到剛柔並濟才能製服對方,這也是武術的精髓。

他經過師傅的指點,恍然大悟,不到兩年,所有的師兄弟都不是他的對手了。打拳讓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一件事,都要像打拳時的左右手一樣,要密切配合才能做好。

有許多拳師都這樣告誡弟子:打拳,不是說你的力氣越大,打出去的拳就越有殺傷力,你得在有力氣的前提下掌握打拳的技巧,即"左手擋人,右手出拳"。右手是打贏的根本,它具備力量、速度和爆發力,以便快速地瞄準目標,以到位的直拳或者勾拳解決戰鬥;左手是打贏的保障,它具備抗擊打性和穩定性,能夠擋住對方的出拳,配合右手擊敗對方。這就是說,無論是做企業還是做工作,能力是你的“硬件”,人脈是你的"軟件",隻有"硬件”和“軟件"有效地配合,才能克敵製勝,走向成功。

要想事業獲得成功,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俗話說,英雄出身也貧寒,曆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名人、大企業家、甚至國家元首都是草根階層出身,那時候,他們既沒有勢力也沒有財力,可這些都沒有阻礙他們走向成功。為什麽?因為他們雖然“先天不足",但他們都在後來為自己煉就了超強的"硬件”和"軟件"。

像西漢的著名學者匡衡,出身於農民家庭,生活十分貧困。他從小就很渴望讀書,可是父母沒有能力供他上學,甚至連書本也買不起,匡衡隻好向別人借書來看。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讀一讀書,但由於家中窮得連燈油也沒有,根本沒法點燈讀書。正當匡衡發愁時,忽然發現絲絲的光線,正從牆壁的縫隙中透射過來,原來這是鄰居的燈光。匡衡心生一計,便用鑿子把那小縫挖大成一個小洞,然後捧著書,倚在牆邊,利用那點微弱的光線閱讀。從此,匡衡每晚就借鄰居的燈光,埋首苦讀,最後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還有傑裏·韋斯特,身高1.88米,1960年獲羅馬奧運會金牌,10次入選NBA最佳陣容,1972年獲NBA總冠軍,1969年當選季後賽最有價值球員。他是NBA真正的神投手,能在關鍵時刻一錘定音。1979年入選美國籃球名人堂。其實傑裏·韋斯特小時家境貧寒,初中落選過棒球隊、田徑隊和橄欖球隊。然而性格內向的他廢寢忘食地在自家後院刻苦練習,終於掌握了一種快速出手的投籃技術。他以自己出色的球技加入了高中籃球隊,並帶領高中校隊奪得全國高中冠軍,同時成為西弗吉尼亞第一位一個賽季超過900分的少年英雄。當時有60所大學願意為他提供優厚獎學金,但是淡泊名利的他選擇了家鄉的西費吉尼亞大學。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像民族英雄李舜臣,像“過目成誦”的東漢著名的思想家、文學理論家王充,像家境貧寒而博學多才的梁鴻……從這些事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決定能否成功的是你的能力強不強,人緣好不好。一個人如果沒有能力的積累和提升,人脈再好你也無法被人信任,隻給人留下"有嘴皮子沒能耐"的印象;一個人如果沒有好人脈,縱使你的能力再強也無機會施展,隻落得“懷才不遇”,"抱恨終身"。

在當今社會,優勝劣汰,競爭激烈,你具備的真本事真能力是你的左手,是你站穩立足的根本。因為有能力的人到哪裏都能幹得好,吃得開,受人尊重;而良好的人脈關係是你的右手,是你事業發展的保障,它不僅能替你擋開麻煩,還能帶給你發展的機遇甚至能夠扶你一程的生命中的貴人。這是兩件看家之寶,你如果擁有它,你就能在社會上前程似錦,步步登高。

所以說,能力和人脈是成功必須具備的"軟""硬"件,是成功的雙翅,缺一不可。有人說能力勝於人脈,也有人說人脈勝於能力,這兩種說法都有失偏頗。因為能力在於發揮,而人脈在於運用,能力發揮得出色,人脈又運用得恰到好處,那麽你不成功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