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墊和激**感

情感需要鋪墊,應該一步一步地提升,逐步到達**。有的演講者一上台便慷慨激昂,高聲呼感,講到**時簡直聲嘶力竭,手舞足蹈,叫人莫名其妙。有的演講者卻是從頭至尾都平淡如水,沒有波瀾起伏的時候。這樣的演講都是不成功的。

演講要注意控製情緒,逐步地提升感情,一浪高於一浪,最後達到情感**。感情激發來得太突然,讓聽眾不能接受,聽眾便隻有瞪著眼睛看你在台上大呼小叫的“演戲”,隻會覺得你滑稽,不會產生共鳴。為此,我們先要把握好感情的基調,起調不要太高,氣氛渲染到一定程序再把積蓄已久的感情放出來。這樣才能情多不溢。

如果演講一直過於平淡,那就說明你未進入演講情緒,自己缺乏**。這是演講最大的忌諱。對於這一種情形,隻能說你講的話還不是從你心靈深處所發掘出來的。很簡單,不要空談,發掘吧,把你心裏所埋藏著的寶藏發掘出來!找出問題的原因,集中注意力去深思熟慮,理智和情感都必須同時運用。

在演講前就要開始調動情緒,把自己的心理狀態調節到預定的情緒之內,注重演講的情感定位。如果你的演講基調是輕鬆、熱情、向上的,演講前就應該團結這樣的感情開始醞釀,盡量排斥一些與此不協調的情緒,多想些令人高興的事。如果你心事重重地走進賽場,那失敗恐怕就是難免的了。

演講的內容和語言安排也很重要。在寫講稿的時候便要注意一步一步地深化;當你演講的時候,自己的情緒也就調動起來了,即使剛上台因為緊張不能馬上進入狀態,按部就班地講下去,也能進入演講情緒之中。所以寫講稿的時候要慢慢把自己征服,這一點也不可小視。

我們知道了情感的作用及其來源,現在還有必要研究一下演講者的情感是如何表現及傳達給聽眾的。黑格爾曾說過,藝術家“形象表現的方式正是他的感受和知覺的方式”,“例如一位音樂家隻有用樂曲來表現在他胸中鼓動的最深刻的東西,凡是他所感到的,他馬上就把它變成一個曲調,正如畫家把他的情感馬上就變成形狀和顏色,詩人把他的情感馬上就變成詩的表象,用和諧的字句把它所創作的意思表達出來”。作為具有濃厚的藝術色彩的演講活動,它的情感,自然也要受自己特殊的傳達手段的製約。

記得高爾基曾經說過,人有一個任務,就是要發現自己,發現自己對生活、對人、對某一事件的主觀態度,用自己的形式,自己的言詞把這種態度表現出來。而演講者則是通過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來傳達自己的情感的。這是演講情感表達的兩個重要方麵。但同時二者在情感傳達的形式上,又有著很大的區別。有聲語言以其語義和聲音訴諸聽眾的視覺器官。二者配合默契,殊途同歸,共同完成情感,使之作用於聽眾心理的任務。

在運用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時候,為了收到演講的最佳效果,我們必須注意以下四個問題。

要有真情實感。這包括兩個方麵:

1.演講者要有真情實感,它來之於演講者對內容的真切感受。

2.對聽講的聽眾要有真情實感。

隻有這樣,他的語言、聲音以及形體動作,才會真實自然,才能產生較大的感染力,戲劇裏強調演員要進入角色,就是讓演員體會出角色的思想和情感,這樣表演起來才真實而且具有藝術魅力,才能打動觀眾的心靈。演講者同樣要具有角色意識。作為演講者,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別人臉上的笑,同樣,他自己得哭,才能在別人臉上引起哭的反應,你要我哭,首先你自己得感覺悲痛,這樣你的不幸才能使我傷心。如果演講者沒有真情實感,而是做作地運用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來進行演講,這不但不能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反會使聽眾感到別扭,甚至反感和厭惡。

態勢語言要和有聲語言緊密配合。演講者的表情、動作、手勢、姿態,它們的突出特點就是“動”。隻有把線條的流動和情感的流動有機而緊密地結合起來,達到和諧、統一,才能真實、自然地表達出演講者的情感。演講者的聲音要高亢、激昂,與此相應,演講者的身體可以稍向前傾,同時把手果斷有力地衝擊出去。隻有這樣緊密地配合,才能充分表達出演講者的真實情感。否則,如果二者相脫節,或者不諧調,不一致,就會破壞情感傳達的效果。

一般來說,喜悅、激動、亢奮、緊迫等感情可運用快速、重音、升調、停頓、短句、輕鬆的方式來表現;而悲傷、思索、從容、深沉、莊嚴等感情可以運用輕讀、降調、慢速、長句、沉穩等方式表達。當然還可以如下更詳細點:

“喜”的感情,氣息充足,聲音甜潤,速度偏快,聲音略重,笑肌提起,發音靠前,給人以興奮感。

“怒”的感情:氣息粗重,音量增大,語速快捷,聲音沉重,有一種震懾感。

“愛”的感情:氣息柔緩,聲音自如,語速平和,快慢適中,輕重平穩,給人以親切感。

“恨”的感情:氣息粗厚,出聲生硬,發音氣猛而多阻塞有忍無可忍之氣,語速偏快,有擠壓感。

“悲”的感情:氣息沉重,出聲緩慢,語速先快後慢,輕重交錯,以氣托聲,欲言又止,給人以阻滯感。

“急”的感情:氣息短促,出聲緊迫,語速快捷,停頓突然,吐字有力,有一種催逼感。

“懼”的感情:氣息上提,出聲不順,語速不勻,輕重隨便,給人以衰竭感。

“疑”的感情:氣息斷連,出聲延伸,先快而慢,停連變化,語調下降,給人以躊躇感。

語氣的運用對情感的鋪墊和激發作用很大,這裏特別細說一點:平心靜氣表示陳述、慰問、教育;高聲大氣表示強調、鼓勵、憤怒、威脅;粗聲粗氣表示不滿、怨恨、駁斥;冷聲冷氣表示蔑視、敵對、挖苦、製止;唉聲歎氣表示苦惱、發泄、悲痛;吞聲忍氣表示恐懼、遺憾、緊張、無奈;冷聲悲氣表示傷感、淒清、哀愁。

為了使情感到位,演講前可利用以下方法進行導引,保證情感到位:

情境展示法:通過回憶,幻想一些與朗誦主題相似或相關的故事,情節與場境、畫麵,使自己的情感過渡到主題情感方麵來。

音樂調動法:輕音樂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能打開聽眾的心扉,活躍聽眾的思維,使人感到輕鬆、舒適和興奮。朗誦前可以選放一些輕音樂或與朗誦主題有關的音樂聽聽,也可以自己隨口哼哼。

引笑調動法:朗誦前開開玩笑,看看漫畫,努力把自己逗樂,引笑,以輕鬆、興奮的心情開始朗誦。

借景生情法:演講者在把握了演講的氛圍,確立了演講的題旨和感情基調之後,根據演講的時境,借渲染感情基調之景,生發開來,將獲得的**傳導給聽眾,取得動之以情的效果。

目標激勵法:偉大的目標可以激發高尚的情感。目標的輝煌,價值的崇高是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的巨大動力。

詩詞感染法:詩詞對於感情的要求更集中,更強烈,演講中借助詩歌抒**感往往能取得淋漓盡致,感人至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