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孩子大膽地表現自我

肖曼曼上小學五年級了。開學沒多久,班裏要選班幹部,肖曼曼決定“秀”一下自己。

競選開始了,根據民主推薦的辦法,班主任在黑板上記下候選人的名字,當看到還沒有人推薦自己時,肖曼曼急了,她把手舉得老高。班主任問她推薦誰時,她說推薦自己。班主任大為驚訝的同時,給予了她很多的表揚。這樣一來,班裏的氣氛就更活躍起來。受到鼓舞,很多小朋友也毛遂自薦起來。肖曼曼競選的是班長的職務,她第一個衝上講台,臨場發表了一番挺有鼓動性的演講。說什麽如果我當上班長我要怎麽怎麽做,如果選不上我又會怎麽怎麽做。投票時她還投了自己一票,還振振有詞地說,如果自己不投自己,差了一票怎麽辦?

結果,肖曼曼大力替自己宣傳,獲得了競選的成功。這也為她後來競選學校少先隊大隊長積累了經驗,而擔任學生幹部的經曆,使肖曼曼的處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而說起自己當初的表現,肖曼曼坦承,是父母教她這樣做的。原來,她父母在家裏經常灌輸諸如“是金子就要發光”、“該出手時就出手”、“關鍵時表演一點絕活”的思想,這讓肖曼曼自小就學會了大膽表現自己。

誠然,每個孩子都有表現欲,隻是強弱不同而已。麵對孩子的表現欲,父母應該給孩子提供施展、表現的機會,從而讓孩子在滿足感中快樂健康地成長。

有個英國人想買個櫥櫃,找到一位名氣很大的中國木匠,問:“聽說你的手藝很好?”中國木匠回答道:“哪裏,哪裏,和別人相比差多了,實在拿不出手。”那位英國人一聽愣了,便轉身去找美國木匠。美國木匠不停地誇耀自己手藝好,於是那位英國人最終買了美國木匠做的櫥櫃。數天後,當那位英國人再次經過中國木匠的小店,驚訝地發現這裏的櫥櫃比美國木匠做的要好得多!他非常不解,為什麽中國木匠要說自己手藝不好呢?

這個故事並不精彩,但它卻給父母傳遞了一個信息:如果不給孩子表現的機會,孩子就會像中國木匠一樣,永遠不會被別人知道、認同。對孩子來說,即便原本擁有的天賦,也會因為沒有表現的舞台而漸漸退化掉,更可怕的是,孩子的生存能力甚至會受到威脅。

有位記者到長江采訪,那裏的漁民終年守候在長江上,他們的孩子兩三歲時便已經能在江水裏自由自在遊泳了。漁民告訴記者,當孩子可以自由行走的時候,他們就把孩子扔到比較淺的江水中,拿一塊木板給孩子,讓孩子抱著木板撲騰。盡管船上都有救生衣,但漁民從來不會給孩子使用,“穿上那玩意兒永遠都學不會遊泳。”漁民如此解釋,“讓孩子掌握最好的遊泳技能,這就是安全。如果孩子是個旱鴨子,一點都不會遊泳,那才最不安全。”漁民常年生活在凶險的長江上,翻船、落水的危險隨時都會發生。“你不會遊泳,就隻有被淹死。”記者通過觀察發現,當孩子能夠浮水的時候,他們就把孩子趕到深水區域,逼著孩子在危險的江水中撲騰,隻要不出現最危險的狀況,坐在船上的父親是絕對不會去救援的。漁民認為,求生是人的本能,把孩子拋到最凶險的江水裏,才能學到最好的技能。

是的,在最凶險的地方,才能學到最好的本領。父母總是不給孩子展示本能的機會,總是處處替孩子把風險擋住,孩子求生的本能就會被弱化。

其實,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願望,都希望父母肯定自己的成績,這對激發孩子的自信心、創造力、獨立意識都是非常有益的。然而,父母出於對孩子的愛,在有意、無意間剝奪了孩子的鍛煉和展示的機會。他們總是一味地張開溫暖的羽翼庇護孩子,幼時管孩子吃飯、穿衣、睡覺,上小學後管孩子接送、學習、作業,上中學時陪讀甚至上大學時也陪讀,可以說,事無巨細,均大包大攬。這樣做,自己受苦受累不說,還讓孩子難以學會自理自立,甚至導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強,依賴心理嚴重,經受不住困難、挫折、失敗、逆境的考驗,像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

11歲的袁靜是家裏的獨苗,一家人對她疼愛有加。“十一”黃金周期間,袁靜的父母要參加單位組織的旅遊,而她由於明年參加中考,假期不能隨父母同行。父母隻好將年近70的奶奶接來照顧孫女的飲食起居,誰知在他們走後的第四天,袁靜從同學家裏玩耍回來,發現奶奶躺在**,臉色蒼白,表情痛苦。見此情形,袁靜馬上攙扶奶奶下樓,叫上出租車趕到醫院看急診,掛號、拿藥,樓上樓下來回跑,看完病回到家後,她讓奶奶回房間休息,而自己則做起飯來。數天後,父母度假回來,奶奶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們,他們感慨萬分,沒想到,“黃金周”裏發生的這起“偶然”事件,卻給了孩子表現自我的機會。他們撫摸著袁靜的頭高興地說:“看來,我們平時對你的幹涉實在太多了,我們應該相信你才對。以後啊,還是讓你多表現自己。”

現在的孩子都被父母寵愛著,而過分的擔心、溺愛和無處不在的嗬護約束了孩子的能力,遏製了他們創造性的發揮。所以,父母應該鬆開手,大膽地讓孩子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