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依賴從培養自立意識開始

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首先應該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沒有自立意識的孩子,談不上獨立,更不可能在今後的人生中有所作為。隻有自立意識強的孩子,才能走向獨立,變得強大!“Icandoit.”是美國孩子常說的一句話。對美國人來說,替孩子做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是對孩子能力的剝奪、對孩子積極性的最大的打擊。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凡兒童自己能夠做到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兒童能夠自己想到的,應該讓他們自己去想。”一句話,父母應該給孩子創造自立的機會。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包辦的現象比比皆是:

故事一

親朋好友一起外出郊遊。5歲的小麗很開心地坐在媽媽腿上,而其他孩子則在一起開心地遊戲。但小麗說什麽也不肯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這時候,有一個熱情的大姐姐過來邀請小麗一起去玩,可小麗則緊緊地牽著媽媽的手……小麗的媽媽隻好不好意思地說:“不好意思,這孩子就是這樣,依賴性強,怕生!”說完,這位年輕的媽媽寵愛地捏了捏小麗的鼻子說:“小丫頭,這麽依賴媽媽,以後長大了怎麽辦呢?”

故事二

曉宇已經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了,至今他仍然不會自己整理書包,每天晚上做完家庭作業,作業本一扔,就跑到客廳看電視去了,剩下的後勤工作,都丟給家裏的“阿姨”去做了。於是,小到裝文具、削鉛筆、裝筆芯,大到第二天上什麽課,需要準備哪些書等一係列的工作,都是“阿姨”一一包辦的。至今,曉宇還是連自己的課外書放在哪裏都不知道。

故事三

馬明明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從幼兒園開始,就是爺爺接送他上學、放學的。每天,爺爺早早就起床給他準備好上課必用的東西,然後背上書包,帶著他擠公交車。如果有人讓座,爺爺肯定是讓馬明明坐的,畢竟,孩子是老人家的寶貝疙瘩呀!他舍不得讓孩子受累!直到現在,依然是爺爺背著書包站著,馬明明蹺著二郎腿理所當然地坐著!不知道馬明明和他的爸爸媽媽是怎麽想的,但旁邊的人看著,心裏一陣陣泛酸:“這些孩子到底怎麽了?”

故事四

趙加美是一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從小到大,她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己的衣服從來不洗。每個周末回家,她都把自己的髒衣服帶回家去讓媽媽洗。而每過一個月,趙加美的媽媽就會到學校給她的“美美”換被套,然後把髒被套帶回家洗!照媽媽的話說,她家的“美美”從小就聰明,就是體質太弱了,幹不了活!

當然,生活中類似的現象還有很多,家長們不妨捫心自問一下,我是否也曾以嗬護、疼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權利?我是否因為擔心孩子做不好事情,索性自己包辦、代替到底?如果你的回答是“Yes”,那麽,請不要將這種行為繼續下去。因為,包辦、代替培養不出一個優秀、有能力的孩子!

一個從小被包辦慣了的孩子,自理能力往往很差。這樣的孩子遇事總是拿不定主意,猶豫不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由於懶惰,他們不願自己動手做事,思維能力發展受到了限製。在性格上,他們又表現為意誌軟弱,膽小怕事,缺乏獨立克服困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上學後,他們也會缺少競爭意識和刻苦鑽研、努力進取的精神。這些,都不是父母們樂於看到的。

因此,隻有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才能讓孩子徹底擺脫依賴的心理,樹立起自信心。一個有信心的孩子,不會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手足無措,陷入孤獨無望的境地。請看下麵這個故事:

在八達嶺長城遊覽入口處,一位外國婦女帶著三個孩子來遊長城。這三個孩子中有兩個跟著母親走,還有一個大約2歲,躺在嬰兒車上睡著了。母親要去買票,於是她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問檢票員是否可以把孩子放在這兒。得到允許後,她轉身就去買票。過了一段時間,母親還沒有回來,睡在車上的孩子醒了,他看到母親不在,並沒有哭,也沒有害怕,而是把蓋在身上的東西拿開,在旁邊人的幫助下,從嬰兒車裏下來,還與另外兩個孩子玩了起來,絲毫沒有對母親的依賴。

這樣的情景在中國的家長看來,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因為我們的孩子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早就鬧翻天了。可這個外國的孩子非但沒有哭鬧,還可以如此“從容不驚”地應對媽媽不在身邊的處境,讓人實在是有些詫異!

事實上,這個孩子是國外許許多多孩子的代表。正因為他們的家長意識到培養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就努力地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讓孩子從“心理”上先站了起來。這樣,孩子才有足夠的“經驗”去應對自己遇到的任何事情,做到從容不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下麵是專家的一些建議:

·尊重並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一歲的孩子就有了獨立意識的萌芽,他們什麽都要來一個“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飯,自己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僅要獨立穿脫衣服、洗臉洗手,而且還要自己洗手絹、洗襪子、自己修理或者製作一些玩具,甚至還想自己上街買東西、自己洗碗。對於孩子正在增長的獨立意識,家長一定要予以重視,並支持、鼓勵他們:“隻要好好學,一定能做好!”千萬不能潑冷水:“你還小,幹不了!”

·為孩子獨立性的發展提供條件和機會

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必須解放孩子的手腳,放手讓他們去做那些應該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處理得不圓滿也沒關係。有些家長總怕孩子做不好,習慣於包辦代替,習慣於指手劃腳,總以擔憂的目光注視和提醒孩子,或者幹脆替孩子掃除障礙,鋪平道路。這種態度和做法,有意無意地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阻礙了他們獨立性的發展。

·教給孩子獨立做事的知識和技能

孩子不僅要有獨立意識,而且還要有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即不僅願意自己做事,而且還會自己做事。例如,怎樣穿脫衣服、洗臉洗手,怎樣擇菜、洗菜,怎樣掃地、擦桌子,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進行的。獨立性還表現在孩子學習、交往等各個方麵。家長要教孩子自己完成遊戲和學習任務,自己去和同伴交往,當孩子和同伴發生糾紛時,教他們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決矛盾。

·讓孩子自己決策

自己決策是獨立性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己決策的能力。孩子的事應該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決斷。玩具放在什麽地方、遊戲角怎樣布置、和誰玩、玩什麽,這些孩子的事,家長不要代勞決定,要讓孩子自己去動腦筋,想辦法,做出決策。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孩子決斷,但不要幹涉,更不要包辦,代孩子決策。

·讓孩子在時間上獨立

對於孩子來說,最難的就是培養他們的時間觀念。因此,若能讓孩子自己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學會自己安排時間,合理作息,就能很好地促進他們獨立能力的形成。

有一位聰明的家長,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每天給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有時玩,有時去看自己喜歡的書,有時畫畫,當然,很多時候是忙來忙去什麽事情都沒有幹出來。但是,慢慢地,這個孩子懂得了珍惜時間,學會了做計劃!這比家長要求他一定要在某個時間段做某事有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