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做事心浮氣躁的現象

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的最大敵人。它潛藏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是一種負麵能量,經常讓我們莫名地感到茫然不安,心靈無法平靜。孟子說:“螃蟹浮躁,寄人籬下。”依據此理,人若浮躁,則無處容身;學習浮躁,則學無所成。

與心浮氣躁相對的是踏實,而培養孩子將踏實作為一種本能的習慣,能讓孩子摒棄浮躁、一步一個腳印、認認真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的習慣,是對成功的一種有效累積。

孩子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裏,各種新奇的東西多如牛毛,很容易被吸引而分散了注意力,對於學習當然也就不能專心致誌、全神貫注,因而出現了“坐著這頭望那頭”的心浮氣躁現象。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掙大錢,就想當歌星;看到企業家、經理神氣,又想當企業家、經理……但卻不能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學習。還有的孩子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做什麽事都沒有常性,今天學繪畫,明天學電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最終一事無成。

在一個初秋的傍晚,有一隻蝴蝶從窗口飛進來,在房間裏一圈又一圈地飛舞,不停地拍打著翅膀,看起來十分驚慌失措。顯然,它迷了路。

蝴蝶左衝右撞地努力了好多次,都沒能飛出房子。

這隻蝴蝶之所以無法從原路出去,原因就在於它總是往房間頂部的那點空間尋找出路,沒想過要往低處飛一點。因為,敞開的窗口就在低一點的地方,甚至有好幾次,它已經飛到離窗口頂部最多兩三寸的位置。

最終,這隻不肯飛低一些的蝴蝶終於耗盡了體力,奄奄一息地跌落在桌上,像一片毫無生氣的葉子。

低飛的蝴蝶才能飛出窗外。目標稍微往下調整一些,腳步稍微踏實一點,眼前定會海闊天空、風光無限。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比誰的能耐都大,沒有自己做不到的事,然而隻要一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又馬上改變主意,從來不肯腳踏實地地去完成一件事,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孩子身上的還少嗎?

啄木烏和喜鵲同樣是以蟲為主食的鳥類,它們居住同一片森林裏,在同一個樹林裏覓食。

啄木鳥總是默默地、一聲不響地細心尋覓,一旦發現害蟲病的樹,就停下來心無旁騖地搜尋,直到找到蟲子為止。而喜鵲卻總是唧唧喳喳叫個不停,它一天到晚,總是從這棵樹飛往那棵樹,總是喜歡東找找、西看看,因此連一條蟲子都找不到。

到了晚上,啄木鳥因為專一收獲了很多蟲子,它不但自己吃飽了還喂給了寶寶吃。而喜鵲呢,一整天老是這裏跑跑,那裏逛逛,最終隻能餓著肚皮回家去。

這就是做事腳踏實地與心浮氣躁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啄木鳥做事踏實而生活充裕,喜鵲因浮躁的個性而不得不忍受饑餓。“簡單的事做好了就不簡單,平凡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凡。”這就是成功與幸福人生的法則,也是對心浮氣躁的孩子的告誡。

在現實中,父母如何培養孩子養成做事情踏實、嚴謹認真的習慣呢?

·教育孩子立大誌

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父母隻有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對生活和學習的高度責任感,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培養孩子踏實、認真做事的習慣十分有利。

·要求孩子做事三思而後行

父母應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後行動。比如明天要上什麽課,先看看課程表,整理出相對應的書本與作業才睡覺等。父母要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麽做?希望有什麽結果?怎麽做才能做好?”並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

·用榜樣教育孩子

身教重於言教。首先父母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榜樣,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其次,鼓勵孩子用榜樣,科學家、發明家、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等一類人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做事情浮躁、不認真的毛病。

·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情

經過父母的教育和引導以後,父母還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孩子沒有做好.就隻能自己去承擔沒有做好事情的不良後果,讓孩子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總之,做事情不踏實、浮躁是一種毛病,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乃至人生價值取向,作為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克服這一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