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做事情要有計劃

在生活中,常常聽到一些家長抱怨孩子做事、學習效率低下,沒有主次觀念,生活無規律等。那麽,如何能夠使孩子高效學習、規律生活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助孩子學會有計劃地做事情。

德國人非常注意做事的計劃性,在教育子女問題上,他們也是十分注重引導孩子做事講究計劃。

如果一個孩子對爸爸說:“爸爸,我周末想去郊遊。”他的爸爸不會直接說“好”或者“不好”。他會問孩子:“你的計劃呢?你想跟誰一起去?到什麽地方去?怎麽去?要帶什麽東西去?”如果孩子說:“我還沒想好。”爸爸就會對他說:“沒想好的事情就不要說。如果你要去,就要先做計劃。”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德國人做事嚴謹,做事之前往往都會有周密的計劃,這是從小在家庭教育中培養的習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事有計劃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不僅是一種做事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的做事態度,是孩子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對於孩子來說,做事有計劃是一種需要終生都要保持的良好習慣。因為它可以幫助孩子有條不紊地處理學習和生活中的事情,而不至於手忙腳亂、無從下手。做事沒有條理的孩子,不僅無法很好地料理自己的生活,也無法很好地進行學習!如果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依然做事沒有條理、沒有計劃,肯定會比其他人走得更辛苦、更艱難,在成功的路上也更容易遇到障礙。可以說,讓孩子從小有製訂計劃做事情的觀念,對他們的一生大有裨益。

那麽,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做事有計劃的好習慣呢?

·告訴孩子做事情要分清先後

要讓孩子養成有計劃做事的好習慣,家長就應該讓孩子知道,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都有主次之分,一般情況下,將要做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排序,主要的、重要的事情要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次要的事情可能放在後麵完成。如果孩子懂得了這一原則,做事就會變得有條理起來。

·和孩子一起做計劃

要想孩子養成做事有計劃的好習慣,家長首先應讓孩子學會有計劃地做事,家長可以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製訂的計劃示範給孩子,讓他們觀摩領會。把自己的家庭計劃告訴孩子,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幫著完善計劃。比如,“五一”來臨了,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們來製定一下這幾天的計劃吧。第一天去看望你的姥姥,第二、第三天去郊遊,第四天去動物園、海洋館參觀,第五天去書店購書,第六天到兒童活動中心去玩,第七天在家休息。你注意觀察和學習,把這一長假的見聞記下來,你覺得這樣安排好不好?”

如果孩子對家長的計劃提出了疑問或者孩子有了計劃的意識後,那麽,家長就可以讓孩子來安排、計劃一下了。比如,郊遊時,孩子喜歡到有動物、有果園的地方去,家長可優先安排到這樣的地方去;去公園遊玩,孩子往往會喜歡玩一些新奇刺激的活動,像碰碰車什麽的。於是,可以讓孩子將一些活動,如劃船、拍照、玩碰碰車、釣魚,按次序和時間來安排,既要照顧大家,也要考慮個人的喜好。如果孩子安排的合理,就按照孩子的安排去做;如果安排的不合理,就要告訴孩子為什麽。

這種實踐性的鍛煉最能培養孩子做事有計劃的習慣。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計劃的重要性,而且,孩子也能夠學著去安排自己的事情。

·讓孩子按計劃辦事

當家長和孩子一起製訂了某項計劃後,必須讓孩子按計劃辦事,不能隨意更改,也不能半途而廢。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講,家長應該要求他們在玩的時候把玩具拿出來,玩完以後自己把東西收好;對小學生來說,就要要求他們看書做作業的時候要認真,寫完以後才能去玩;對於中學生來說,應該要求他們做事有責任心,自己把握做事的進度。

當然,有些時候,因為事前對任務的難度和所需要的時間估計不足,這時候,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調整計劃,使其更合理。

·教會孩子做事之前做計劃

如果孩子對媽媽說:“媽媽,我周末想去打球。”媽媽可以模仿德國家長的做法,不直接說“好”或者“不好”。而應該問孩子:“你想跟誰一起去?到哪個地方去?怎麽去?要帶什麽東西去?”如果孩子說:“我跟曉明一起去的,但具體怎麽去我們還沒商量好。”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告訴孩子:“那你們先商量好了,計劃好了,再來告訴我!”慢慢地,孩子就會養成做事嚴謹的態度,在做事之前會擬出一個比較周密的計劃。

還有,當孩子提出某項請求時,家長可以問孩子:“你的計劃呢?”不僅如此,作為家長要耐心地與孩子討論他的計劃,並使計劃切實可行。久而久之,孩子會在不自覺中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讓孩子學會做事有條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經常指導、督促孩子要有條理地做事。告訴孩子,房間擺設要井井有序,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以免需要的時候找不到;晚上睡覺之前,要整理好書包、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並督促他們做到做好。這些對幫助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好習慣很重要。此外,家長還要引導孩子向做事有條理的人學習。因為在生活中,有的孩子往往無法接受家長的意見,這時,家長就要用身邊的榜樣來引導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孩子要做事周密計劃,要有條理、有理智地生活,這些離不開科學的態度。也就是說,要遵循客觀規律,而不能衝動蠻幹,製訂不切合實際的計劃。

·教孩子善於控製時間

要讓孩子養成有計劃做事的好習慣,必須引導孩子學會運用和把握時間,這是有計劃做事最重要的一環。

狄更斯曾說過:“延誤是偷走光陰的賊。一天24小時,為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空留悔恨。有成就的人會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鍾,絕不虛度年華。”

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有的人整天忙得焦頭爛額,學習和工作效果卻不理想;有的人卻學得好、玩得好,為什麽會有如此之大的差異呢?關鍵是管理和利用時間的方式不同。

那麽,怎樣才能管理好時間、利用好時間呢?那就是製訂詳細可行的行事計劃。計劃主要包括目標、具體任務、時間安排等幾方麵內容,而且要切合實際。對每天、每周、每月以及每個階段的目標、任務和時間做出準確的計劃,才能控製好時間。

·在家務事中培養孩子做事情有計劃的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小事不能輕視,因為這些小事有助於培養孩子有計劃做事的好習慣,特別是一些家務勞動。例如打掃房間,房間擺設井井有序,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以免需要的時候卻找不到;晚上睡覺之前整理好書包,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當然,讓孩子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的耐心和恒心,還要善於抓住教育的契機進行適時引導。

·教育孩子,做事情有計劃還要克服惰性

有計劃地做事,還需要克服惰性,當天的事要當天做完。如果難以完成的事情不斷累積,最後越積越多,計劃就會被弄得亂七八糟,很可能要花費數倍的時間完成要做的事情,這樣做事很容易不了了之。

·讓孩子勞逸結合,有張有弛

一口吃不成胖子,做好一件事情也需要一步一步地來。一個好的計劃應該是勞逸結合、有張有弛的。時間安排得太滿,會使孩子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得不到放鬆,久了隻會積蓄壓力。時間安排得太鬆,又會使人懶散。

張弛有度的節奏能幫助孩子更有效率地達到目標。所以幫助孩子製訂計劃的時候,不能太心急,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確立節奏,如果在實施的過程中覺得不是很妥當,還可以根據實際的進程進行調整。

總之,培養孩子有計劃做事,不能著急,讓孩子逐步養成先計劃後辦事的習慣後,孩子也就在無形中養成了良好的做事習慣,不再盲目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