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機製,它客觀上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如情感體驗、思維方式等與對方聯係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在足球王國巴西,不會踢足球的男孩子,絕對不會招人喜歡。在那裏,富人的孩子有自己的足球場地,窮人的孩子也有窮人的踢足球方式。球王貝利就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裏,他的父親是一個因傷退役、窮困潦倒的足球隊員。

貝利從小就顯現出非凡的足球天賦,他常常踢著父親為他特製的“足球”——用一個大巧若拙號襪子塞滿破布和舊報紙,然後盡量捏成球形,外麵再用繩子捆緊。貝利經常光著黑瘦的脊梁,在家門前那條坑坑窪窪的小街,赤著腳練球。盡管他經常摔得皮開肉綻,但他仍然不停地向著想象中的球門衝刺。

漸漸地,貝利有了點名氣,許多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常常跟他打招呼,還給他敬煙。像所有未成年人一樣,貝利喜歡吸煙時的那種“長大了”的感覺。

終於有一天,當貝利在街上向人要煙時被父親看見了。父親的臉色很難看,貝利低下頭,不敢看父親的眼睛。因為,他看到父親的眼睛裏有一種憂傷,有一種絕望,還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怒火。

父親說:“我看見你抽煙了。”

貝利不敢回答父親,一言不發。

父親又說:“是我看錯了嗎?”

貝利盯著父親的腳尖,小聲說:“不,你沒有。”

父親問:“你抽煙多久了?”

貝利小聲為自己辯解:“我隻吸過幾次,幾天前才……”

父親打斷了他的話,說:“告訴我,味道好嗎?我沒抽過煙,不知道到底是什麽味道。”

貝利說:“我也不知道,其實並不太好。”貝利說話的時候,突然繃緊了渾身的肌肉,手不由自主地往臉上捂去,因為,他看到站在他眼前的父親猛地抬起了手。但是,那並不是貝利預料中的耳光,而是父親把他摟在了懷中。

父親說:“你踢球有點天分,也許會成為一名高手,但如果你抽煙、喝酒,那就到此為止了。因為,你將不能在90分鍾內一直保持一個較高的水準,這事由你自己決定吧。”

父親說著,打開他癟癟的錢包,裏麵隻有幾張皺巴巴的紙幣。父親說:“你如果真想抽煙,還是自己買的好,總跟人家要,太丟人了,你買煙要多少錢?”

貝利感到又羞又愧,眼睛裏澀澀的,可他抬起頭來,看到父親的臉上已是淚水縱橫……後來,貝利再也沒有抽過煙。他憑著自己的勤學苦練,終於成了一代球王。

多年以後,貝利仍不能忘懷當年父親那溫暖的懷抱,他回憶說:“父親那溫暖的一個擁抱,比給我多少個耳光都更有力量。”

瞧,這就是將心比心的結果,它很容易就將矛盾化解掉。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並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有一次,魯迅在家裏宴請幾位作家。席間,魯迅的獨子將一顆丸子咬了一口,又吐了,說是變了味,而客人們當時都沒有覺得。魯迅的夫人便怪孩子調皮,客人們也都在想,這孩子怕是被慣壞了。魯迅卻不然,他夾起孩子丟掉的丸子嚐了嚐,果然是變了味的,他感慨地說:“小孩總有小孩的道理……”

魯迅不但是位大文豪,他同時還是個優秀的父親。“小孩總有小孩的道理。”一句話,就可以看出,魯迅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總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而這是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碰到各種各樣的煩心事,有著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個時候不少人總是滿腹牢騷,有許多怨言。工作中也是如此,不順心的時候,和同事有紛爭的時候,往往會有一些過激的語言或行動。其實,如果我們站到對方的立場上想一想,常常會覺得大家都不容易,許多原本想不通的、覺得不盡人意的,往往會豁然開朗,於是就會多幾分理解,多幾分尊重。

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奶牛,被牧人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天,牧人將豬從畜欄裏捉了出去,隻聽豬大聲號叫,強烈地反抗。綿羊和奶牛討厭它的號叫,於是抱怨道:“我們經常被牧人捉去,都沒像你這樣大呼小叫的。”豬聽了回應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隻是分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分我的命啊!”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是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很難走進對方的心裏去說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