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孤獨變得飽滿豐盈

在大多數人眼中,孤獨恐怕算不上是一個美好的詞語,至少,不值得去追求。更何況人生來孤獨,尤其是在現代的都市生活中,如果有一天你被困在“魚艙”中,你要學會接受孤獨,感受孤獨。

許多時候,我們無法忍受孤獨,所以回家後的第一個動作,不是打開電視就是打開電腦,或者播放音樂。越來越無法忍受孤獨幾乎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病”的症狀之一,孤獨似乎正在無限擴大地侵擾著人們的生活。

蔣勳的《孤獨六講》中說道:"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其實,孤獨並不可怕,“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間的對話?孤獨是一種福氣。”因此,當你感到孤獨的時候,學會讓孤獨變得飽滿豐盈。

孤單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感覺,並不是什麽大事。人之所以會感到孤單、寂寞,是因為周圍的環境太過繁瑣,周圍的事太過繁瑣,你已經習慣了這樣煩瑣的狀態,當你隻身一人抽離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一種沒有形態可以比擬的空虛。其實,孤獨並不隻是難耐的,隻要你的心靈充盈起來,你完全可以享受這份孤獨的美好。為什麽那些精神大師們可以日複一日地與自己相處,卻絲毫不覺得孤獨,那是因為他們擁有一個內心非常豐富的心靈。

不少現代人畏懼孤獨,其實,它可使淺薄的人浮躁,使空虛的人孤苦,也可使睿智的人深沉,使淡泊的人從容。

北宋文豪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四年後,寫下一篇短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庭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者耳。

透過古人的這份孤寂,我們品出幾分瀟灑、幾分自如。

古今中外,智者們往往獨守這份孤獨,因為他們深知,最好的往往是最孤獨的,他能沉得住氣,守得住孤獨的煎熬,在孤獨中沉浮,在孤獨中沉澱自己!其實,孤獨是一種難得的感覺,在感到寂寞時輕輕地合上門和窗,隔去外麵喧鬧的世界,默默地坐在書架前,用粗糙的手掌拂去書本上的灰塵,翻著書頁嗅覺立刻又觸到了久違的紙墨清香。

易卜生筆下《人民公敵》中的斯多克芒大夫說出的那句世紀名言一樣:“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是最孤獨的人。”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一生孤獨,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樹立了自己的信念——終身致力於哲學研究。於是,他懷著鐵一般的信念,終身一人,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在孤獨中從事著自己的事業。心靈充實了,人就不覺得孤獨了。

孤獨,是一首詩,一道風景,一曲美妙的音樂。而獨處是一種心境,獨處的時候,你更是自己的朋友,你可以和心靈自由地交談。把大把的時間留給自己,更好地完善自我。

人的一生本質上就是獨行的,沒有一個完全與自己相同是物質存在,完全的相知是沒有的。因此,不論自己身邊有沒有陪伴的人,他都能夠坦然麵對自身的境遇。能夠獨處的人一定聰穎,堅強、獨立而又勇敢,並在打開一扇又一扇生命之門的時候,不管麵對的是什麽,都能從容地接受命運贈予。

孤獨是人生的一個必修課。排遣孤獨有很多種方式,隨便做些可以一個人做的事情都可以解悶。難得的是,既排遣了孤獨,有能取得進步,這才是一種良性的循環方式。看看我們身邊,那些讓孤獨變得飽滿豐盈的人,一定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他正走在不斷進步和完善自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