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遠比成績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這就是人們所指的身心健康。

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麵都健全,才是身心健康的人。

然而,一直以來,人們總是把孩子的學習放在的第一位。老師以成績品評學生,父母以成績要求孩子,社會以成績評價孩子……仿佛沒有了成績,孩子就沒有了一切。因為過分看重成績,很多家長忽視了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於是,孩子的體能下降,個性品質、道德感降低,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教育問題也隨之產生了。

故事一:

凱月的媽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她總是教育凱月,學習好了,以後才能過上好日子,不用像媽媽一樣在街邊賣菜。

為了讓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凱月的媽媽從來不讓凱月幹家務活,說那樣會耽誤功課,當然,她也不肯讓凱月出去玩,原因自然也是會耽誤功課。凱月除了學習,就是關在家裏看書,看電視,從不參加體育鍛煉,也不出去找同學玩。

慢慢地,凱月變得越來越孤僻,不愛講話。最重要的是,她的體質每況愈下,變得越來越胖,還愛生病。這樣,她的孤獨感與自卑感就更深了!

故事二:

小唯學習成績相當不錯,但他非常傲慢,看不起別人。在他看來,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都是笨蛋。

因為學習成績好,所以,他在家裏為所欲為,動不動就發脾氣。為此,小唯的媽媽很不明白,為什麽自己的孩子成績這麽好,可素質卻沒有上去?

故事三:

2006年高考發榜後的某一天,山西一名18歲的女孩豔豔(化名)因高考成績不理想,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這個曆來學習成績不錯、心高氣傲的孩子,因為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在臥室上吊自殺身亡,她一帆風順的人生從此以悲情告終!

無獨有偶,2008年,北京某一名牌大學的研究生院裏也曾發生過這樣的一幕:一個研三的女生因為承受不了遲遲寫不出論文的壓力,居然選擇了跳樓!

以上的例子無一不說明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對於孩子來說,身心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1.健康的身體是取得好成績的保障

健康的身體是一個人成才的根本,是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硬件,是取得好成績的保障。

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成才的道路走不了多遠。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期,良好的睡眠、適當的運動、快樂的情緒,這些都是孩子必需的。然而,擁擠的教室、題海書山、沉重的壓力讓孩子失去了休閑娛樂、體育鍛煉的時間,他們的體質每況愈下,體重增加、近視率增多,甚至有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得了失眠症,經常生病。這樣的代價,對於孩子的一生來說,也未免太大了!因此,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應把孩子從“題海”中解放出來,多帶孩子進行體育運動。

2.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獲得成功的保證

在人的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正確地認識自我,戰勝困難,走向成功的保證。

然而,因為家長過於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思想重視不夠,導致很多孩子小小年紀就有心理問題,比如厭學、焦慮、孤獨、缺乏自信等。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的心理問題較為嚴重,甚至發展為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礙。

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其身體和心理都處於日漸成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應該把孩子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作為第一重要的目標。通過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培養和訓練孩子健全的人格、較好的心理能力、較強的適應能力、熱愛學習和生活的濃厚興趣和品格。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開朗、熱愛學習、熱愛生活、懂得珍惜、知道關愛,成為一個樂觀向上和積極的人。

3.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是孩子立足社會的保證

"心理適應能力"指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能適應當時複雜的環境變化,為他人所理解,為大家所接受。

每個人一生中所處的環境和所經曆的生活都不可能一成不變,一個能適應外界變化,並能隨時做出調整的人,才能在社會中更好地生存。因此,要想讓孩子更好地在社會中立足,家長應重視培養孩子的心理適應能力。

4.道德健康才能更好發展

所謂道德健康,最主要的是不以損害他人利益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有辨別真偽、善惡、榮辱、美醜等是非觀念。道德健康的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他們能按社會規範的準則來約束、支配自己的行為,能為他人的幸福作貢獻。

今天,我們提倡家長著重關注子女的健康,不僅是身體上的健康,還有思想上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固然重要,但健康尤其是思想和心理健康,才是更重要的。

隻有身心健康的孩子,才能成長為德才兼備、利民又利家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