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口才是練出來的

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家長這樣形容孩子:"哎,某某家的孩子天生就口才好,說起話來跟抹了蜜似的,聽得我滿心高興。我家的孩子就是不會說話,家裏來了客人,要他打聲招呼,比把刀架在脖子上還難,一句話沒說完就臉紅脖子粗,說了四五句吭哧了半天,真讓人無奈呀!"事實上,口才並不是一種天賦的才能,它完全是靠後天培養訓練出來的。古今中外曆史上那些口若懸河、能言善辯的演講家、雄辯家。他們無一不是靠著刻苦訓練而獲得成功的。

我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演講家肖楚女,更是靠平時的艱苦訓練,練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範教書時,除了認真備課外,他每天天剛亮就跑到學校後麵的山上,找一處僻靜的地方,把一麵鏡子掛在樹枝上,對著鏡子開始練演講,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經過這樣的刻苦訓練,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講藝術,他的教學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他年方30,就在毛澤東同誌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他的演講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無獨有偶,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同樣有過苦練口才的經曆——

日本前首相口中角榮少年時曾患有口吃病,但他不被困難所嚇倒。為了克服口吃,練就口才,他常常朗誦、慢讀課文,為了準確發音,他對著鏡子糾正嘴和舌根的部位,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為了訓練口才,西方偉大的政治家林肯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林肯為了練口才,徒步30英裏,到一個法院去聽律師們的辯護詞,看他們如何論辯,如何做手勢,他一邊傾聽,一邊模仿。他聽到那些雲遊八方的福音傳教士揮舞手臂、聲震長空的布道,回來後也學他們的樣子。他曾對著樹、樹樁、成行的玉米練習口才……

以上的故事無不說明:好口才是持之以恒練出來的。一勤天下無難事,這些名人與偉人正是通過反複琢磨和練習,才練就一副了過硬的口才。對於孩子來說,口才訓練應該練什麽呢?就一般情況而言,孩子要想做到準確、得體、生動、巧妙、有效地運用自己的口才,首先要過的是心理這一關。

要想你的孩子"敢說話"就是幫助孩子必須克服心理障礙,消除害羞、恐懼等心理!連話都不敢說的孩子,長大以後還能做什麽呢?事實上,每個人都具有說話的潛能,關鍵就是敢不敢開口說話,把這種潛能開發出來!隻要具備足夠的膽量,孩子就敢說話!所以說,練口才,首先要過心理關。隻要不斷地加強孩子的心理素質訓練,孩子一定能夠最終克服心理障礙。隻要敢說多練,你的孩子也能夠成為口若懸河的說話高手。

其次,家長還應該加強孩子說話的基本功以及技巧訓練,做到持之以恒。家長還應該明白,口才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要希望一蹴而就,急於求成。隻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口才的口才水平。

第三,口才訓練,還應該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口才是現代複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質,思維敏捷、能言善辯是事業成功的保證。一個善於說話的人,首先必定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深刻認識事物。隻有這樣,說出話來才能一針見血,準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

此外,要想孩子擁有出色的口才,家長還應該培養孩子一定的人文素質,讓孩子掌握一定的與人說話的技巧。如讓孩子多看書,增加口才素材;讓孩子了解一些應對的技巧,以便於孩子在與人對話的過程中巧妙應用……

做到以上幾點,就能根本上解決孩子在與人交流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使不敢說話的孩子變得不但敢說話,還會說話、巧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