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怎麽教孩子口才

說起猶太民族,世人無不驚歎其智商之高,能力之強。在猶太人中產生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學科領域的代表人物、以及各類專業人才,其人數之多,占人口比例之高,是其他民族望塵莫及的。然而大家可能並不知道,猶太人在家庭教育中,還非常重視語言教育。可以說,良好的語言能力是猶太人生存的基本要求,所以猶太人家庭從孩子幼年開始就注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他們認為,語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和最有利的工具,語言能力的高低與智力測驗的成績關係極為密切,語言能力越強的人將來大都能夠學得更多、更快,而且不管做什麽事都比較容易成功。

弗萊明一家是典型的猶太家庭。在他們家裏經常召開"家庭會議"。按照猶太教的規定,父親應該是"家庭會議"中的"主席"。家庭會議要討論家中遇到的一切難題和重要事務。家中的每一個成員,包括年幼的、未成年的孩子都要參加,並可以發表意見或舉手表決。

弗萊明今天不滿10歲,但家裏人總喜歡讓他發表議論,談自己對一些事物的看法與觀點。別人弗萊明小小年紀,可他說的話往往令父母都刮目相看。

有一次,家庭會議研究給弗萊明的小弟弟取什麽名字的問題。弗萊明主張給這位比他小8歲的弟弟取名亞曆山大。他解釋說,亞曆山大大帝是一位見義勇為的英雄。他還向大家滔滔不絕地引述了與此有關的一段關於馬其頓凱旋進軍的故事。

家裏人聽了弗萊明的故事,都非常讚同他的意見,因此把弗萊明的小弟弟取名為亞曆山大。

瞧,這個猶太小男孩表現出的口才、淵博的知識與智慧是多麽令人驕傲呀?類似的家庭會議在猶太家庭中比比皆是。正因為親子之間這種平等、民主、理解以及寬容的情感,使許多猶太孩子從小就能言善辯。

在古代的猶太社區裏,時常會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這是因為社區裏有事情商量,他們要對有關重大問題進行討論。

在討論的時候,主持會議的老年拉比總是讓一些年輕人先發言,然後再讓那些有點資曆和經驗的人發言,然後大家自由地討論和辯論,最後是年老的、富有權威的拉比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公正地評價和總結,並作出決定。

在《塔木德》裏,也有這樣的規定,在猶太法席上,首先由年輕的法官發言,然後大家依次發言。這樣在猶太人的內部就形成了讓年輕人首先發言的體製,這個體製或慣例讓猶太人一直保持了新鮮的氛圍。

這種做法也要求年輕人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客觀上要求他們在平時鍛煉自已的語言能力。

美國猶太教士戴魯希金寫道:"言詞咄咄逼人、步步緊逼,是大家熟知的猶太人性格”在19世紀的東歐,有一句諺語說:“保佑我不再受基督徒的手和猶太人的舌頭傷害。"隻要看看電視轉播的以色列國會辯論,你很快就可以理解。對猶太人而言,表達自己的意誌或意思的能力經常是成功的一種利器。

有的猶太人父母定期在睡覺之前與孩子交談,有的每周都有同定的時間存飯桌上同孩子隨意談話,還有的在長時間散步或開車出行時,充分利用一對一的對話機會。這些談話是"隨意"的,但實際上是有意識的,是雙方思想的實事求是的自然表露。猶太人還認為,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思考是由懷疑和答案組成的。學習便是經常懷疑,隨時發問,懷疑是智慧的大門,知道得越多,就越會發生懷疑,而問題也就隨之增加,所以發問使人進步。發問和答案一樣重要。

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猶太人家庭特別注意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誨和指導。孩子們可以同成人談話和討論問題,偶爾成人還會和孩子們纏個沒完,意在引導他們投入到學習與研究中去。

猶太家庭培養孩子口才的故事告訴我們,從小培養孩子口才的重要性。生活中,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像猶太家庭中的家長一樣,充分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培養孩子善辯的能力,我們的孩子同樣能夠擁有雄辯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