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孩子的畏難情緒

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它要求每個渴望在社會中立足的人都具有專注、堅忍不拔的品質。然而,現在的孩子大多浮躁、不能靜心做一件事,或完成一樣東西;遇到困難就退縮,不能堅持。小豆丁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5歲的小豆丁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可做事情沒有耐性,更缺乏定力,最重要的是,他很怕麻煩,更不敢麵對困難。比如,他學會剪直線了,媽媽為了鍛煉他的手眼協調能力,就給他畫了曲線讓他剪,剛開始剪了一點,有點難度,小豆丁立刻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剪點別的吧。”然後,就隨意地剪成小紙片。

再比如:他很迷戀寫數字,自己喜歡很隨意地寫,媽媽想規範他一下,給他買了一本數字描紅,教他要怎麽寫。可是,剛寫了兩個,小豆丁就受不了了,皺著眉頭對媽媽說:“媽媽,寫字太難了,明天再寫吧。”總之,稍稍有一點困難就放棄,包括運動,有一點點累,就不做了。

為此,小豆丁的媽媽非常苦惱。

其實,像小豆丁這種情況並不在少數。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之所以今天熱衷於練舞蹈,明天又迷上了武術,可總不能長久,與他們內心浮躁,怕困難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有了畏難情緒,無論對學習還是對生活都是不利的。畏難情緒與自信心正好是相對立的。對於學習,有了畏難情緒,就可能考不出好成績;對於畫畫,有了畏難情緒,孩子沒有了這方麵的心理需求,便會感到畫畫是沒有意思的事情;要是對生活有了畏難情緒,孩子會對生活失去信心。畏難情緒是孩子學習和生活的最大敵人。因此,家長應培養孩子專注做一件事情,遇到困難不退縮的性格,這樣,孩子才能在今後的事業中獲得成功。

孩子之所以產生畏難情緒,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因素:

(1)孩子從小被嬌慣,家長看到孩子有困難馬上伸手。孩子逐漸喪失麵對困難、解決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孩子從小沒受過挫折,一帆風順的。沒有麵對過困難,更沒解決過什麽困難。

(3)麵對困難時多次失敗。多次失敗可能使孩子失去信心。

(4)動機不夠,有的孩子好像對什麽都不感興趣,得了無興趣綜合症。

孩子的畏難情緒,並非表現在所有的事情上,往往隻是對某件事情,或者是對一件事情的某一方麵有畏難情緒。孩子的畏難情緒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沒有興趣所致。而興趣的消失又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對頭所致。畏難情緒的表現是,不願意做某件事情,沒有主動性;做事情沒有信心,對自己做的事情持懷疑態度;對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打怵,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就連自己原來最願意做的事情也沒有信心做好。長期下去能使孩子變得懶惰,有依賴性,甚至家長不給做,自己就不做。可以說,畏難情緒對於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了畏難情緒,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消除孩子心理上的障礙,幫助孩子度過這一“危險期”。家長要針對孩子畏難情緒的表現進行全麵綜合分析,看看是哪方麵有了畏難情緒,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孩子產生畏難情緒,家長應當多從自身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注意從調動孩子的思維積極性出發,加強對孩子情感、意誌等心理品質的培養,還要加強對孩子的興趣培養,要讓孩子對所做的事情有感情,願意去做,然後再研究讓孩子怎樣做得好。還可以通過幫助孩子製定目標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目標要切合孩子的實際,不要超過了孩子能達到的水平,造成孩子膽怯,產生新的畏難情緒。就是說製定目標的目的是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克服畏難情緒。

那麽,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消除畏難情緒?

1.家長應學會觀察,孩子對哪些事情產生畏難情緒

觀察:一般說來,解難題要涉及多方麵、多層次的知識和技能。最關鍵是要找準解難題的突破口。孩子麵對不同難題會出現不同反應,這時家長就需要觀察,孩子解哪些難題較容易,解哪些較困難。觀察的目的是摸清楚孩子出現以上狀況的原因。

2.家長要等待適當的機會

通過觀察找出原因需要一個過程,家長要在觀察中等待。如果省略這個環節,有可能導致兩種情況。其一,任何難題家長都幫助孩子解析,孩子將產生依賴心理,遇到難題思維會產生惰性。其二,任何難題都一個勁兒地逼迫孩子去想,孩子百思不得其解,會產生無助心理,見難題就害怕。因此先觀察孩子的表現,再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

3.家長應多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查出原因,找到方法,再去幫助孩子會更奏效。比較容易攻破的難題,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想,在信任中鼓勵孩子,讓孩子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比較難攻破的難題,則適時適度地給予指導,牽手過難關,在關注中鼓勵孩子,孩子會有信心,有勇氣,逐步領悟解難題的規律。在放手與牽手之間,孩子的信心增強,更重要的是孩子掌握了“捕魚”的方法,這就是學習能力的飛躍。

4.家長要改變自己的看法

克服孩子難教的畏難情緒,這是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的前提。家長要有耐心,要善於做細致的教育工作。在方法上要變強製孩子學習為啟發孩子學習,促使孩子接受家長的教育,最終把家長的積極性轉化為孩子主動學習和做事情的積極性。

值得強調的是,要改變孩子的畏難情緒,家長不要急於求成,開始時的目標可以定得低一點,然後逐步地提高要求,讓孩子逐漸適應。這就像跳高,孩子最高能跳160厘米,一下子升到這個高度,孩子可能跳不過去,如果分為120厘米、140厘米,最後再到160厘米,安排3個台階,跳過160厘米就容易了。讓孩子實現目標也是這個道理。要幫助孩子實現學習目標,還要幫助孩子解決學習的目的問題。孩子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把畏難情緒變為必勝的信心。家長在幫助孩子克服畏難情緒時,要注重教育的過程,不要過分強調結果,所以家庭教育更應該注重過程教育。過程教育與結果教育是密切聯係在一起的,沒有好的過程就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5.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

在學習方麵,感到害怕、擔心學不會的人,碰到的最大敵人不是學習任務重、難度大,而是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所產生的心理情緒問題和動機障礙。

例如,有的孩子遇到學習成績不理想時,不能正確地麵對,會產生焦慮情緒和自卑感,認為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這種想法是萬萬要不得的。父母要讓孩子端正學習態度,對學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學習是在學習知識,而不是在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