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讓孩子受到“情緒汙染”

什麽是“情緒汙染”?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每個成員都會不自覺地覺察、體驗其他成員尤其是主要成員的情緒,然後改變自己的情緒狀態,這就叫做“情緒汙染”,也叫“情緒移入”。

在生活中,“情緒汙染”常常引起一係列的連鎖反應。如,爸爸在公司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於是就把這種不愉快的情緒帶回家中;恰好,媽媽煮了不合爸爸口味的飯菜,爸爸借此機會數落了媽媽一番;而媽媽勞累了一天,回家還要洗衣做飯的,本來就滿心委屈,不但不能得到丈夫的寬慰,反而換來一張黑臉,於是惱火異常,就與爸爸乒乒乓乓地幹起架來。孩子恰好回家,看到爸爸媽媽爭吵、推搡的那一幕,嚇得號啕大哭起來,第二天上課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最信賴、最愛的人是他的父母。在他的成長曆程中,他的自我建構是伴隨著他從周圍世界感知到的,父母對發生的事件所做出的反應來完成的。他會傾聽父母的語言,感受父母語言背後的態度以及情緒狀態是什麽。他可以從大人的語氣、語調、表情中覺察到發生了什麽,大人對事件的態度以及做出的反應直接影響著孩子。因此,家長應防止“情緒汙染”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做到:

1.不把不良的情緒帶回家中

為人父母,請盡量不要把不愉快的情緒帶到家裏,如我們常說:“煩死了”“真累”……這樣的壞情緒往往會傳染給孩子。孩子年齡小,缺乏情緒的調節能力,如果總處在充滿抱怨和不滿的環境裏,孩子也會像大人一樣用消極的語言來宣泄自己的緊張和不滿,這對孩子今後的人際交往和生活態度非常不利。我們都知道,即便是大人,聽到抱怨,麵對指責,或看到自己的另一半臉拉的老長,沒有笑容,都會控製不住自己,好情緒變壞情緒,更何況是孩子。所以請別做情緒的汙染者,在孩子和家人麵前,請盡量保持快樂的情緒,讓家人受到感染。

如果家長在外麵工作不順,要克製自己回家不亂發脾氣,盡量把不良情緒化解掉。如果回家恰好遇到孩子搗蛋、家人無理取鬧等不愉快的事情,應先平靜自己的情緒。若是在很激動的情況下,家長可以選擇沉默不語,以避免事態激化,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2.避免在孩子麵前吵架

家長要盡量避免在孩子麵前吵架。如果真沒辦法控製,吵完之後,一定要對孩子說,這隻是大人之間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不同,希望孩子不要介意。另外,吵完架,千萬不要在孩子麵前說對方的壞話,家長之間有些口角是分不清對錯的。

3.笑臉迎人,家長要當“笑長”

孩子一回家,家長就要滿臉笑容地招呼他,並問他:“今天在學校有什麽有趣、好玩的事嗎?”千萬別劈頭就問:“數學考幾分?英語考幾分?”孩子一聽,馬上翻臉,怎麽笑得出來呢?

笑臉是最可愛的溝通橋梁,笑話是最甜蜜的開心果,家長有時也可講講笑話給孩子聽。家長變“笑長”,家園變“笑園”,孩子就天天樂翻天。

4.別在孩子麵前談對方的不是

小謝剛跟老公簽訂離婚協議,孩子——丁丁的撫養權歸小謝所有。當天,小謝便一直在數落丁丁的爸爸,要丁丁努力學習為媽媽爭氣,不要讓爸爸他們笑話等。

夜晚,丁丁怎麽也睡不著覺,他實在想不通爸爸媽媽為什麽要分開,為什麽爸爸不要自己了,為什麽媽媽說爸爸壞?想著想著,丁丁嗚嗚地哭了起來。從此學習無精打采,不跟同學一起玩……

很顯然,小謝的做法是不對的,孩子小,很難明辨是非,也不清楚個中原因,隻能從父親或母親的話中,靠自己幼稚的想法加以解析,因此極易受家長的情緒汙染。因此,要想讓孩子免受情緒汙染,家長應盡量不在孩子麵前提及對方的不是,要告訴孩子:雖然父母不在一起了,但大家還是會很疼愛孩子的;對方有困難的時候,大家都會互相幫助,以此消除孩子心頭的疑慮。

5.把握好兩個時間段的家庭氣氛

第一個時間段是早餐時間,因為早晨時間很緊,吃飯看孩子一磨蹭,便很容易把火撒在孩子身上,影響孩子一天的心情;第二個時間段是睡覺之前,在外麵忙活了一天,有不順心的事情,忍了半天,到最後功敗垂成,摔個盤子砸個門,孩子受到驚嚇,睡眠質量便直線下降。因此,無論如何,父母都要克製自己的情緒,如果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已經成了巨大汙染源,應當立刻想辦法切斷這個汙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