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遠離焦慮

教育心理學裏有這麽一句話: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好,百分之八十來自於壓力。這種壓力可分為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來自於學習本身的壓力,另一方麵則是家長和老師賦予的。在壓力的重壓下,越來越多的孩子正承受著焦慮的困擾。小凡就是其中一個——

小凡現在已經上初三了,上初一、初二時,小凡的表現相當優秀突出。可到了初三以後,他突然發現自己沒辦法靜下心來學習,對學習競產生了莫名的反感,心情總是煩躁不安。小凡自己也不想這樣,也怕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可是,他隻要一拿起書,就有些喘不過氣來了。白天上課時,他更是昏昏欲睡,沒精打采的,為此,小凡的爸爸媽媽和老師都非常擔心,動不動就對著他敲警鍾:“小凡呀,這是很關鍵的一年,你可不能在最關鍵的時候掉鏈子呀!”可是,誰能知道小凡的苦衷呀!

焦慮是孩子即將麵對重要事情時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情緒,它是伴隨人們生活的一種情緒狀態。心理學研究表明:在焦慮適中的情況下,孩子的學習效率隨著焦慮的增強而呈上升趨勢。這說明,焦慮本身具有動力和促進作用,它能激活孩子體內的有關物質和係統,從而激發孩子的潛在能量,推動孩子去積極地學習,使學習更有效率。可以說,沒有一點焦慮的學生是不會有好成績的。

然而,如果孩子承受的壓力過大,焦慮的情緒過於嚴重,就會帶來一係列的副作用。如學習效率隨著焦慮水平的增強不斷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煩悶,靜不下心來學習;如果在考試中出現焦慮情緒,則會導致不能發揮正常的水平而使考試成績不理想。

故事中的小凡之所以難以進入學習狀態,正是因為學習與外界的壓力使他身心疲憊、焦慮,從而導致他情緒低落、煩悶。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理解孩子,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及時幫助孩子學會緩解自己的疲勞狀態,進行心理調整。

那麽,家長怎樣憑經驗觀察孩子是否焦慮呢?一般來說,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觀察:

1.觀察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過度焦慮時,他的行為表現常常有明顯的變化,比如,平時活潑好動的孩子突然變得文靜起來;平時安靜乖巧的孩子突然變得煩躁起來;孩子總是坐立不安,拿起這個,又放下那個等,這些反常的行為都預示著孩子可能正遭受著焦慮情緒的煎熬。

2.觀察孩子的言語

當孩子比較焦慮時,性格外向的孩子往往能夠直接說出來,家長容易從孩子的言語中發現。但是,性格內向的孩子則會變得更加少言寡語,這時,家長就要關注一下孩子的反常了。

3.觀察孩子的神情

孩子往往不善於掩飾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焦慮緊張時,家長可以從孩子的神情中發現異樣。

4.觀察孩子的生理反應

多數過度焦慮的孩子,往往會產生一係列的生理反應:不思茶飯、哈欠連連、頭疼、舊病複發等。當孩子出現這些反常的生理反應時,也許就是過度焦慮造成的。

當發現孩子過度焦慮時,家長可以通過幫助孩子改變調整學習方式來幫助孩子增強注意力,比如,用一些彩色筆勾畫書本,購買一些彩色版的相關學習資料,讓孩子聽聽喜歡的音樂,重新安排每天的作息時間,調整學習的順序和科目等,這些變化可以給孩子新的視覺、聽覺等感覺刺激,即使是學習相同的內容,孩子也會覺得有新鮮感,或多或少地能重新調動起孩子的學習注意力。

“解其症,才能治其病。”一個不了解孩子的家長非但不能幫助孩子解壓,還有可能因為方法失當讓孩子陷入更加焦慮的狀態中。因此,家長應細心觀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此時正處於焦慮的情緒之中,作為家長,就應該幫助孩子學會緩解自己的焦慮。

專家以為,以下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緩解壓力:

(1)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焦慮。孩子一旦出現了焦慮情緒,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焦慮是一種正常的情緒狀態,適度的焦慮能激勵我們發揮才能。出現過分焦慮,我們要學會認清其真麵目,通過適當的放鬆調節,就能平靜從容地麵對。孩子隻要正確地認識到焦慮,就不會因為焦慮而長期處於惶恐不安的情緒中。當孩子學會了自我解壓,學會了正確與焦慮相處後,就能慢慢恢複到正常的學習狀態中。

(2)讓孩子把自己的焦慮畫出來或者寫出來。專家認為,讓孩子以畫畫或文字來表達當時的心情,能幫助孩子很好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可以有機會重組事件經過,並有機會作出檢討和反思。

(3)鼓勵孩子把焦慮說出來。傾訴是緩解壓力的重要途徑,如果不能讓孩子學會傾訴,那麽,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什麽事情都不願向家長及他人傾訴,而是把心事悶在心裏,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危機。

傾訴可以緩解人的壓力,讓人把緊張的情緒釋放出來。要讓孩子學會通過這種途徑來排解情緒,在遇到衝突或挫折時,要鼓勵、引導孩子將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訴他人,以尋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孩子對成人有很大的依賴性,成人對孩子表現出的同情或寬慰會減輕甚至清除孩子的心理緊張和情緒不安,即使在孩子的傾訴並不合乎情理的情況下,也要耐心地聽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孩子情緒的風雨過後,再與他細作理論。

(4)幫孩子轉移不良的情緒。轉移也是孩子宣泄情緒的良好途徑。當孩子遇到衝突和挫折時,不要讓孩子過多關注所遭遇的事情,而要引導其從這種情境中擺脫出來,盡早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例如,孩子因為與其他孩子出現爭執而受到老師批評,家長不要指責孩子不聽話,而要跟孩子談談心,講講老師為什麽要批評他,然後,可讓他到室外去踢一會兒球,在劇烈運動中將積累的情緒能量發泄出去。

(5)幫助孩子發展負麵情緒的管理技巧。在美國有些中小學,在課程中加入冥想的練習,讓孩子坐下,閉上眼睛,意念集中靜坐20分鍾。而最近的實驗發現,靜坐冥想有助降低一個人的焦慮感,而且能夠強化注意力的集中,進一步提升學習效率。像這些設計得當,適合孩子的放鬆技巧,早早學會,對他們未來的抗壓能力就會有所幫助。

(6)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讓孩子得到充分休息的有效方法是:睡覺、體育鍛煉、體力勞動。所以,家長不妨讓孩子多睡覺,或和孩子一起做做體育運動,相約一起去爬山。當然也可以讓孩子幫助家長做點家務勞動。真正充分的休息才能解除身心的疲勞感,迅速恢複體力和精力,這樣也可以增強孩子學習時的注意力。

(7)讓孩子做放鬆情緒訓練。當孩子出現焦慮情緒時,家長可以教孩子做一些放鬆訓練,如深呼吸、逐步肌肉放鬆法等。

正確的深呼吸方法要點是:緩慢吸氣,稍稍屏氣,將空氣深吸人肺部,然後緩緩地把氣呼出來,在深呼吸時應該可以感受到自己胸腔和腹部在均勻起伏。逐步肌肉放鬆法主要采用漸進性肌肉放鬆,通過全身主要肌肉收縮——放鬆地反複交替訓練,通常由頭麵部開始,逐步放鬆,直至全身肌肉放鬆,最後達到放鬆的目的,並能夠對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起到調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