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孩子良好的情緒

心理學家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良好的情緒可以提高大腦和整個神經係統的活動,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有益於孩子專注。孩子情緒良好,他在課堂上的反應就積極,大腦的工作效率就高,注意力也就更容易集中。因此,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家長應學會激發孩子的良好情緒。

那麽,家長應如何激發孩子良好的情緒呢?

首先,家長要正確理解對孩子的愛,要理智地去愛孩子,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而不是過分的溺愛和無原則的遷就。 對孩子的保護和幫助是必要的,但不能過分。隻要不是太危險的事就應該讓孩子去做,去嚐試。我們家長常常覺得應盡量滿足孩子,讓孩子快樂幸福。但如果讓孩子長時間生活在一種特別溺愛的空間裏,孩子對幸福的感覺就會越來越壓抑,逐漸變得畏縮、停滯不前。

再者,讓孩子對合理要求有選擇的權利。當然,孩子年齡小,判斷和選擇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引導他做選擇,這樣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很好的發揮。這裏特別要強調,家長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方麵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隻有這樣,這種興趣才能成為孩子真正持久的愛好,為活潑開朗的性格提供精神動力。

要調動孩子積極的情緒必須注意調整孩子的心態。孩子年齡小,自我控製能力很弱,自我調節能力也很弱,家長要教孩子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證孩子心情舒暢。特別是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別忘了要引導他以積極的態度去克服。

此外,應根據孩子個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好動、好奇、好模仿是孩子們性格中的共性,但每個孩子仍有獨特的個人性格特征,所以家長要注意分析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做工作。

如果孩子自控能力較好,但行動畏怯,就要多肯定他的成績,培養他的自信心,激發他活動的積極性;如果孩子不專心、難於安定,就要培養他專心、認真、耐心做事的習慣;如果孩子反應遲緩、沉默寡言,就要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引導他多與其他孩子交往,提高他參加各種活動的能力。

此外,要激發孩子良好的情緒,家長還應該避免在孩子出現情緒或行為問題時,出現以下錯誤的處理態度:

1.用有吸引力的事物使孩子終止某些消極的情緒

如見到孩子悲傷時,馬上去買孩子喜歡吃或玩的東西,隻要孩子停止那種消極的情緒,什麽條件都答應;或者不管孩子的情緒如何,刻意壓製其情緒的爆發,甚至對他們說:“如果你想別人看得起你,最好把這些不好的情緒埋在心裏。”

2.用責備、恐嚇或打罵來終止孩子的消極情緒

這類家長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情緒或發泄情緒的行為上,不去深究孩子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甚至動輒以批評的態度對待孩子。就算有時主動了解原因也隻是為了作出反應:合理的原因會得到諒解,不合理的原因會受到責備,而非常不合理的原因會受到嚴懲。

3.當孩子出現消極情緒時,冷漠對待

即雖接受孩子的情緒表現,卻不做出積極的反應或加以引導。這類家長不關心孩子情緒的變化,常會讓孩子感到孤獨和無助。

4.說教

即不注意孩子情緒或行為的原因,反複埋怨或囉囉嗦嗦地說教一番。這類家長的行為極易引起孩子的反抗或厭惡心理。

以上的4種處理方式,都對孩子情商的發展不利,必須加以克服。

要想妥善處理孩子的情緒,提高孩子的情商,家長必須善於通過情感上的共鳴或移情作用培養孩子感覺他人情緒的能力。如看到孩子流淚,就能設身處地地想象孩子的處境並感受其悲痛;看到孩子生氣,則感受到其失敗或憤怒。家長接受並與孩子分享這種感受,會使孩子更有信心麵對困難,因為孩子感到身邊有可信賴之人的支持。家長不責備孩子,不嘲笑孩子的情緒,不主觀地否定孩子的意向,不拒絕他們的要求,孩子就會讓家長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隻要孩子覺得家長與自己的立場是一致的,就願意與家長一塊解決問題,接納家長的意見。更有益於良好情緒的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