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鼓勵、讚美孩子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隻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教的父母!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一生!農民希望莊稼快快成長的心情和家長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樣,但做法卻截然不同:莊稼長勢不好時,農民從未埋怨莊稼,相反總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孩子學習不行時,家長卻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責,很少反思自己的過錯!為什麽會這樣呢?那是因為許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需要的是教育,而教育更多的是訓導、指教和糾正。為了達到他們所謂的“教育目的”,這些家長在與孩子交流時,總愛指出孩子的種種缺點:學習不認真,沒有耐心,太粗心,做題馬虎,成績總上不去,不肯聽父母的話……在他們看來,唯有“糾正”孩子才能變得更好,而事實上是,過多的“糾正”與“指責”,隻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壞”。

小甜甜今年剛5歲,前些日子,媽媽發現小甜甜的樂感特別好,所以就給小甜甜報了個鋼琴學習班,學習鋼琴。可是,剛練了一些日子,小甜甜就開始鬧別扭了,說是不想學了。這讓甜甜的媽媽很苦惱。

為什麽原本對音樂感興趣的甜甜突然就對學習鋼琴失去了興趣呢?

原來呀,媽媽認為,在剛開始練琴的時候,孩子的姿勢和手形特別重要,一定要從小就培養好。但小甜甜每次都會出錯,不太注意姿勢和手形。於是,在小甜甜練習鋼琴的時候,媽媽就會在旁邊監督,一發現小甜甜的手形不對,就馬上用一根小棍挑起她的手腕,大聲訓斥她:“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手形不對,你怎麽總是出錯啊?”

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小甜甜變得煩躁而膽怯了。有一天,她哭著對媽媽說:“媽媽,我討厭學鋼琴,我不學了!”說完就跑進奶奶的房間躲進奶奶的懷裏。

以後,媽媽隻要一說起鋼琴,小甜甜就會大哭大鬧,說什麽也不肯接近!倒是有那麽幾次,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小甜甜會偷偷地摸一摸鋼琴。

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像小甜甜的媽媽一樣,總希望自己的孩子什麽都好,什麽都比別的孩子強,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優點熟視無睹,對孩子的缺點卻是不依不饒。比如,當遇到孩子回答問題,對孩子答對的部分不在意,而對答錯的部分則非常敏感,甚至對孩子進行責罵。有些父母經常對孩子這樣說話:“你怎麽這麽笨?”“連這個都不會?”“你看某某的孩子多好!”“我小時候比你強多了!”

在這些家長的觀念裏,孩子出現錯誤是不被允許的。為了孩子能表現得十全十美,他們經常會在孩子學習一項新事物時,密切注視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有錯,立即十分著急地加以糾正,甚至訓斥、打罵孩子,非要讓孩子做到分毫不差才行。這種做法嚴重地傷害到孩子稚嫩的自尊,挫傷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強化了孩子錯誤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就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麵的天賦與能力。嚴重的話,還可能影響到孩子其他能力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鼓勵,多一點讚美,讓孩子發揮出他們自身的潛能,為其日後的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才是每一位家長應當著力去做的事。在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另一位家長是這麽做的:

樂樂的作業寫的特別潦草,作業上的字不是多了一撇,就是少了一橫。爸爸看了,心裏非常生氣。但樂樂的爸爸知道,與其批評樂樂一頓,不如激勵他。

於是,他努力克製住了自己的不悅,態度和藹而認真地地樂樂說:“你的作業太潦草,字寫得不夠認真。我知道你很想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所以做作業馬虎了,這很不好。我想你隻能再重寫一遍了。因為我相信重寫一遍的話,你一定能寫得更好。你是想看完電視再重寫還是現在就重寫呢?”

樂樂一看時間差不多了,就跟爸爸商量:“我現在就看吧,看完以後,我一定認真重寫的。”

爸爸想了想,答應了樂樂的要求,並且與樂樂重新定了一下學習計劃。每天傍晚看完動畫片以後再寫作業,但作業一定要認真,學習時注意力要集中,不然就取消第二天的動畫節目。

從那以後,樂樂的學習態度端正多了。注意力也相對比較集中,不會一邊寫作業,一邊豎起耳朵聽客廳裏的電視聲。

如果樂樂的爸爸也像甜甜的媽媽一樣,把目光聚焦在孩子存在的不足上,揪住樂樂的缺點大肆批評,並且不給樂樂選擇的餘地,讓樂樂馬上就重新寫作業,樂樂即便重寫了作業,也一樣會因為精神不能集中亂寫一氣,這樣,重寫出來的效果必定不好。樂樂的爸爸就聰明在,他了解孩子的心理,認識到孩子自尊的重要性。因此他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更多的是給孩子以激勵,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潛在的優勢,並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利。這樣,孩子不僅能夠心情愉快地接受批評,還會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以不辜負爸爸的期望。

值得注意的是,多鼓勵、多讚美孩子,不等於漠視孩子的缺點,明知道孩子有不足,還縱容孩子;也不等於不糾正孩子的錯誤,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為了不傷孩子的自尊索性什麽都不說;更不等於放任自流,讓孩子隨性而行。

要做到既能維護孩子的自尊,又能讓孩子糾正自己的不足,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1.要批評,也要肯定

當孩子做了錯事,經父母的批評糾正,他們改正了錯誤。父母要給予足夠的肯定,使他們對自己的正確行為有信心。讓孩子在愉悅中學會好的行為,總比在責備中學習要容易得多。因為每個人對別人的斥責和約束都有內在的排斥性。過多的責備與管束會使孩子產生反感,會削弱效果,不如正麵鼓勵效果好。

2.用讚美代替批評

孩子由於受心理發展水平的限製,學習、判斷是非、記憶等能力較差,在犯了錯誤之後,雖經家長指出和教育,還有可能重犯。這種現象並不表明孩子不知道自己行為的錯誤,而是由於他的自製力不強,或已經形成了習慣和這種行為的結果多數能給孩子帶來好處或滿足等原因,因此一犯再犯。這時候,家長可以用讚美他的自製力方麵的話鼓勵孩子,孩子為了得到更多的讚美,往往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使你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啟發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過失

孩子犯了錯誤,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4.換個立場

當孩子惹了麻煩,怕被父母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此來逃避責罵。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孩子強辯“都是別人的錯,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時,回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要怎麽解釋!”孩子會思考,如果自己是對方時該說些什麽。這樣一來,大部分孩子都會發現自己也有責任,而且會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推到對方身上的錯誤。

5.適時適度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生的事對於他們仿佛過了好些天,加上貪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父母責備孩子要趁熱打鐵,立刻糾正,不能拖拉,超時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了。

當孩子完成了一件事情以後,家長要及時進行鼓勵評價。如,告訴孩子“你真棒,剛才你注意力非常集中哦,以後也能做到吧?”“你上課的時候坐得多直呀,學得可認真了!”“媽媽發現你學習的時候從來不東張西望,真是好樣的!”……隻要家長經常性對孩子進行正麵的鼓勵和評價,孩子一定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表現的更加出色,也學得更加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