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興趣吸引孩子的專注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的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的穩定性較差,注意的目的性不專一,很多時候,他們的注意力受興趣的左右。孩子對某一事物的興趣越濃,其穩定、集中的注意力就越容易形成。比如,孩子在看自己喜歡的圖畫書時,不用提醒也能聚精會神、專心致誌。反之,如果孩子對某一事物缺乏興趣,其注意效果就差。比如,孩子在家長的逼迫下看書,他往往會這裏瞅瞅,那裏看看,一點都不專心。因此,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家長要有目的、經常性地發現孩子的興趣點,發展孩子的有意注意。因為興趣是孩子保持專心的首要條件。

當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伏見猛彌發現自己兩歲的孩子十分喜歡汽車和火車時,他不僅買這些玩具當做禮物送給孩子,更有意識地幫助孩子發展這一興趣。例如,引導孩子學畫、學做交通工具。結果,這個孩子的注意力變得非常集中,觀察力也相當棒。

當時,日本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才開始學習“近大遠小”法透視,而伏見猛彌的孩子在3歲時就自然掌握了。他畫出來的各種汽車簡直就像要從畫裏跑出來一樣。不僅如此,他還剪下厚紙板,把它們組合成火車頭等東西。

正是伏見猛彌對兒子興趣的培養,使得他的兒子從小養成了對喜歡的事情持之以恒的勁頭,他甚至獲得了一個驚人的成果:在上小學二年級時,他對蝴蝶標本產生了興趣,並首次發現了在日本未被記載的,一種生活在荷蘭加瓦島的蝴蝶。

可以說,伏見猛彌的兒子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一位尊重自己、了解兒童心理的好爸爸。與伏見猛彌的爸爸一樣,葉小欣的媽媽也是一個懂得利用孩子的興趣點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媽媽。

與很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樣,葉小欣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幹擾,興趣也總在不停地轉換中。

有一天,媽媽帶葉小欣到野外郊遊。不一會兒,小欣就興高采烈地跑來告訴媽媽,她摘了一點雛菊。說完得意洋洋地向媽媽舉起了手中的花兒。聰明的媽媽沒有放過這個快樂的時刻,她引導葉小欣觀察雛菊,並對孩子講解了起來:“你看,雛菊有淡黃色的眼睛,白色的睫毛圍繞著它,它整天躺在草叢裏,張著大大的眼睛,仰望著紅紅的太陽,可是,它卻不能像我們的小欣一樣眨巴眼睛。這就是為什麽人們把雛菊叫做‘白天的眼睛’的原因。”

聽了媽媽的話,小欣興致高起來,她眨巴著眼睛問媽媽:“那小雛菊晚上做什麽呢?”媽媽笑盈盈地反問道:“你覺得它在幹什麽呢?”於是,小欣自己想象開了:晚上,小雛菊也像小男孩、小女孩一樣,閉上了眼睛,睫毛上沾上了晶瑩的露珠,它一直睡呀睡,睡到第二天早晨太陽再出來時才睜開眼睛。

媽媽高興地表揚了小欣,而小欣則開心地把小雛菊放在自己的胸口,溫柔地親吻著它。

這樣,小欣的媽媽不但發現了讓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感到有興趣、有樂趣的方法,還因此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與注意力。這對孩子今後的發展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強迫往往導致逆反,讓人失去興趣。因此,家長對孩子要少點強迫,多點引導和啟發,讓孩子在興趣引導下做事,培養孩子專心致誌的習慣,才能讓孩子專注於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內在。

那麽,家長應如何發現孩子的興趣點,並做到以孩子的興趣點吸引孩子的專注力呢?

首先,家長應有敏銳、善於觀察的眼睛

要想以興趣點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家長自己首先要有一雙敏銳、善於觀察的眼睛,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做到因材施教。比如,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對顏色感覺敏銳,愛繪畫,對事物有想象力,喜歡搭積木,對圖畫有良好的記憶力等,家長就可以多讓孩子做些模型、搭配衣飾等活動。再比如,你發現自己的孩子對數學問題很感興趣,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喜歡心算、速算,對事物要求明確,喜歡抽象事物,就應該多讓孩子計算數量,帶領孩子親自觀察事物或多讓他歸納事理等……

其次,尊重孩子的興趣

有一個小男孩,他從小就對汽車非常著迷,卻很少對其他事物特別感興趣。小男孩的爸爸媽媽覺得他的興趣似乎太單一了,想盡各種辦法試圖讓他轉移興趣,但收效甚微。

後來,爸爸改變了策略,不但不阻止孩子去喜歡汽車,還充分地滿足孩子的興趣。散步時觀察小區停著的車;陪他站在陽台上“研究”路上的車;雙休日還帶他乘坐公交車;親子溝通的內容也多是與汽車有關的知識。

不久,孩子就對汽車的種類、顏色、形狀、大小、快慢,甚至公交車沿途站名都非常熟悉,連坐哪路車到什麽地方都能講得頭頭是道,眼界開闊了許多,興趣也不知不覺地變得廣泛了。

現在,這位小男孩還迷上了手工製作,研究地圖,對兵器及其他交通工具也有興趣,連性格也變得開朗了。

小男孩的例子告訴我們,作為家長,我們不但要尊重孩子的獨特興趣,還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興趣發展孩子的其他興趣,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益的。

第三,不對孩子設限

小亮亮l歲多就握筆塗鴉。亮亮的媽媽將筆和紙交給他,充分滿足他的“作畫”需求。從來不去幹預他畫的是什麽。媽媽的不設限讓小亮亮愛上了畫畫,現在,他畫的畫在各類兒童畫競賽中頻頻獲獎。試想,如果亮亮的媽媽不斷地幹涉孩子的活動,常常因為孩子畫得不夠好而責備他的話,孩子也許早就厭煩了畫畫。更不要說能夠獲獎了。

第四,用誘導的方式激發孩子的興趣

培養孩子的興趣,要采取誘導的方式去激發。比如培養小兒識字的興趣,你可以利用小孩子喜歡故事的特點,給小孩子買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圖畫故事書。讓小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看書,並且告訴孩子這些好聽的故事都是用書中的文字編寫的,引發孩子識字的興趣,然後認一些簡單的象形字,從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識字活動中得到培養。

皮奈特是一個缺乏耐性的孩子,他隻愛看電視和玩遊戲,對書本不感興趣。

一天,父親拿了一個沙漏,對他說,這是古時候的鍾表,裏麵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正好用三分鍾。

皮奈特想玩玩這個沙漏。這時,父親說:“想玩沙漏可以,不過你要答應爸爸一個條件,那就是以沙漏為計時器聽爸爸講一個故事,以三分鍾為限。三分鍾後,如果你能認真聽完故事,那麽,這個沙漏就讓你玩12分鍾。”皮奈特很高興地答應了。

第一次,皮奈特果然靜靜地坐下來聽爸爸講故事。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留意聽故事,而是一直看著那個沙漏,三分鍾一到,他便立刻拿著沙漏跑出去玩了。

但是,皮奈特的父親沒有生氣,他決定多試幾次。這樣數次之後,皮奈特的視線漸漸由沙漏轉移到故事書上了。雖說約定三分鍾,但三分鍾過後,因為故事情節吸引人,皮奈特聽得特別入神,他要求延長時間,但父親堅持“三分鍾”約定,不肯繼續講下去。皮奈特為了早點知道故事情節,就自己主動閱讀了。

在這裏,皮奈特的父親實際上是通過引導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時間內專注於某一事物,久而久之,孩子的閱讀興趣便被激發出來,從而能夠主動而有意識地學習了。

第五,讓孩子感受到進步的快樂

興趣培養,家長需保護孩子的積極性,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到爸爸媽媽永遠在關心他,承認他付出的努力。

曾有一位家長讓自己的孩子學繪畫,原意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可當家長看到孩子在繪畫上缺乏天分時,就忍不住說孩子“太笨了!你學什麽能成呀?”還有一位家長看到孩子在作文中有不恰當的比喻時,就對孩子大加諷刺。家長這樣的態度對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肯定有很大打擊。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是他們心目中第一個有權威地位的評價者,他們特別渴望得到家長的肯定,可是家長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經常毫不負責、輕而易舉地摧毀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想孩子對某一事物保持濃厚的興趣,家長應多支持和鼓勵孩子,在孩子做得好時,表揚孩子;在孩子做得不好或者失敗時,要先發現孩子有創造性的一麵,然後鼓勵孩子。這樣,才能保護孩子的積極性。

第六,循序漸進,適度發展

育人如同種莊稼,不能急功近利,追求速度。培養孩子的興趣應循序漸進,不能違背兒童成長的自然規律。在這個過程中,要看到孩子的進步,一點一滴的表揚他、鼓勵他;同時還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多采取一些方法,如把作品保存下來,讓他自己看看、聽聽,自己比較,體驗進步;讓孩子給家長或別的小朋友當小老師,促進其興趣的發展;在適當的場合給孩子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等。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樹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