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不好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習慣之所以稱之為習慣,是因為它是經過長期重複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行為活動,它具有延續的慣性。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每天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沿著習慣的軌跡,做著機械重複的運動。孩子是否專注也一樣。如果孩子養成利於專注的好習慣,那麽,他做任何事情就都能夠專心致誌;反之,如果孩子養成了不利於專注的壞習慣,自然也就沒有辦法不分心了。

樂樂小的時候,與大多數孩子一樣不喜歡吃飯。奶奶為了能讓寶寶多吃一口飯菜,常常追著他跑,而他也總是心不在焉的,一邊玩手裏的玩具一邊吃東西,或者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東西。

等樂樂上了一年級以後,媽媽發現,樂樂不管做什麽事情都不專心。比如說吃飯吧,他總是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電視機,一頓飯要吃上將近一個鍾頭才能吃完,即便早上上課都要遲到了,他也一點都不著急;過馬路的時候,他總是這邊瞅瞅、那邊看看,走走停停;上課的時候他更是無法集中精神,他會一邊回味電視裏的情節一邊笑,或者一個人在那裏搗弄筆盒,把筆盒當車子開,渾然不知這是在課堂上……老師多次找樂樂的媽媽反映這一情況,而樂樂的媽媽卻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如何才能讓樂樂專心點呢?她為此犯了愁。

樂樂之所以過馬路心不在焉,上課開小差,是因為他從奶奶追著他吃飯那時候開始就已經養成了不專心的習慣。這種習慣根深蒂固,要糾正的話,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與耐心的。

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壞習慣影響到孩子專注能力的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生活雜亂無章

一些孩子生活缺乏秩序感,自己的東西從來不整理,玩過的玩具和書包、本子一起堆在書桌上,也沒有整理書包的習慣,以至於書包裏放了哪些東西都不知道,每每上課,他會因為找一件東西而大費周章,使注意力分散,影響到上課。

2.做事情喜歡許多事情同時進行

比如,有一些孩子習慣於一邊寫作業一邊吃東西,或者是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東西……因為沒能做到一心一意,因此,他做什麽事情都拖拖拉拉,缺乏效率。

3.做事情沒有主次觀念,缺乏條理性

有時孩子分不清什麽事情是主要的,什麽事情是次要的。比如做小製作與做作業,很明顯,做作業是主要的,應該先完成,而小製作是次要的,而且比較花費時間,應該等作業做完以後再做。可他偏偏不是這麽安排的,非要先做小製作。因為小製作花費的時間多,所以他往往是一邊做一邊著急,這樣既耽誤了時間,又沒有把事情都做好。

4.缺乏時間觀念

缺乏時間觀念是很多孩子的通病。比如,周末的作業,他原本可以星期六早上就完成,但一心貪玩,就把作業放一邊了,等到星期天晚上,實在拖不下去了,才開始做作業。這個時候,一大堆的作業一起做,心裏著急,難免就亂作,於是越做越錯,越錯越做,心浮氣躁,更沒有辦法集中精神了。

還有的孩子好拖拉,本可以一個小時完成的作業,他偏偏這裏坐坐,那裏碰碰,拖到兩個小時乃至三個小時才完成。注意力不在學習上,怎麽能做到專心致誌呢?

生活中影響孩子專注力的不良習慣還有很多,作為家長應該認真觀察,找出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各種壞毛病,加以修正,加以訓練,慢慢就能讓孩子改變壞習慣,形成好習慣。

一般來說,對孩子行為習慣的教育要抓住兩個轉化,即從認識向行為的轉化,從行為向習慣的轉化。對已經形成不良習慣的孩子,要抓住三個轉化,即從不良行為及錯誤認識向正確認識的轉化;正確認識向正確行為的轉化;正確行為向良好習慣的轉化。對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孩子,家長要更耐心。因為孩子由不良習慣轉到正確行為,既需要提高認識,又需要行為矯正。特別是需要孩子的意誌努力和家長的嚴格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