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它來源於外界事物對人體的刺激,產生於人的內心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表現出的喜、怒、憂、思、悲、恨、恐這七種感受正是情緒的七種基本表現。不同的境遇使人的情緒表現不同,不同興趣誌向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映。

心理學家把情緒分為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兩大類。積極的情緒,如興奮、喜悅、激動等能促使人積極地行動,有利於一個人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潛能;消極情緒又被稱為不良情緒,消極的情緒會影響一個人的認識水平與能力的發揮。

一般來說,日常生活中那些符合人們需求的事物都會激發人們諸如滿足、快樂、愉快、適度興奮、喜愛等積極的心理感受,而另外一些不符合人們需要的事物則會讓人產生諸如焦慮、悲觀失望、恐懼、憤怒、抑鬱等不良情緒。

情緒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對情緒進行控製的人往往能很巧妙地處理自己的心理危機,化解各種煩惱,從而做自己情緒的主人,那麽,他們的生活也就容易些。然而,一個總是被情緒所困擾的人,因無法讓自己的心智擺脫情緒的困擾,便不能完全釋放自己的潛能。因為,不良情緒總是讓人失去理智,失去正常的思維及判斷是非的能力。因此,家長要讓孩子試著了解自己的情緒。下麵幾種方法可供大家參考。

1.讓孩子了解情緒對人有什麽影響

家長應該讓孩子認識到情緒是一個人心理活動的表現,它有好壞之分。好情緒能夠調動一個人的積極因素,使一個人的行動力更強;而壞的情緒則會影響一個人的行動能力。比如,要考試了,因為擔心考不好,心情緊張,因此遇到簡單的題可能都不會做。又比如,聽到別人說自己的壞話,心裏生氣,也許會衝動地回以難聽的話,就可能引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讓孩子辨識不同的情緒及每個人的不同表現等。這樣做,能讓孩子體會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帶給人們的影響,對孩子了解並控製自身的情緒很有幫助。

2.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類型

人的情緒有積極和消極的兩大類型,還能細分為很多小類型,比如有悲觀和樂觀之分。如果一個樂觀的人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遇到了挫折,他們不會被眼前的挫折壓倒,而是堅信一定會取得成功。而悲觀的人則會消極沉淪,提不起半點奮鬥的勇氣,他們的注意力總是放在那些不利條件上。

父母隻要利用一個小小的道具,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看出孩子的情緒類型。在桌子上放一個裝了半杯水的玻璃杯,樂觀的孩子看到的是杯子的一半已經被裝滿,而悲觀的孩子看到的是這隻杯子還有一半是空的。然後給孩子解釋為什麽會這樣。

另外,在生活中,當孩子表現出不同的情緒時,父母可以做一些指導,告訴他們現在的情緒是好還是壞。當孩子表現出積極的情緒時,父母要及時加以肯定,這樣一來孩子對自我的情緒類型就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3.讓孩子把握自己的情緒周期

和成年人一樣,孩子的情緒也有一個大致的波動周期。在情緒高峰期,孩子會感到心情舒暢,做任何事情都得心應手。即使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他們也不會特別在意。這時無論是睡眠質量還是體內的新陳代謝都處在一個最佳狀態。可是一旦孩子進入情緒的低落期,表現就大不相同了。孩子會無緣無故地感到焦慮不安、憂傷、恐懼等,他們對外界事物會特別敏感,比如別人無心說的一句話就有可能給他帶來持久的傷害。當孩子的情緒處在高峰和低穀之間時,他們的情緒會比較穩定,不會有大的波動,處理問題時雖不像高峰期那樣高效、快捷,但也不會像情緒低穀期那樣一籌莫展。

情緒周期在童年時期開始逐漸成形,因此父母要在此時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周期。當孩子的情緒發生變化時,父母要及時地提醒孩子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並讓孩子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情緒,盡可能減少消極情緒出現的頻率。要讓孩子在長期的反複實踐中建立一個良好的情緒周期。

隻有充分了解情緒、了解自身的情緒特點,孩子才能把握自身的情緒,抵製不良情緒的幹擾,也才能對事物有更全麵更準確地認識,理智地麵對生活中的種種考驗,這就是我們培養孩子情商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