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向孩子“索愛”

作為家長,如果僅僅滿足於給孩子大量的愛,而沒有教會孩子去愛別人,沒有給予孩子愛自己的機會,那麽,這種愛則是單一的,是缺乏情感的交流與互動的,最終隻能讓孩子習慣於別人的給予而不付出,習慣於索取而不懂得給予。這種狀況對孩子的成長同樣是不利的。愛是一種能力,學會愛能讓孩子更加堅強和善良,變得更快樂和自信。因此,家長不但要讓孩子懂得體會愛,還要適時地向孩子“索愛”,這能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關愛,從而生發出自身的,愛的能力。

那麽,家長如何向孩子索取關愛呢?

1.家長可以適當地示弱

如果家長總是在孩子麵前表現得無所不能,那孩子成長的動力在哪裏?如果家長總是不斷地照顧孩子,那麽,孩子關心體貼別人的機會又在哪裏?因此,要想讓孩子懂得關愛別人,家長有時不妨在孩子麵前示弱,多問:“孩子,媽媽需要你,你能幫媽媽嗎?”讓孩子有機會來關心你,有能力來照顧你,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也就學會了如何去關心和體貼他人。

2.請求孩子幫助你

上樓時,你拎著東西,孩子卻要你抱,這時你是不是通常會抱起孩子,如果你覺得這樣做是理所當然,孩子也會覺得這一切理所當然。下次上樓,孩子喊累時你也可以歪著身子說:“媽媽也有點累了。寶貝,你能拉著媽媽上樓嗎?”而這時候,孩子多半會拉著你,你就故意走在後麵,讓孩子拉著你往上走,一邊走一邊說:“寶貝真不錯,能拉著媽媽上樓,真是媽媽的好寶貝。”孩子聽到這樣的就會越來越起勁,再也不要你抱著上樓了。這樣你不僅自己輕鬆了,還培養了孩子愛的能力。

又比如,你下班回到家很累,你可以對迎上來的孩子說:“媽媽好累啊,你幫媽媽拿拖鞋,再倒一杯水,好嗎?”孩子因為被需要而快樂,他(她)聽了你的請求會忙不迭地給你拿拖鞋,再跌跌撞撞地給你倒水,你可以端過來喝一口,說:“哎,寶貝都會給我倒水了,媽媽真高興啊。”

經常讓孩子幫你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培養孩子對家長的關愛之心與責任感。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很有好處的。

3.給孩子機會安慰你

即便情緒不好,很多家長也總是在孩子麵前控製情緒,強顏歡笑,而內心卻很壓抑,實際上孩子是很敏感的,你壓抑的情緒他會有所察覺,進而變得不快樂。

因此,如果你碰到不高興的事,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現在有點不高興,你安慰安慰媽媽,好嗎?”孩子就會很懂事地迎上來,你可以把頭靠在他身上,過一會兒,再說:“媽媽現在感覺好多了,謝謝寶貝。”孩子會因為能夠安慰你而感到高興,而且,靠在孩子身上,你還可以體驗到一種身體的交流,這樣一種相互依賴的關係能讓孩子體會到一種成長,一種想要從內心保護媽媽’的欲望。

4.鼓勵孩子用行為表達關愛之情

在平時的生活裏,家長要教孩子學會用自己的行為來表示對他人的關心。比如,家長可以這樣說:“爸爸下班回來了,工作了一天特別辛苦,趕快幫他拿雙拖鞋。”“今天媽媽幫你準備你最愛吃的飯菜,趕快去謝謝她。”“奶奶每天都幫你收拾房間,今天你是不是應該幫奶奶收拾一下?”“老師每天給同學們上課、批改作業多辛苦,你幫過老師的忙嗎?”這些鼓勵和指導性的話可以幫助孩子表達自己或喜歡或感謝的心情。當然,除了這些話之外,家長更要以身作則,如給下班的愛人倒杯水、陪長輩聊天等。

5.利用節日的氛圍啟發孩子表達愛

節日是一個很好的教孩子學會表達愛的時機,家長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節日,比如,親人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婦女節等讓孩子向家長表達自己的愛。例如,爸爸過生日時,媽媽可以指導孩子親手做一件小禮物送給爸爸,也可以讓孩子寫一段或者說一句感謝爸爸的話,告訴孩子,這樣能讓爸爸感到很快樂,很溫暖,爸爸會感到自己被關心,被愛。同樣,媽媽過生日或者過節日時,爸爸也可以這樣去引導、教育孩子。無論通過什麽方式,隻要讓孩子真切地表達出來就達到預期的目的了。

6.教孩子學會用言語表達對親人的愛

通過語言表達愛是中國人最不擅長的一種方式,我們很難將“喜歡”和“愛”掛在嘴邊。但是通過語言表達愛是最直觀的一種方式,效果也最明顯。家長在實際生活中,不妨也和孩子“甜言蜜語”一番,讓彼此感受到對方對自己濃濃的愛意。

如果家長能夠通過點點滴滴引導和鼓勵孩子,那麽,表達愛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孩子會慢慢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去實施愛意,去表達自己的關心與體貼。而讓孩子學會愛和付出,同樣能培養孩子理解他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