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提高出口骨幹產業的競爭力

出口曾在以往的經濟快速增長中起過“增長原動力”的作用,但隨著高費用、低效率經濟結構的加深,出口產業的競爭力持續降低。因生產資料及消費品進口的急劇增長,國際收支於1990年以後出現了驚人的赤字,這不僅使外債積累,而且引發了外匯危機。

解決外匯不足的根本方法是奠定外匯市場的穩定基礎,恢複因內需停滯而困難重重的經濟活力,重要的是,要提高出口競爭力,對外交易要均衡地擴大發展。

1997年11月以後,貿易收支趨向順差,進入1998年至該年7月,出現了史無前例的順差,達到了227億美元,這雖然與韓國產品增加出口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經濟蕭條進口銳減。

國民政府為了鞏固貿易收支順差基礎,在短期內,解決進出口貨款、原料供需等燃眉之急;在中長期,強化出口產業的競爭力。同時,完善進出口共同增長的產業結構,通過節省能源或有效利用等減少能源進口。

國際貿易組織體係啟動後,已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對個別企業援助補助金,所以,國民政府將按照國際標準改編出口援助體係。

首先,緩和因經濟危機引起的與進口相關的金融和原料供需之難。其方法是擺脫以往對特定企業直接援助的方式,采用市場利息為基礎擴大資金可用性的方法。為此,政府將世界銀行貸款中的10億美元和包括進出口銀行籌措的20億美元及其他資金共53億美元,作為進出口金融援助。

另外,今後為了加強出口保險的保證功能,政府計劃擴大出口保險基金。政府為解決原料供需難,已將美國農產品出口信用公司提供的15億美元等,作為原料進出口援助金而使用。同時,增加了籌措廳的儲備資金。此外,對進口基礎原料的關稅采取減免措施。政府經過了解企業的出口困難,為不斷完善、發展援助對策,政府與財界合作設立了“出口支援對策班子”(委員長為產業資源部長官)。

同時,著力擴充作為出口競爭力基礎的貿易設施、擴大貿易展覽館、拓展出口產品的廣告領域,繼續縮小進出口產品的限製範圍,簡化進出口環節,解除進出口經營者的不便等。

此外,通過開設信用證等與進出口相關的72項業務程序化,使之成為減少進出口過程所需時間、費用的自動化產業,為企業提供方便。同時,通過開設貿易業務、創業等外貿研修課程培養貿易專業人才。

擴大對世界貿易組織(WTO)許可的技術開發和(R&D)環保領域的投資,以提高出口產業的競爭力。

半導體、汽車、鋼鐵、造船、纖維等是韓國的骨幹出口產業,至今主導著出口和經濟增長。但近年來,受科技發達國家的控製與以低生產費為基礎的發展中國家的衝擊,使韓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受到了威脅。所以,為了今後持續擴大出口,重要的是這些骨幹產業以產品的高附加價值化增強競爭力。

韓國的半導體產業,繼美國、日本之後在生產方麵占世界第三位,特別是在DLAM方麵為第一生產國。但是韓國半導體產業,以敏感於環境變化的存儲器為中心,形成了生產體製。所以,國際上對存儲器需求減少,整個半導體產業將要處於困境。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政府將均衡發展存儲器與尖端技術。同時,使製造半導體的機器與材料國產化,國產機器及零部件的高級化,促進跨時代機器與新材料的開發,由此將半導體零部件產業培育成出口產業。

現在,出口規模上占世界第五位的汽車業,靠低價大量生產得以維持,結果是質量競爭力大幅降低。特別在近期,因內需及東南亞出口市場的不振陷入困境。政府將調整汽車產業結構,盡可能增加產業技術開發的投資,由此縮短與發達國家在汽車質量上的距離。另外,在汽車產業中,把零部件生產引向大型化,改變現在一個零部件產業隻供給一個組裝產業的非他性子關係,使零部件產業與多個組裝產業形成交易的開放關係。

在世界上,繼日本之後位居第二位的造船業,大多以出口求生存,所以受出口變化的影響很大。現在的生產結構,以生產利潤低的泛用船舶為主。所以,引導船舶業建立具備能夠生產LNG船等可獲高額利潤的船舶為主的生產結構,並通過開發跨時代的造船技術,促進造船業的先進化,多角度發展海洋業。

鋼鐵產業中產鋼量占世界第十六位,占世界鋼鐵總量的5.4%,但作為普通鋼鐵生產體係利潤不高,所以,要改變以擴大外延為主的增長趨勢,將生產體係轉向可獲高額利潤的特殊鋼材生產方麵。

韓國纖維產業的出口規模達世界第四位,但從總體工藝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隻能達到80%。圖案、款式、新材料、顏料加工等核心工藝薄弱。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要引導纖維產業形成品種多、產量少的體係及產品的專門化。同時,促進纖維新材料與產業用纖維材料的開發,向生產高額利潤產品方麵傾斜。此外,通過設立產、學、研等共同研究基地,擴大研究技術開發的基礎,並建立纖維專門大學等,以促進纖維產業的高額利潤化。

在韓國經濟中存在著出口與投資增長必然帶來進口增長的結構性問題,這是由於韓國出口產業雖然以汽車、鋼鐵、造船等重工業為主,但機器類、零部件、原材料等生產資料產業競爭力薄弱所引起的。即為了生產成品,而製造產品的機器、零部件、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所以在製造成品時,需從國外進口30%的機器與零部件,而這一點的成本就要高出日本的3倍。

國民政府為了改變這種進口誘發型產業結構,將積極培育生產資料產業。為此,政府在擴充國產生產資料基礎的同時,確立生產資料開發中銷售、信息等連貫性援助體係,由此援助資金、技術、人力、信息等。將以國產化的生產資料為對象舉辦“國內外技術市場",使品種多、產量少為特征的零部件產業,有效地獲得需求信息,並促進零部件的公用化、標準化。此外,即使開發了優質產品,但為了解除需要者對質量的存疑,設立檢驗質量的自動化設備實驗中心,以加強質量保證業務。同時吸引外國的先進企業,謀求引進與生產資料相關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