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將文化、觀光產業作為21世紀國家戰略性產業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影響已擴大到包括文化、觀光產業在內的所有領域,並日趨深化。文化、觀光產業作為典型的可增長產業而打好根基。從CD、公演、電影、出版等傳統領域,又擴展到錄像、動畫、電子遊戲等。在內容方麵,因與尖端技術相結合,所以有了質的變化。

但韓國在培育文化、觀光產業方麵仍不足。其原因之一是:把文化、觀光產業視為消費享樂的產業。國民政府將把文化、觀光產業培育成過去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似的國家支柱產業。

奠定21世紀文化、觀光產業發展基礎

21世紀是根據優秀文化創造者的多寡而決定國家競爭力強弱的文化時代。這樣的世界潮流已經來臨,例如:美國導演斯蒂夫·斯皮博格通過建電影公園獲利8.5億美元,其效益與出口150萬輛汽車相當。所以,文化產業具有如此的“爆發”性。文化將起重大作用的21世紀,對韓國國民而言機不可失,因為,韓民族在近5000年的曆史歲月裏,沒有被周邊國家文化所同化,而一如既往地堅守著傳統文化,是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化民族。

所以,政府為了將文化產業培養成21世紀國家戰略性產業,必須促進全方位對策。首先,政府將擴大振興文化的投資,為此,進一步擴大已有的電影振興基金及出版振興基金,同時,探尋新的財源與摸索援助方案。此外,通過設立綜合影像援助中心、出版文化信息產業基地、影像風險集團及娛樂綜合援助中心等,為培養文化產業積極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發展創意集約性產業——文化產業,應該培養出具有創意性的專業人才。為此,政府將新建電影學術院、動畫學術院等,以此希望培養出電影、動畫、廣播、娛樂等方麵的創意性人才。

特別是將已有的電影、音樂、動畫等音響產業與電腦產業相結合,繼而產生的娛樂產業為典型的21世紀型產業。政府為使娛樂產業的企劃、製作、流通等所有過程,具備在世界市場上的競爭力,從多方麵全力以赴。

與此同時,改善出版、CD、錄像、電腦遊戲等各方麵文化產業的流通渠道。當然如現在,由非法盜版而流通於市場的30%的CD、50%的光盤均為侵權行為。版權如此得不到保護,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會步履艱難。所以,政府將建立控製網,並導入錄像帶共同物流係統、CD條形碼(bar code)及POS係統等,在實現流通現代化的同時,抑製和排除非法盜版物的流通。

此外,創造自由的創作環境也很重要。為此,進一步改善與電影製作、音響製作相關的規則,為了鞏固廣播電視編製程序製作基礎,擴大廣播公司與外商合作製作的比例,並完善電影振興法及與CD、錄像帶等相關法律,並製定出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

觀光產業的未來

可創造出高附加價值與安置眾多雇員的“無煙”觀光產業,將與文化及信息通信產業共同成為主導21世紀的代表性增長產業。國際觀光產業以年平均4%的速度在增長,至2020年國際觀光客將比1995年增加2.6倍,由此將成為21世紀的最大產業。所以世界各國展望未來,傾力幫助觀光產業的發展。

韓國政府也將觀光產業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援助它成為高附加價值產業。所以,於1996年末計劃將4.5%觀光產業雇員比率,提高到與發達國家比肩的10%。

為此,政府將首先加強吸引外國觀光客,並已經看好將來成為世界超級觀光市場的中國,讓中國團體觀光團免簽證到濟州島旅遊。此外,在ASEM會議期間,中韓正常會談時,金大中總統向中國朱鎔基總理提出了把韓國作為中國人自由旅遊地的請求,中國政府給予了滿意的答複。通過如此的推銷外交,現在年均約有20萬名中國人出入境量,將會增長到50~100萬人次。

此外,政府將努力吸引各種國際會議。國際會議產業在全世界觀光業中占15%,參加會議者人均支出要高於普通觀光客的3倍,可獲得高額外匯。但在過去,由於韓國沒有專門的國際會議中心,所以,隻好把賓館、劇場、展覽館作為國際會議場地。為了加強專門的國際會議設施,政府將加強政策性幫助。此外,政府將著力幫助國際會議產業從業人員的培養,奠定國際會議產業可增長的基礎,同時,讓市、道等地方政府成功地舉辦各種國際會議。

此外,使文化與觀光相結合,積極開發觀光商品。韓國具有卓越的文化遺產和優美的傳統藝術,但在過去忽視了將豐富的傳統文化轉換為觀光商品。21世紀應該使文化與觀光相結合,並發揮最大的作用。為此,政府通過指定曆史遺址與文化觀光點,以促進文化觀光區域的發展。為了將分散在全國的曆史、文化遺產開發成文化觀光產品,促進文化遺產、博物館、劇場、寺刹等的觀光資源化,並把地域民俗活動作為觀光資源加以指定、培育。此外,促進多樣的觀光土特產品開發、推銷等。

把三麵環海的地理優勢開發為觀光資源。東海岸與南海岸有秀麗的海岸線,島嶼眾多,奇岩絕壁,為淺海之寶庫。為了開發東海岸與南海岸,計劃將此兩地發展成為國際性的海上公園。

韓國的中小企業於1996年在製造業中占企業總數的99.1%,從業人員數占69.2%,在國民經濟中占很大的比重。但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中小企業,未能從資金、人力、銷售等困境中擺脫出來。特別是IMF後,借貸資金更加困難,造成了生產萎縮、工廠開工不足、破產廠家急增等,由此使中小企業危機雪上加霜。

世界上任何國家,隻有充分發揮中小企業這“有活力的群體”的作用,才能維持和發展健全的經濟結構。正像著名未來學學者艾爾賓·道夫勒所言:"美國的時尚在一年中換6次。"現代消費者的嗜好不僅變化快,而且多樣化。加之信息通訊等技術的迅速發展,經濟的服務化也隨之加快。世界化與地方化是時代潮流,競爭單位正由國家漸次轉向地方。在隨之變化的環境中,具有靈活性的中小企業較之龐大的如官僚體製的大企業更有競爭力。

國民政府將在來臨的21世紀新經濟環境中,讓中小企業更有效地適應環境,並為中小企業充分發揮所具有的競爭優勢,而積極創造優良的經營環境。為此,在解決中小企業資金、人力、銷售困難的同時,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的結構高度化。此外,為了讓地方產業更加活躍,並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而培育地域密集性中小企業。為了迎接未來,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采取努力培養技術、知識集約型中小企業,尤其是風險企業的方針。

國民政府為了使中小企業克服資金、人才、銷售難而努力。

第一,解決中小企業所麵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難。中小企業資金難,在過去是由於采取了以大企業為中心,並優先發展的政策所致。但更為重要的是因中小企業結構特性——經營規模零散、信譽度不高——所引起的。曆屆政府人為地控製利息,並根據信用分擔製分配資金,由此導致了資金不足和超出所需的現象。在此過程中,對中小企業的特性視而不見,中小企業的負債比率,不僅高出大企業,而且很難從金融機構得到貸款。所以,隻能依靠私債市場而生存。

國民政府將通過真正的利息自由化,為金融機構順利地給中小企業提供貸款而創造條件。這樣,雖然使中小企業的金融費用負擔有所加重,但能擴大資金的可用性。

讓中小企業按照市場供求原則得到資金的同時,完善中小企業的結構。對信用保證機關,政府將擴大捐助,搞活地域信用保證組合,提高信用保證作用。此外,幫助中小企業順利地發行商業證券的同時,為了防止中小企業的接連破產,將擴充證券保證基金。為了改變濫發證券與支付期限的長期化使中小企業遇到困難,也將製訂證券製度的改善方案。

第二,解決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困難。韓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需要的人才不足和改行率高的現象。政府為了擴大輸送技術人才,向實業界、理工界輸送人力作為長期的目標,並實施相應的教育政策。還製訂了將人文類高中轉向實業類高中的方案。此外,為了保證女性勞動力參與商業活動,擴大計時製雇員,擴充托兒所等保育設施。

第三,改善中小企業銷售難。政府與國營機構擴大收購中小企業的製品,並計劃建立負責協助中小企業銷售的綜合流通中心。同時,計劃為由內銷轉向出口的中小企業,組織出口向導及組織出口援助團,為出口商品的企業尋找海外市場。此外,為了給中小企業的優質產品做廣告,在因特網中小企業欄目中增加出口廠家,並為援助中小企業開拓海外市場,謀求確保份額與擴大貿易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