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

有不少孩子從上學開始,家長們就不斷地接到老師的投訴:上課10分鍾後,就開始亂動、說話;或上課走神,不知上課講的是什麽,不知所留作業;有的孩子雖然看似安安靜靜地坐在那裏做功課,但實際上卻在神遊四方,心不在焉;作業中掉字、錯字、錯符號,抄錯得數;讀書時,錯字、丟字很多;考試時,看錯題、丟題。孩子回到家,學習時也非常不專心,一會兒看看電視,一會兒喝口水,一會兒又要上廁所,總之不磨蹭上幾個小時作業是做不完的……

以上情況均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無法專心的具體表現。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注意是心靈的天窗,隻有打開注意力的這扇窗戶,智慧的陽光才能灑滿心田。”的確,對於孩子來說,注意力是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認知和社會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麵的發展及其入學後學業成績的高低。因此,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對於孩子來說,做事專注的習慣將影響他們的一生。

那麽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注意力分散的毛病呢?

1.專注力的培養應在一個獨立、安靜的環境中進行

孩子的注意力與周圍的環境關係密切。一個獨立、安靜的學習環境,能讓孩子很快做到“入境”“入靜”,而隻有做到“入境”“入靜”,孩子才能夠目的明確、思想集中、踏踏實實地學習,並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相反,如果孩子的學習環境混亂嘈雜,就很容易給他造成心理幹擾、情緒壓力,產生焦慮、厭煩、不安等心態,導致他們無法安心地學習。同樣,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孩子專注習慣的養成。

2.培養孩子的自製力

孩子專注的習慣建立在自我控製能力上,因此家長應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計劃地進行。應從幫助孩子控製外部行為做起,要求孩子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不要一會兒幹這、一會兒幹那(如不要邊吃飯邊玩);看書、繪畫時要保持正確姿勢,不亂動、**。還可以讓孩子通過某項專門訓練,如練琴、書法、繪畫來培養自製力。訓練時最好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進行,因為這樣可以形成心理活動定向,即每當孩子在習慣了的時間和地點坐下時,精神便條件反射地集中起來。

還可以用獎勵的辦法鼓勵孩子提高自製力。例如,一個平時寫字總是拖拖拉拉、漫不經心的孩子,如果你許諾他認真寫字,按時完成任務之後就送一件他一直想得到的禮物,那麽他一定會安下心來,集中注意力認真地寫字。

3.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家庭作業,孩子就會按照父母的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在這一限定的時間內,他就會集中注意力,努力認真地完成作業。

研究表明:不同年齡的孩子的注意力穩定時間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5—10歲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20分鍾左右;10~12歲的孩子能集中注意力25分鍾左右;1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半小時以上。可見,如果讓一個10歲的孩子坐在那裏60分鍾,去專注地完成作業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給孩子安排合理的時間,讓孩子在適當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以保證完成作業或學習任務。

如果父母給孩子布置的作業過多,超過了孩子注意力穩定的時間,應該讓孩子一部分一部分地來完成,使孩子的學習有張有弛,這樣就有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中途休息,長時間地讓孩子做作業,甚至坐在孩子的旁邊監督,還嘮叨不停,就容易使孩子產生抵觸心理,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注意力也就不能集中。

4.在興趣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是誰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都會很投入、很專心,孩子也是如此。對孩子來說,他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興趣和情緒的控製,因此,我們應該注意把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與培養其注意力結合起來。

培養孩子的興趣,要采取誘導的方式去激發。還可以利用孩子喜歡故事的特點,給孩子買一些有文字提示的圖畫故事書。讓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看書,並且告訴他這些好聽的故事都是用書中的文字編寫的,引發孩子識字的興趣。然後,教孩子認一些簡單的象形字,從而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識字活動中得到培養。

5.教給孩子專注的方法

劉煒的爸爸聽劉煒的老師說,劉煒在上課的時候經常精神溜號,很多時候,老師問他問題他都答非所問。為此,劉爸爸給劉煒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上課的時候必須全神貫注,具體地講就是:

(1)眼睛盯著老師。老師的動作、老師的板書、老師的推導和演算過程,一樣都不許落下。

(2)拜朵跟著老師。老師突出的重點、講解的難點、強調的細節都必須聽清楚,弄明白。

(3)筆頭要跟上。聽課時的一些要點、聯想、感受,甚至迸出的火花要隨手記下來,在書上也要有標。

(4)注意力罩著知識。要邊看邊聽邊琢磨,注意相關知識的聯係,想得廣一點、深一點,總結出規律和方法。

爸爸意味深長地對劉煒說:“眼在、耳在、神在,那才叫上課。”

劉煒按照爸爸說的那樣去做,上課注意力集中以後,再認真做點作業,到期末考試,好像不用怎麽複習,拿出課本和筆記本一翻,老師講的都在眼前了。正因為如此,劉煒的學習成績才非常出色。

為此,劉煒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我的爸爸與其他人一樣隻會要求我說‘上課要集中精神,要聽老師的話,考試要考100分’,卻不告訴我具體該怎麽做,我想我必定也是一頭霧水的。爸爸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告訴我,怎麽做才是全神貫注的表現。而我按照爸爸說的做了,自然也就做到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了!”

劉煒的例子告訴我們,隻有教給孩子專注的方法,孩子才能更好地執行,並使之成為一種習慣。

6.多表揚孩子的進步

強化良好行為:當孩子出現一些良好的行為或比以前有了進步的行為時,如做作業比以前集中,小動作比以前減少時,應及時給予表揚、獎勵(可以以喜歡他、關懷他作為表揚,可用孩子非常喜歡的活動作為獎勵,也可用他喜歡的東西作為獎勵)。多注意孩子的長處,多表揚他的優點。

7.家長要以身作則

家長的言行舉止、行為方式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示範作用。由此,家長要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如做事情的時候專心投入,玩的時候也盡情盡興。家長的這些做法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並以此作為做事的準則而加以遵循。

總之,孩子專注的習慣是在學習和生活中循序漸進、慢慢養成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要有個梯度,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子就要做到“心無旁騖”。如果孩子一時還不能達到自己的要求,家長應耐心引導,給予信任。隻有經過長期的訓練,孩子的注意之窗才能灑入更多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