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衝動不可取

《青少年法律知識讀本》曾刊登過這麽一篇文章:一個常常登台領獎的小學生竟成了殺人犯,就是因為他的一時衝動——

楊明是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他的學習成績頂呱呱,老師和家長都表揚他,以至於楊明養成了驕傲自滿、不可一世的個性。稍有不稱心的事,就驕橫無理,一觸即跳。

在一次文藝演出時,拿著表演用的大刀的李東不小心把楊明最愛穿的衣服劃破了,兩人發生了爭執。楊明被憤怒衝昏了頭腦,抄起旁邊的鐵棍將李東打得頭破血流,倒地不起。最後,楊明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孩子偶爾衝動在所難免。但如果經常出現衝動逆反的情況,就會影響身心健康,尤其易使孩子性格出現偏離和行為異常。如故事中的楊明就是因為衝動造成了行為的異常,害了別人,也毀了自己的一生!這樣的代價似乎過於慘痛了點。因此,家長應幫助孩子克製衝動,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克製衝動,學習駕馭情緒,家長要從下麵幾點著手。

1.允許孩子自由發泄情緒

有時候,孩子喜歡通過激烈的活動來表達內心的情感,或者是通過語言,或者是通過肢體。不管是哪種形式,對待這時的孩子,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並且讓其意識到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成長和以後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要想讓孩子快樂成長,關鍵就是幫助他們學會調整情緒。對情緒的認知和表現,會影響到孩子的做事方法。麵對孩子的種種不良情緒,家長要做的,就是如何幫助孩子把不良情緒釋放出來。給孩子一個發泄和傾訴的空間,也就把握了調整情緒的杠杆。

從前,有個脾氣很壞的小男孩。一天,他父親給了他一大包釘子,要求他每發一次脾氣都必須用鐵錘在他家後院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柵欄上釘了37顆釘子。

過了幾個星期,小男孩每天在柵欄上釘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了。因為他發現控製自己的壞脾氣比往柵欄上釘釘子要容易多了……最後,小男孩變得不愛發脾氣了。

他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他父親又建議他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就從柵欄上拔下一顆釘子。”經過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把柵欄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

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對小男孩說:“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的那麽多小孔,柵欄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別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這些釘孔一樣,會在別人的心靈中留下疤痕。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塊疤痕都會永遠存在。其實,口頭上對人們造成的傷害與人們肉體上受到的傷害沒什麽兩樣。”

家長應該像那位父親一樣,把發脾氣的危害性告訴孩子,讓孩子一步一步地改正這種不良情緒。

2.糾正孩子錯誤的表達方式

雖然家長應該允許孩子自由地發泄心中的不快,但是,有時候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難免會有些不當,從而做出對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過激行為。

孩子因發脾氣與別的孩子爭吵、打架,結果既傷了自己,又傷了對方。有些孩子喜歡頂撞父母、長輩和老師,有些孩子則習慣於通過摔東西等方式來表達激烈的情緒。

遇到這些情況,家長當然不能視而不見,而是應該加以嚴厲勸告,讓孩子明白,情緒的發泄也應該有一定的限度。

父母要告訴孩子,遇到問題時要講道理,不要動不動就鬧情緒、發脾氣。如果實在是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不妨用一些不會傷害自己與他人的方法來解決。

3.孩子憤怒時家長應引導其正確發泄

當孩子憤怒時,家長應堅持要求孩子用語言而不是用動作來表達憤怒。當孩子生氣時,鼓勵他大聲講出來,並盡可能說出原因。接著,幫助孩子把他們過剩的精力用到戶外活動上,讓他們到戶外去大叫大嚷。隻要父母因勢利導,孩子的情緒就會漸漸平靜下來。

在艾森豪威爾10歲的時候,他的父母讓他的兩個哥哥在聖誕節前去遠行,但堅決不同意他去。

艾森豪威爾對此非常憤怒,他衝到屋外,捏緊拳頭在蘋果樹上猛擊,他一麵哭一麵打,直到雙手血肉模糊。

最後,艾森豪威爾被父親拖回了家中,但是,倔強的艾森豪威爾又倒在**大哭了1個小時。後來,母親進來給他塗上止痛藥,紮上繃帶。等艾森豪威爾平靜後,母親對他說:“能控製自己感情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偉大。”母親告誡艾森豪威爾,發怒就是自我傷害,是毫無用處的。

艾森豪威爾對此深有感觸,在他76歲的時候,他這樣寫道:“我經常會回想起那次談話,把它看做是我一生中最珍貴的時刻之一。”

一般來說,孩子控製的情緒能力比較差,他們時不時地發些“小脾氣”是常見的事情,有時候不見得是什麽異常的現象,家長不需要特別地控製孩子。

如果家長采取視而不見的冷處理的辦法,孩子的不良情緒可能會很快就煙消雲散。隻要孩子的不良情緒不是太過分,對別人不造成傷害,不妨讓孩子自由發泄,這樣,孩子就會發現,發脾氣並沒有什麽好玩之處,最後,孩子的脾氣會越來越小,甚至會很少發脾氣。

4.幫助孩子認清發脾氣的壞處

為了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容易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也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行為。不尊重別人,那就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另外,發脾氣不但於事無益,而且還會越鬧越僵,一發不可收拾。

當孩子發脾氣時,不妨讓他想想如果別人對他發脾氣,他的心裏會有何感覺。其次,想想發脾氣的後果,從而學會“三思而後行”,脾氣就會平息下來。

5.幫助孩子發展負麵情緒的管理技巧

在美國有些中小學,在課程中加入冥想的練習:讓孩子坐下,閉上眼睛,意念集中靜坐20分鍾。而最近的實驗發現,靜坐冥想有助於降低一個人的焦慮感,而且能夠強化注意力的集中,進一步地提升學習效率。像這些設計得當,適合孩子的放鬆技巧,對他們未來的抗壓能力就會有所幫助。

另外,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和嗜好,來幫助他們排解壓力,例如,帶孩子一起參加體育鍛煉、畫畫、唱歌等。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做運動是極佳的疏壓方法之一,持續做有氧運動20分鍾以上,會促進大腦中腦內啡的分泌,因而能在生理上起到舒緩壓力的作用。

6.家長自己要控製自己的情緒

家長應該時刻注意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現,力求做個耐心的典範。這就意味著當碰上塞車或是排在蛇形的長隊中等待的時候,不要發怒、不要抱怨。當你覺得自己不耐煩的時候,就將此當成一個機會展示給孩子看,你是怎麽反應的,相信孩子能從中受到感染。